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醫藥公司一年一度的年報季終於落下帷幕。
據投中健康統計,過去一年,A股373家醫藥公司實現總營收超19000億元,同比上升了約7%。在公司數量不斷增加的前提下,醫藥行業整體支出的銷售費用近五年來卻第一次實現了同比下降。
這一年,混雜着疫情概念股的“黑天鵝”事件,也有醫改政策帶來的常態化轉向,高速發展和積極監管都是熱門風向。
從披露的年報數據裏,我們能看出行業哪些變化來?
A股醫藥公司在銷售上開始“省”了
2020年以新冠疫情概念股為始,口罩股,疫苗股先後接力,第三批集採影響廣泛,醫改政策加快傳統醫藥製造業轉型,再到近段時間醫美股強勢崛起。整個行業“熱鬧”程度遠超往年,同比增速超100%的就有不少公司。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一直高居不下的銷售費用開始出現回落趨勢。根據年報披露數據顯示,2020年A股373家醫藥公司總計支出銷售費用為2838.58億元,同比下降了約5.9%。
數據來源於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從各家單獨的數據來看,2020年銷售費用過百億的僅有上海醫藥(601607.SH)一家,其已連續三年銷售費用排在A股醫藥公司首位。恆瑞醫藥(600276.SH)以近98億元的銷售費用排在第二,復星醫藥(600196.SH)排在第三。
數據來源於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不得不説,都是些老面孔。
從近五年銷售費用自上而下的排名來看,前五當中,步長製藥(603858.SH)、上海醫藥、恆瑞醫藥及復星醫藥都是常客,今年令人意外的是,前段時間因為“少女針”獲批而引起市場關注的華東醫藥同樣擠進了前五。
數據來源於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從2020年行業整體情況來看,超過75%的公司年銷售費用在10億元以下,僅有2%左右的公司年銷售費用在50億元以上。不過,從銷售費用總值來看,這2%左右的公司年銷售費用總計約505億元,佔比超過整個行業銷售費用的15%。
數據來源於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投中健康統計發現,2020年共有216家醫藥公司銷售費用實現了同比下降,155家醫藥公司相比2019年銷售費用有所上升,其中22家醫藥公司銷售費用同比上升超過了100%。
當然,因為各家醫藥公司規模差距較大,只看銷售費用絕對值未免有失偏頗。從銷售費用率,也就是銷售費用佔營收比重的角度來看,我們能更好的理解藥企的銷售風格。
在當前醫藥公司中暫時篩出科創板塊一些創新藥公司後,2020年A股藥企銷售費用率最高的公司是未名醫藥(002581.SZ),銷售費用率高達103.4%,年報顯示,2020年未名醫藥實現營收2.77億元,銷售費用高出總營收達到2.86億元。
銷售費用率其實代表着一個特別直觀的現象,可以理解成,一家公司每賺一塊錢進賬,就要花出去多少銷售費用。
被高銷售費用率困擾的藥企不在少數。據投中健康統計,近10%的醫藥公司銷售費用率在50%以上。除未名醫藥外排在前五的分別為通化金馬(000766.SZ)、景峯醫藥(000908.SZ)、仟源醫藥(300254.sz)、翰宇藥業(300199.SZ)。
投中健康梳理歷年數據發現,跟往年相比,2020年高銷售費用率的公司相對減少了。
醫藥公司的“囚徒困境”
“銷售費用”居高不下一直以來都是醫藥公司老大難的問題。
不過,近年來隨着“4+7”帶量採購、兩票制等醫改措施逐漸常態化,情況正在逐漸改善,就在剛剛過去的4月,第5輪全國藥品集採已正式啓動。
對於大多數藥企常年居高不下的銷售費用率,外界始終保持質疑。近年來各家藥企屢屢曝出涉嫌行賄院方的新聞,對這種行為的反思和監管力度也一直沒有落下。
2019年,財政部就曾會同國家醫保局對77家醫藥企業實施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就在今年財報季內,恆瑞醫藥(600276.SH)、步長製藥(603858.SH)等19家藥企被財政部頂格處罰,震撼了不少從業者。
為何醫藥公司們往往很難擺脱“銷售費用”這一陳年舊疾呢?
以“醫藥龍頭”恆瑞醫藥為例,儘管恆瑞醫藥在A股市場一直以創新能力強、研發投入大為標籤,但其當前主要營收還是來自於仿製藥。而仿製藥的推廣往往難以擺脱“帶金銷售”的囚徒困境。這也是當前大多數醫藥公司遇到的普遍問題。
中紀委官網刊文曾提到,根據公開可查的法院判決文書統計,2016年至2019年間全國百強制藥企業中有超過半數被查實存在直接或間接給予回扣的行為,其中頻率最高的企業三年涉案20多起,單起案件回扣金額超過2000萬元。
事實上,治理“銷售費用畸高”需要多管齊下。2020年國家醫保局印發《關於建立醫藥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制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於2020年底前建立並實施信用評價制度,也就是俗稱的“黑名單”。
不久前,全國首例信用評價達到“嚴重”等級的治理案例出爐。因某醫藥類上市公司的鹿瓜多肽注射液存在數額較大的商業賄賂行為,浙江省藥械採購中心對該企業失信等級評定為“嚴重”,並暫停省內掛網交易。
舊的市場格局正被打破。醫藥機構們也開始出現強者恆強,弱者凋敝的現象,尤其是在科創板的創新效應推動下,創新藥和國際化開始替代傳統的“帶金銷售”成為投資者打量一家醫藥企業的重心。
從財報數據來看,除未披露的公司外,A股醫藥公司研發費用總計約613億元。恆瑞醫藥以49.89億元的研發費用排在首位,約佔總營收的17.99%。科創板醫藥“新秀”們則更為激進,研發費用超過當期營收的就有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