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cyy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來源 | 格隆匯研究(ID:glh_tushuocaijing)
近日,國家四部門聯合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
從改革開放初期,成本低的進口固廢為我國提供了大量再生資源,但同時,處理固廢的過程卻不斷惡化我國的水、土壤與大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着我國經濟發展,進口固體廢物已經不再經濟,環保已經成為重要的課題。
“禁廢令”並非第一個針對環保提出的政策,隨着環保理念的提升,國家相關政策在不斷出台,以推動環保事業快速發展。從當前時點展望未來,作為A股估值較低的板塊,環保行業是否值得投資呢?
低估值的環保行業
環保行業所涵蓋的範圍較大,有固廢、環衞、水務、第三方檢測等多個細分板塊。行業主要的客户是政府,因此政府的財政投入及相關政策對行業影響較大。
從2020年來看,我國環保專項債發行總額超5000億元,是2019年的7倍,專項債的放量有望短期內帶動環保項目落地。整個“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接近17億元,而對於“十四五”來説,環保也同樣是的重點項目之一,未來有望將環保總投資提升至70億元以上。
環保行業屬於重資產行業,對於資金需求較大,隨着不斷加槓桿擴張,行業競爭加劇,利潤率也被不斷壓低。在2017-2019年行業去槓桿過程中,融資收緊使板塊持續承壓,行業經歷一輪洗牌,估值也因此一路向下。
而進入2020年,是“十三五”最後一年,多個環保政策進入實施,同時整個融資環境也在逐步轉好,多個環保企業發行上市可轉債擴大資金規模。從淨利潤來看,環保行業淨利潤增速從Q1的最低點到Q3轉正,業績逐步修復。
目前,行業盈利情況逐步轉好,融資壓力也在減輕。從估值角度來看,行業從2017年去槓桿開始估值下滑,目前雖有轉好,但仍處於底部30%區間,未來隨着盈利水平提升,估值端有望迎來恢復。
在當下節點,環保板塊的防禦性較強,具體來看,哪些細分板塊景氣度更高呢?
垃圾發電:投產擴大,頭部企業領跑
作為2020年最為景氣的環保細分板塊之一,垃圾燃燒發電的快速增長步伐仍未減緩。
短期來看,發改委在今年發佈公告,2021年起將對行業補貼進行競爭性配置,這將使短期內行業競爭加劇。目前,行業CR10在60%左右,集中度較高,對比中小企業,頭部公司在資金、運營及佈局方面均具優勢,在補貼競爭中將更勝一籌。
長期來看,至2030年,垃圾發電預計有140萬噸產能投產,而目前僅有50萬噸產能投產,年增長率可達11%,行業有望長期保持快速增長。而隨着我國垃圾分類技術進步以及垃圾處理費提升,行業盈利水平將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相關企業:
偉明環保
偉明環保為垃圾焚燒頭部企業,垃圾發電業務佔比超過60%,近三年淨利潤複合增速達43%,綜合毛利率60%,處於行業第一。
公司負債率在行業內處於較低水平,投產處於行業前列。除了60%的發電業務,偉明同時也經營設備銷售業務,帶動業績穩步提升。
瀚藍環境
瀚藍環境在2020年密集投產,業績有望迎來快速釋放。公司佈局了固廢處理全產業鏈,已經逐步成為全國性的固廢處理龍頭公司。
瀚藍近三年淨利潤複合增速超過20%,毛利率超過30%,同樣也處於行業前列。除了固廢業務,公司也在燃氣、供水、排水等業務上均衡佈局,使盈利能力更加穩定。
環衞裝備:新能源化帶來市場空間提升
11月初,國務院發佈規劃,重點推進公共領域設備新能源化,而環衞便是其中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至2035年,新能源環衞裝備滲透率預計達到80%,將成為行業主流。
從2020前三季度來看,環衞車銷量近9萬輛,其中新能源環衞車不到3000輛,滲透率僅3%。而根據國務院指引,2025年新能源環衞車佔比要達到20%,以此計算,新能源環衞車的年複合增速將超過35%。而除了新能源車,從環衞車整體銷量來看,至2025年複合增速也有11%,處於較快的發展階段。
相關企業:
盈峯環境
在2020年前三季度,盈峯環境新能源環衞車銷量佔據全國34%,同比增速超過50%。除了新能源環衞車,盈峯也是環衞裝備業務的行業龍頭,連續19年國內銷量保持第一。2020年上半年,盈峯中標金額超過100億,排行全國第一。
龍馬環衞
對比新能源裝備銷量,龍馬環衞在2020前三季度排行行業第三,排在盈峯環境與宇通重工之後,但增速達到241%,處於快速增長階段。
除了環衞裝備,龍馬環衞在環衞服務上佔據龍頭地位,環衞裝備與環衞服務具備協同效應,在行業內綜合性較強。
總結
對於環保行業的投資,不同細分行業差距較大。例如,大氣等細分行業表現持續萎靡,而垃圾發電、環衞裝備均是國家政策關注重點,具備更高的確定性。
從估值角度來看,整個環保行業目前估值不高,作為防禦性板塊,目前政策利好的細分行業還是值得投資的。
格隆匯聲明:文中觀點均來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匯觀點及立場。特別提醒,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