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倒華晨的寒風,會讓北汽感到刺骨嗎?

(文/潘昱辰 編輯/徐喆)隨着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債權人申請華晨集團破產重整,懸在這家地方國有車企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終於落下。

吹倒華晨的寒風,會讓北汽感到刺骨嗎?

瀋陽法院裁定受理華晨集團破產重整

10月24日,華晨集團披露一筆本金價值10億元的私募債券未能按期兑付,引發外界關注。同時華晨集團承認,公司因資金面臨較大困難,能否及時還款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華晨債券違約事件同樣引起了證監會的高度關注。11月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華晨出具監管警示函,指出華晨集團在2017-2020年發行的9只公司債券存在諸多違規行為;11月20日,證監會依法對華晨集團開展專項檢查,並稱將嚴肅查處有關違法違規行為。

此外,啓信寶數據顯示,自2020年5月至今,華晨已18次被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總額高達5.03億元。並且華晨仍有13只債券尚未償還,總餘額共計162億元。

截止今年上半年,總資產為1933億元的華晨集團,其負債就高達1328.4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68.72%。

誰會是下一個?

華晨集團是隸屬於遼寧省國資委的重點國有企業,前身可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國營東北公路總局汽車修造廠。目前,華晨集團在遼寧、四川和重慶建有6家整車生產企業,2家發動機生產企業和多家零部件生產企業;擁有以華晨中國為首的4家上市公司和160餘家全資、控股和參股公司。

吹倒華晨的寒風,會讓北汽感到刺骨嗎?

華晨汽車集團 圖片來源:華晨集團網站

對於華晨的衰落,業界普遍認為是其長期依賴海外合資方寶馬所致。

華晨的整車業務大體可分為三塊,即乘用車合資企業華晨寶馬、商用車合資企業華晨雷諾金盃,以及乘用車自主品牌華晨中華。而華晨寶馬無疑是其中最大的現金奶牛。

根據華晨中國披露的財報,2019年,華晨中國的淨利潤達67.62億元,同比增長16.18%;其中華晨寶馬盈利高達76.26億元,同比增長22.1%。換言之,如果不計入華晨寶馬貢獻的利潤,包括自主品牌在內的華晨中國其他業務將出現10.64億元的虧損;

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華晨中國的淨利潤仍高達40.45億元,同比增長25.24%,但如果不計華晨寶馬貢獻的高達43.83億元淨利潤,華晨中國業務將虧損3.38億元。

反觀華晨自主品牌,中華汽車曾一度成為首個登陸日內瓦國際車展的中國品牌,並研發了中國第一款1.8T渦輪增壓發動機;華晨金盃一度是國內商用車的翹楚;此外,華晨還擁有一個名為華頌的所謂高端品牌。

吹倒華晨的寒風,會讓北汽感到刺骨嗎?

2007年,華晨中華成為首個登陸日內瓦國際車展的中國品牌

然而,寶馬的強勢並沒有帶動華晨自主品牌的發展,反而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掉隊。2019年全年,華晨集團乘用車共計銷售72.18萬輛,其中華晨寶馬的銷量高達54.59萬輛,而華晨其他品牌累計銷量還不到總數的四分之一。

在華晨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之後,會不會有境況相似的企業步其後塵,又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作為華晨寶馬主要競爭對手的北京奔馳,及其最大股東北汽集團,成為了一些人的聯想對象。

吹倒華晨的寒風,會讓北汽感到刺骨嗎?

2020年廣州車展上的北京汽車展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根據北京汽車發佈的財報,2019年,合資企業北京奔馳共計營收1551.54億元,同比增長14.58%;毛利為422.15億元,同比增長4.18%。而北京汽車總營收為1746.33億元,同比增長14.95%;毛利僅374.87億元。

換言之,北京奔馳的營收佔據北京汽車近九成,如果剝離北京奔馳業務,北京自主品牌實際處於虧損狀態,似乎又是那一副與華晨寶馬熟悉的情景。

那麼,吹倒華晨的寒風,會讓北汽感到刺骨嗎?

相似處境,不同命運

客觀來説,北汽與華晨有很大的區別。

北汽集團在2020年《財富》雜誌排行中位列全球500強第134位,在地方國有車企中處於第一梯隊,體量遠遠超過華晨集團。

體量的差異造就兩者命運的不同。2018年10月,當國家放開車企合資比例的限制後,寶馬迅速敲定了股權擴張計劃,以36億歐元注資的承諾將自身在華晨寶馬的股份提高一半。

在寶馬成為首個吃螃蟹者後,輿論場上很快將風口對準了奔馳和北汽,北京奔馳將調整股比、步華晨寶馬後塵的傳言不脛而走。

吹倒華晨的寒風,會讓北汽感到刺骨嗎?

2018年,寶馬通過加大對華晨寶馬的投資,率先打破與華晨之間的股權平衡

不過,北汽迅速澄清了這些傳言。畢竟,北汽在北京奔馳所持的股份剛好比戴姆勒高出2個百分點,至少在名義上仍具主導權;而華晨寶馬從一開始就是雙方對等持股。

吹倒華晨的寒風,會讓北汽感到刺骨嗎?

在北京奔馳的股權架構中,中方持股要大於外方 圖片來源:啓信寶

除戴姆勒之外,北汽還有一家重要的合資對象——現代汽車。儘管盈利能力不及身為豪華品牌的北京奔馳,但北京現代覆蓋的是主流家用汽車市場,總銷量更在北京奔馳之上。

兩大乘用車合資企業撐起了北汽集團的基本盤。而在商用車領域,北汽福田也與戴姆勒的商用車業務存在着合作關係。

自主品牌方面,除家用車品牌北汽紳寶、越野品牌BJ以及北汽新能源外,北汽還一度擁有幻速、昌河、威旺等繁雜的品牌業務,不過其市場份額相較長安、上汽、廣汽等國企的自主品牌並無優勢可言。

但隨着國產汽車整體質量與品牌的提升,在自主品牌業務的“求生欲”上,北汽集團還是比華晨強烈不少。

2019年10月,北汽集團將旗下北汽紳寶、北汽新能源等自主業務整合,生成一個全新品牌——BEIJING,與上汽榮威、廣汽傳祺等品牌展開競爭。在此之前,北汽已將幻速、昌河、威旺等品牌業務逐步剝離或兼併,將力量集中於新品牌之上。

吹倒華晨的寒風,會讓北汽感到刺骨嗎?

2019年10月,BEIJING品牌重整發布

此外,北汽新能源還重塑了早在2016年便已發佈的ARCFOX極狐。定位為高端純電動品牌的ARCFOX在北京車展期間上市了首款車型αT,力爭實現品牌向上,打開高端市場。

吹倒華晨的寒風,會讓北汽感到刺骨嗎?

ARCFOX αT

可見相比華晨,北汽的“四肢”要更為齊全。理論上説,即使失去戴姆勒,北汽也比華晨擁有更大的迴旋餘地。


形勢嚴峻,危機四伏

北汽業績對於北京奔馳的依賴現象是客觀存在的。除了北京奔馳的營收貢獻率在集團內過高以外,北汽集團的其他業務均面臨着眾多嚴峻考驗。

作為北汽集團的又一支柱,以北京現代為首的韓系車近年來在華處境不佳,市場份額逐漸被更具性價比的日系車和自主品牌所蠶食。2019年,北京現代共銷售汽車71.6萬輛,同比下滑9.4%。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北京現代1-10月累計銷量為39.9萬輛,同比下滑29.8%,僅完成年初制定目標75萬輛的一半出頭。

吹倒華晨的寒風,會讓北汽感到刺骨嗎?

2020廣州車展上的北京現代展台 圖片來源:世界中國

而在BEIJING自主品牌重組後,其市場表現短期內也沒有太大起色,並未出現諸如哈弗H6、吉利博越、長安CS75那樣的爆款。

此外,儘管北汽自主品牌已經剝離了不少業務,但由此引發的後續風波仍未平息。今年7月成都車展期間,便有部分北汽幻速的經銷商拉着橫幅,高喊“北汽還錢”來到展台維權。

而在北汽當下各板塊業務中,處境最為尷尬的當屬北汽新能源。作為過去幾年的新能源車市場的頭部企業,在去年6月補貼退坡後,北汽新能源正經歷着公司成立以來頗為黯淡的一段時期。

今年前10個月,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僅2.31萬輛,同比大跌78.39%。

吹倒華晨的寒風,會讓北汽感到刺骨嗎?

北汽新能源

更確切的表現來自公司財報,根據北汽藍谷公佈的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當期公司共計營收39.22億元,同比大跌78.16%;淨虧損28.84億元,比上年同期擴大25.71億元。北汽藍谷在財報中也承認,公司業績下滑是由於銷量顯著減少所致。

除了新能源車普遍面臨的補貼退坡困境,威脅北汽新能源市場地位與業績表現的,還有其產品本身的質量。

僅今年8月,北汽新能源便連續在福建三明、湖南長沙、福建廈門發生三起起火事件。11月初,北汽新能源又在江西萍鄉起火,在短短三個月內發生“四連燒”,北汽新能源現有車型的實際產品力引起了消費者與輿論的質疑。

吹倒華晨的寒風,會讓北汽感到刺骨嗎?

8月,福建三明,一輛北汽新能源EX360在小區停車場起火,並在消防員滅火時發生爆炸

今年下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概念股普遍處於高位,除特斯拉、比亞迪等頭部企業外,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的市值均創下上市以來的新高。然而由於自身業績黯淡,北汽藍谷並未享受到行業整體紅利。

截止11月25日收盤,北汽藍谷股價跌2.44%,報收8.78元。總市值為306.7億元,僅為比亞迪的5%。

而北汽最重要的合資夥伴戴姆勒,儘管早在2013年已持有約10%北汽股份,並擁有北汽藍谷3%的股份。但近來在電動化這一大趨勢上與北汽的合作也較為平淡,反而與吉利等新夥伴打得火熱。

今年1月,戴姆勒便與吉利敲定合作關係,通過成立合資公司推動smart品牌的電動化轉型。日前,戴姆勒還宣佈與吉利就一款應用於混動系統的發動機研發進行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雙方的通告中,戴姆勒與吉利的這款合作發動機“有可能被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及其在華現有合作伙伴採用”。至於這個“夥伴”會不會是北京奔馳甚至是北汽集團,則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吹倒華晨的寒風,會讓北汽感到刺骨嗎?

今年年初,戴姆勒與吉利就smart電動化項目達成合作

戴姆勒同其他中國車企加深合作關係,對北汽集團和北汽新能源並非利好。為進一步綁定彼此,2019年7月,北汽集團宣佈購入戴姆勒5%的股份。通過交叉持股,北汽力求與戴姆勒的合作關係不會脱鈎。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不過,對於長期依靠北京奔馳營收的北汽集團而言,華晨此刻的倒下可謂是一記及時的警鐘。而BEIJING和ARCFOX等品牌的重生,也讓外界看到了北汽集團變革的決心。

在BEIJING品牌誕生後,時任董事長徐和誼宣佈,將在未來5年內投入200億元,研發針對燃油車型和純電車型的兩個高端平台。其後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北汽新能源全球夥伴大會上,時任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馬仿列宣佈將打造3個以上電動車專屬平台,並開發10餘款新能源汽車產品系列,40餘款全新產品。

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後,北汽集團與北汽新能源等子公司的人事也發生了許多變動。今年7月,執掌北汽集團13年的原董事長徐和誼因年齡原因卸任,由金隅集團董事長姜德義接棒北汽集團董事長一職。此後,原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劉宇也接替6月退休的馬仿列,出任北汽新能源總經理。

而在9月的北京車展上,ARCFOX品牌正式亮相首款新車αT,新車集成了麥格納、SKI、博世、西門子、哈曼等頂級供應商的零部件。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兼ARCFOX BU總裁於立國更是豪言,“ARCFOX αT將是一部世界級好車”。

儘管任何轉型都會經歷陣痛期,短期內也未必能收穫“爆款”,但北汽如果不想步華晨後塵,那現在已經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時刻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88 字。

轉載請註明: 吹倒華晨的寒風,會讓北汽感到刺骨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