5月31日,國務院發佈《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6方面33項具體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包括財政、貨幣金融、穩投資、促消費及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保基本民生等多項政策。
現在穩經濟增長已成為各個部門經濟工作一條非常重要的主線,具體33項措施分別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新京報貝殼財經就此邀請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和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税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兩位嘉賓進行在線直播解讀。
財政、貨幣政策亮點幾何?
在此次國務院發佈的通知中,33項措施中就有7項是財政政策,涵蓋税收、社保、專項債、政府採購、融資擔保等多種財政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在財政政策方面,近期市場討論較多的一個話題是關於特別國債的發行。
就是否有必要發行特別國債而言,劉鋒認為,從目前國家整體債務水平來看,相比地方債、企業債、居民的債來看,國債現在可以使用的空間更大;另外,相比國外,我國國債佔GDP比重較低,發行空間相對較大。
在貨幣金融政策方面,劉鋒指出,利率是所有資產定價的一個錨,“如果利率降下來,所有的資金成本都會有所下降。”
在他看來,我們還有一定的降息空間,但空間已不大。因為它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且現在全球通脹升息預期有所提前。
劉鋒認為,從其他貨幣工具來講,流動性目前非常充裕,問題主要在於需求端——市場主體預期不穩,信心不足。“真正有困難的人羣跟企業,要直接給他救助,在它有生存能力之後,再考慮發展,即給予優惠條件,包括獲取資金的渠道和更低的資金成本。”
他還表示,居民部門的負債率也高,不少人還貸壓力大,這方面要給予關注。“我們要再造很多貸款本身的體系,比如信用體系;還要有一些增量工具,降低資金獲取成本和各個環節的收費。”
一攬子政策如何形成合力?
“我們還有很多工具來解決問題。比如,發消費券等功能將來都可以用,另外國債發行空間也有。”劉鋒表示,但要注意不能一搞寬鬆,市場就誤以為要搞大水漫灌。
劉鋒指出,此次政策強調的是要提高效率,要壓實責任。“這個錢用來救急的、發展的。壓實各個主體的責任,優化整個體系流程,在這些領域,我們可以做很多工作。”
他還強調,此次通知中的很多措施逐漸落地需要時間,而且這些措施真正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是要儘快全面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活動。
此外,談及國外政策是否會影響國內的發展時,劉鋒認為,儘管我國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獨立性非常強,但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跟世界的供應鏈、產業鏈聯繫密切,所以外部環境的變化,我們會受到一些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5月25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要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實現合理增長和失業率儘快下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對於二季度經濟的發展,市場關注頗多。劉鋒認為,對經濟造成影響最大的時間段是二季度4月份跟5月份,所以4月包括5月的數據相對較差。但目前已經過去。
他還指出,6月份經濟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會有所恢復,但是完全正常還需要一些時間。“中國的經濟體量跟經濟韌性發展空間非常大,只要我們有信心。如果下半年恢復的正常,經濟有很大的可能性實現正增長。”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顧志娟 編輯 陳莉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