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英】羅思義:美國刺激計劃的後果凸顯出來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財經

中國2021年GDP增長8.1%,然而,眾所周知,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速同比降至4.9%,第四季度降至4.0%,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此外,2021年中國經濟還得益於異常強勁的貿易表現,這樣強勁的貿易表現能否在2022年得以延續,不僅取決於中國的情況,還取決於全球的經濟狀況。

有充分理由得出結論,2022年的全球增長將弱於2021年。這既是由於整體經濟形勢,也是由於特朗普和拜登政府推出的經濟刺激計劃帶來的嚴重通脹副作用。如果通脹壓力失控,美國將不得不大幅收緊貨幣政策,從而給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增長帶來下行壓力。除美國和中國外,歐盟也可能面臨類似壓力。因此,美國通脹壓力的影響是世界經濟的一個重大風險。

仔細觀察這種危險,去年12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7.0%,這是40年來的最高水平。資產價格通脹更為嚴重。數據顯示,到2021年10月,美國房價同比上漲19.1%,增速甚至超過次貸危機前的14.1%。但考慮到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經濟刺激計劃的性質,這樣的通脹是可以預見的。拿財政政策來説,2019-2020年美國政府支出佔GDP的比重增長了9.7%,這是美國曆史上除二戰以外的最大增幅。美國的貨幣政策同樣具有擴張性,M3貨幣供應量的年增長率達到27%的峯值,幾乎是過去60年任何其他時期的兩倍。

美國這種龐大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幾乎完全集中在經濟的消費部門。從2019年第四季度、即疫情前最後一個季度,到最新的2021年第三季度,美國的消費增加15710億美元。相比之下,考慮到折舊因素,美國的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0億美元,僅相當於消費增長的1.4%。簡而言之,巨大的需求增長被注入到美國經濟,而供給方面幾乎沒有任何貢獻。在美國經濟沒有大量閒置產能的情況下,經濟的需求側出現大幅增長,而供給側方面沒有顯著增長,這意味着通脹飆升不可避免,而且它已經如期發生。

是什麼導致經濟政策如此嚴重的錯誤?從理論上看,認為消費可以拉動經濟增長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因此,特朗普和拜登推出的一攬子刺激計劃帶來的消費大幅增長無助於改善美國經濟的供給側。從政治角度看,特朗普和拜登的經濟刺激計劃之所以完全着眼於消費,是因為美國是一個資本主義經濟體。資產階級不介意國家刺激消費,但不希望它干預投資,即控制生產資料。出於這個原因,美國唯一奉行以投資和供給側為主導的刺激政策出現在二戰期間。當時美國的首要任務是打敗日本軍國主義和納粹德國。到1944年,美國79%的固定資產投資在國有部門。美國實現了史上最快的經濟增長。從1940年到1944年,美國經濟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這是世界歷史上主要經濟體所記錄的最快的短期增長。但這種國家對經濟的大規模干預有悖於美國私人資本的利益。過去30年,美國經濟中工資相對於利潤的比重一直在上升,收入和財富的不平等程度大幅下降。除了面臨戰爭等致命風險之外,美國資本下定決心,絕不會再有大規模的國家主導型投資項目,即便這將導致美國經濟增速放緩。

因此,由於混淆了經濟理論和政治關係,特朗普和拜登推出幾乎完全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經濟刺激計劃,這不可避免地產生前述的通脹後果。這種情況造成的通脹現在要求美國收緊貨幣政策,而這將導致經濟增速放緩。

考慮到美國經濟的規模,普遍預計美聯儲最遲將於3月啓動貨幣緊縮政策,該措施產生的影響將不僅限於美國。美聯儲加息會對許多國家的利率造成壓力,它還可能給美元匯率帶來上行壓力。這種結合將對一些國家產生經濟上的負面後果。我們希望,世界各國能攜手管控這些金融風險,包括通過IMF和G20。但儘管如此,這些風險仍將繼續存在,而且無法保證會有足夠的多邊行動。

這種情況顯然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中國2021年的經濟增長達到預期,但在年末出現明顯的下行壓力。與此同時,中國的貿易有所放緩,世界經濟出現一些負面趨勢。因此,如果想避免世界經濟的負面趨勢,很難不得出這樣的結論:2022年需要有國內刺激措施。但同樣重要的是,要吸取特朗普和拜登經濟刺激計劃的教訓,因此要注意到,刺激措施需要包括經濟的供給側,也就是投資。(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倫敦經濟政策署前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