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作者:Hernanderz,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前言 | 2021年馬上就要過去了,這一年,對於中國互聯網行業,對於一眾明星中概股來説,日子過得並沒有多順心。面對越來越嚴厲的反壟斷政策,流量、人口紅利的消退,互聯網廣告市場無可避免的萎縮,以及新興產業的崛起,過往十多年稱霸新經濟領域的一眾互聯網巨頭正遭遇全新的考驗。
為了給2021這個多事之秋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為了更好地把握過去這一年的行業變革方向,《價值研究所》將在未來兩週通過“盤點2021”系列文章,覆盤2021年那些值得關注的大事件、大趨勢。
2021年,各個新經濟賽道宛如冰火兩重天。作為價值研究所年終覆盤系列的最後一期,今天我們將為大家梳理一下過去一年各個行業的起伏,看看有哪些行業泡沫在2021年被無情刺破。
如同那句老話: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過去這一年的行情更迭,撕掉了不少行業、企業的遮羞布。
多行業泡沫破裂,新經濟一片哀嚎來到年底,網絡上開始流行一個段子:
一個打工人美好的一天從小度的鬧鐘聲中醒來,拿起小米手機刷知乎,騎着小牛電動去上班,路上順便點一杯奈雪。上班打開QQ音樂聽聽歌提提神,中午打開愛奇藝一邊煲劇一邊吃着美團小哥剛送來的外賣。下班打個滴滴回家,樓下順便取下拼多多的快遞和在每日優鮮下單的食材。晚上吃完飯躺在沙發上打會兒王者,再刷下B站,偶然看到新東方捐座椅板凳的視頻,為了踐行公益順手去支付寶螞蟻莊園捐了五個蛋。
轉身望向窗外,冷雨夾雪敲打着屋檐,寒冬中的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這個段子的殺傷力在哪?截止本週一收盤,百度(美、港兩地上市企業均統計港股股價)股價年內跌幅為44.88%,小米跌44.22%,奈雪的茶跌56.16%,騰訊音樂跌67.05%,愛奇藝跌73.74%,美團跌25.93%,滴滴跌62.14%,拼多多跌67.94%,每日優鮮跌68.92%,騰訊跌20.73%,嗶哩嗶哩跌47.98%,新東方跌89.11%,阿里巴巴跌51.72%……
上面提到的這幾家企業,基本涵蓋了新經濟產業、互聯網產業的各個領域,從智能手機到電商,從本地生活服務到社區團購,從共享出行到互聯網金融,從在線音樂到長視頻平台。而它們無一例外,全都在2021年度過了一個令人難忘的“寒冬”。
不過客觀地説,雖然上述行業都在2021年遭遇低潮,其未來發展前景還是大不一樣:電商、本地生活服務正處於關鍵轉型期,陣痛在所難免;音視頻、共享出行仍有剛需,但需要擺脱燒錢模式,找到理性增長之道;流量枯竭、互聯網廣告市場的萎縮則是大勢所趨,短時間內難有翻身機會。
價值研究所就認為,前兩種情況,可以算是逆境下的蟄伏,未來還有翻盤的希望;後一種情況,則屬於明顯的泡沫破裂,牽涉其中的行業,到了必須積極尋找新出路的時候了。
雪崩之前,早有預兆回顧2021年那些破滅的互聯網泡沫,價值研究所總結四個關鍵因素:流量模式失效、監管大棒頻繁砸下、燒錢換市場的增長方式難以為繼,以及壟斷優勢的消逝。
圍繞流量、監管、燒錢、壟斷這四個關鍵詞,我們可以看到不少行業的掙扎與彷徨。
1、流量不再一本萬利,互聯網廣告告別全盛時期2021年下滑趨勢最明顯的,當屬互聯網廣告市場。
根據權威數據機構QuestMobile統計的數據,今年第三季度中國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為1582億,同比增幅降至9.2%——對比之下,今年二季度的同比增幅可是高達19.6%。
通過對國內16家三季度廣告收入破億的互聯網企業廣告收入同比增幅的橫向比較(尚未上市的獨角獸,如字節跳動、小紅書等暫不列入比較),價值研究所發現,愛奇藝、搜狐、汽車之家和鬥魚都已進入負增長區間,百度、阿里巴巴、拼多多、微博、京東、騰訊、美團的增長速度也明顯放慢。
互聯網廣告市場的衰退,有人歸因於更嚴格的監管政策,還有實體經濟在疫情衝擊下的下滑導致廣告投放減少。但在價值研究所看來,流量紅利枯竭、互聯網投放渠道生命力下降,是互聯網廣告行業更深層次的危機。
事實上,互聯網廣告市場的盛極而衰,從去年就開始顯露端倪。根據秒針營銷科學院發佈的《中國數字營銷趨勢報告》,2020年廣告主數字營銷投入實際增幅僅為16%,是201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相比之下,根據CTR的數據,今年10月份,廣告主在電梯LCD等線下場所廣告投放開銷同比錄得超過20%的增幅。其中,食品飲料、美妝護膚等快消品線下廣告投放規模增幅超過100%。
種種事實表明,廣告金主們不再迷信互聯網,線上廣告營銷的轉化率、獲客率已經不能讓它們滿意。
在此背景下,營收極度依賴廣告業務的百度、愛奇藝、快手等巨頭,還有尚未上市就被傳出增長停滯的字節跳動,紛紛在年內開啓裁員模式、節流過冬,也就不足為奇了。但節流終究是治標不治本,在互聯網廣告市場增長放緩的當口,開闢全新增長曲線,才是自救的關鍵。
2、遊走在政策邊緣,K12泡沫破裂不可避免互聯網廣告市場雖已走在下坡路,但好歹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相比之下,K12教培行業的泡沫破裂得更加徹底,想翻身更加困難。
7月份,有關部門正式發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傳聞許久的“雙減”政策正式落地,正殺紅眼的K12在線教育行業被強制按下終止鍵。
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K12教培機構全面潰敗,如今正面臨艱難的轉型之路。
12月28日,新東方正式宣佈將上線直播平台“東方甄選”,正式進軍直播帶貨行業。俞敏洪也表示自己將不定期出現在東方甄選直播平台上,帶頭支持新平台的發展。
不過和K12教培相比,新東方、好未來、猿輔導等機構尚未找到真正的新增長點,轉型期的陣痛相信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除了K12教培行業之外,2021年因監管政策收緊而泡沫破裂的行業還有很多。比如從風口誕生之日起就備受質疑的電子煙行業,3月份,有關部門宣佈電子煙將參照捲煙監管規則,11月更被正式納入新型煙草製品監督行列。在監管環境的變化下,霧芯科技股價年內一度狂跌超80%,近期才略有反彈。
價值研究所就認為,遊走在監管邊緣的行業即使能贏得一時的增長,終究無法換回長久的穩定。無論哪個行業、無論哪個時期,企業都應該有合規意識。
當然,客觀地説,除了監管政策的影響之外,過於燒錢的增長模式也早已為K12教培機構的泡沫破裂埋下伏筆。數據顯示,在“雙減”落地之前,幾乎所有頭部K12教育機構都面臨營銷、人力成本急劇上升,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
以新東方為例,其2021財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營收成本達到2.5億元,同比激增109%,其中用於教學人員和課程研究人員的人力成本分別增長了73.1%和268.3%;此外,營銷成本也較上一財年同期的2.9億猛增至5.2億,同比增幅超過77%,佔營收的比例高達76%。在成本急劇上升的情況下,新東方上半財年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56%大幅下滑至23%,燒錢換增長模式的弊端十分明顯。
更重要的是,和新東方一樣,高途、網易有道、好未來、猿輔導等頭部K12在線機構,通通逃不過成本高企、利潤微薄的命運。
不過要説燒錢燒得狠,K12教培行業還要向另一個賽道低頭——社區團購。
3、燒錢換增長模式徹底破產,社區團購斷臂求生首先,不可否認的是,和K12教育類似,2020年還紅紅火火社區團購在今年瞬間啞火,也和政策的干預有一定關係。
社區團購賽道雖然沒有出現“雙減”這樣的震撼性政策,但過去這一年來各種監管新規也是層出不窮,從九個不準到叫停價格戰,從官媒親自下場定調到十薈團、美團優選在年中先後收到市場監管總局的150萬頂格行政處罰,針對整個社區團購行業的監管政策都在收緊。
然而,凡事不能只看表面。監管的大棒之所以砸向這兩個賽道,跟其自身不夠健康、理性的增長模式有很大關係——沉迷跑馬圈地、大打價格戰和營銷戰、試圖燒錢換增長擾亂市場競爭秩序……這種種行業弊端,早已為在線教育和社區團購的大潰敗埋下伏筆。
而政策打壓遠沒有K12教培行業那麼嚴重的社區團購之所以走向大潰敗,跟其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燒錢力度有很大關係。
以美團為例,財報顯示,從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二季度其新業務虧損累計高達323億,社區團購佔據絕對大頭。根據媒體統計的數據,為了在下沉市場大規模擴張業務、爭搶“團長”等資源,光是美團優選業務平均下來每個月就要虧掉至少10億。
同樣燒錢不手軟的滴滴,就已經在層層壓力下主動收縮社區團購業務。12月下旬,橙心優選一級入口從滴滴出行APP“生活”板塊消失,業務團隊員工數量從巔峯時期的1.6萬人驟降至目前的約5000人,業務覆蓋範圍也從全國31省削減至9個核心省份。
縱觀上述在2021年陷入低谷的行業,價值研究所認為,雖有外力因素的影響——比如政策干預,反壟斷新規趨嚴等。但不要忘記,暴風雨來臨前,這些看似宏偉壯麗的宮殿內部,早已爬滿蛀蟲。早在監管大棒砸下之前,K12在線教育和社區團購的泡沫破裂就註定會破裂,只不過破裂的方式比我們想象得要更顯慘烈罷了。
這彷彿也印證了那句話——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4、反壟斷大潮洶湧而至,互聯網巨頭遭當頭一棒對於美團來説,社區團購等新業務困於燒錢模式是早已做好心理準備的,但主營即時配送、到店業務在年內遭遇反壟斷大潮的衝擊,則更顯意外。
自今年4月份開始,美團就受到市場監管總局持續的反壟斷調查,對於其濫用網絡餐飲外賣平台服務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差別費率、拖延商家上線等具有壟斷經營嫌疑等行為,外界的不滿也早已積累多時。10月份,最終罰單出爐,美團被處以34.42億罰款,相當於過去一年的淨利潤全部都要拿來填這個大窟窿。
遭受反壟斷調查和處罰的,當然不止美團一家——在美團收到罰單之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4月份就向阿里巴巴開出了一張高達182.28億元的天價罰單,刷新國內反壟斷行政處罰的紀錄。
雖然罰款數字不像美團和阿里那麼誇張,其他互聯網巨頭收到的頂格行政處罰也一點都不少:根據中科智庫研究院整理的數據,截止12月15日國內有關反壟斷的曝光率達到449萬條,相關部門開出的、針對互聯網行業的反壟斷罰單總計超過200億元,觸犯“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條款的處罰金額規模最高。
對比之下,過去三年國內反壟斷罰沒金額分別僅為2.56億、3.18億和4.51億,2021年被稱為反壟斷大年可算實至名歸。
在反壟斷大潮的拍打下,各大互聯網巨頭的股價、市值遭遇雙殺就成為無可避免的結果。
正如前文所言,阿里、美團今年股價跌幅分別高達51.72%和25.93%,騰訊也大跌20.73%。
考慮到全球反壟斷浪潮仍愈演愈烈,預計互聯網巨頭未來的日子依然不會好過。近日騰訊宣佈大規模減持京東股份,相信就是應對未來反壟斷政策可能進一步趨緊的方案之一。
對於騰訊來説,讓出京東大股東席位,或許只是其“散去”戰略投資公司股份的開始。從各國實踐來看,反壟斷不是一蹴而就的,監管也不會一次見效。隨着執法實踐的不斷累積,特別是反壟斷執法機構與平台企業、科技巨頭、跨國公司、國有壟斷企業的反覆博弈,企業合規意識與水平將逐步增強,反壟斷執法水平與體系也將不斷迭代。
在這樣的態勢下,對於阿里、騰訊等巨頭甚至任何企業來説,合規都是沒有終點的事情。但站在中立角度看,隨着互聯網巨頭的壟斷被打破,二選一等現象終結,我們的確有理由憧憬一個更健康、更良心的市場環境。
寫在最後當然,商業世界有落就有起,有泡沫破裂,自然也有行業迎風爆發。和注重流量、份額和增長的互聯網上半場相比,走到下半場之後,硬科技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相關行業的發展也越來越令人驚喜。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新經濟產業增加值為16.92億,佔GDP的比重達到17%,今年這一比例有望進一步上升。而在早前發佈的新經濟500強企業榜單中,包括醫療服務、數字文娛、電子商務、智能製造、企業服務等在內的29個行業都有代表性企業上榜,展現了中國新經濟產業的蓬勃生命力。
誠然,2021年對於國內新經濟產業來説並不是一段甜蜜的回憶。但隨着宏觀經濟形勢的回暖,整個行業轉向更理性、高質量發展,我們絕對有理由期待新經濟在未來一年重新煥發生機。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