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21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線上召開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財經

2021年12月11日,“2021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以線上形式召開。本次年會的主題是“金融助力共同富裕和高質量發展”。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亮、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證金融研究院院長張望軍出席並發表演講。

周小川以“信息科技的發展與基層銀行的前景”為主題,指出銀行業在某種程度上可被看作是信息科技的應用行業,隨着信息科技快速發展,基層銀行及各銀行網點服務國民經濟的方式和自身發展生存空間面臨新的局面,要高度重視信息科技發展對基層銀行組織結構、業務發展空間和監管提出的挑戰。他強調,基層銀行紮根基層仍大有可為,要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特別是對基層客户信息的優勢,着重為基層做好服務。從研究角度看,未來需更多以信息理論為基礎,分析和論證銀行體系的結構演變,指導各項政策發展戰略適用於新時代、適用於共同富裕和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劉桂平以“金融系統要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為主題,指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理解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強調從五大新發展理念融合的角度,紮實推進金融事業協同發展,依託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和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重點推動農業、小微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大科技賦能力度,堅持守正創新,破解信息不對稱,提升服務質效,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以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為抓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周亮圍繞國內外經濟形勢和銀行業保險業發展情況,指出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強調要鞏固經濟穩定增長態勢,保持宏觀政策穩健有效,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增強金融服務普惠性,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動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築牢金融安全屏障。

陸磊以“發達經濟體現代貨幣理論的實踐及其分配效應”為主題,指出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政策實踐在防止經濟崩潰、保護公眾利益的同時,也引致廣義價格體系的變化,由此影響各經濟體內部不同羣體間的財富與實際收入分配,這一效應可借用流體力學的內摩擦和梯度壓力得到解釋——貨幣對各類交易影響及各市場間交互影響構成了一個類似的物理系統。優化貨幣政策,兼顧政策對分配格局的影響,是當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劉世錦以“新倍增戰略:共同富裕面臨的挑戰與選擇”為主題,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收入差距變化總體上具有增效帶動增長型特徵,當前階段應實施中等收入羣體倍增戰略,着力提升低收入羣體的人力資本,通過打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補齊公共服務領域短板,促進中小、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遞進式實現共同富裕。

田國立認為共同富裕和高質量發展對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現代科技、平台思維、需求變革催生出一系列新的銀行運營模式。建設銀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探索普惠金融、住房租賃、金融科技、智慧政務等新金融實踐,着力打造最懂金融的科技集團,主動為社會大眾、金融同業、政府機構共享賦能,促進金融資源更公平有效地配置。

李揚以“發展普惠金融與支持小微企業”為主題,探討了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具體路徑。他認為,首先應當準確理解“共同富裕”,而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抓手則是普惠金融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要重新認識數字經濟和信息經濟條件下小企業對經濟社會的關鍵作用,為“零工經濟”新就業形式的發展創造條件,要通過發展金融科技,用平台、網絡把小的市場主體連接起來,實現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

張望軍以“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作用,助力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為主題,提出資本市場要更加聚焦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綠色低碳發展、共享發展和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着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快促進創新資本形成,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推動形成更加有利於財富管理功能發揮的市場環境,更好地為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服務。

本次年會還安排了三個分論壇,議題分別為“穩妥發展數字金融 助力共同富裕和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

與會專家結合當前國內外形勢,圍繞運用數字技術打造公平普惠的金融服務新模式、強化金融科技倫理治理、統籌安全與發展、正確認識和把握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促進綠色金融標準統一、推動轉型金融發展、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等方面開展研討。來自金融管理部門、國際組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的專家學者和中國金融學會的代表參加了本次線上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