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以嘲諷的態度看聯想終止上市?

為什麼很多人以嘲諷的態度看聯想終止上市?

【藍科技觀察】近日,上交所官網顯示,聯想集團有限公司的上市審核狀態由“已受理”變為了“終止”。從9月30日提交到僅隔一個國慶假期後的10月8日終止,聯想集團只是被上交所審核了一天而已,開創了科創板史上申報企業最快撤回上市申請的紀錄。

聯想的科創板上市之旅緊急“剎車”,原因究竟如何?聯想集團及聯想控股雙雙發佈公告稱,聯想集團提交上市申請材料後,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及複雜度,招股説明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閲過程中過期失效。同時,審慎考慮最新發行上市等資本市場相關情況後,本公司決定撤回中國存託憑證於科創板上市及買賣的申請。集團業務運營狀況良好,撤回申請將不會對本集團的財務狀況造成任何不利影響。

但網友們顯然對這個官方説法並不買賬。聯想在科創板A股上市失敗,其中最大的爭議就是聯想究竟算不算是一家技術含量高的科技公司。後續對聯想上市失敗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資產負債率過高、研發投入佔比低,以及包括柳傳志、楊元慶在內的高管薪酬過高。

我們一條一條拆分來看,首先,是資產負債率過高。

聯想的高負債率一直以來被認為公司是發展不健康的指徵。wind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三年,聯想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6.34%、87.37%、90.50%,2021年第一季度數據接近90%,達到89.72%。這是什麼概念呢,聯想集團的負債率甚至比萬科、碧桂園這些房地產公司的負債率還高。

尤其是和其他同行業公司對比,聯想這一數字似乎高得離譜。有媒體列出的數據顯示,科創板與創業板行業2018年度資產負債率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行業的資產負債率是39.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資產負債率是55.7%,均遠低於聯想集團的90%的數字。

其次,是研發投入佔比低。

科創板是針對具有科創屬性和快速成長屬性的新型類技術企業或創業公司,讓網友們質疑的地方也在此:你聯想不就是一個賣電腦的“電腦組裝廠”麼,憑啥能上科創板?招股書顯示,聯想在過去三個財年的研發投入分別是102.03億元、115.17億元和120.38億元,佔比分別是2.92%、3.27%和2.98%。

被嘲弄為“電腦組裝廠”雖然有點誇張,但“缺芯少魂”的聯想研發競爭力不高是事實。友商華為僅是在2020年的研發投入就達到了1418億元,佔到了總營收的15.9%。不僅如此,有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7月,在聯想申請上市過程中所選擇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科創板已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佔比,平均值為16.67%。

最後,是高管薪酬過高。

聯想在近年的平均利潤率只有 1%-3% 的狀態下,其招股書顯示:3 年報告期內,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在公司領取的税前薪酬為9.33億元,這一數字去年是9.09億元,前年只有5.64億元,高管總薪酬在2年間上漲幅度超過65%。

從2021年聯想最新財報來看,作為聯想集團的CEO,楊元慶去年拿到的薪酬總包為2616萬美元,約為1.68億元人民幣。值得一提的是,蘋果CEOTimCook在2020年的薪酬總計為147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000多萬),也就是説,楊元慶的工資比TimCook還要高。

聯想這次科創板的匆忙離場,説白了還是聯想配不配得上科技創新的標籤。無論是從上市的角度還是公司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説,只有自己掌控更多的核心技術才能夠走得更遠,聯想無論是在卡脖子的芯片戰場,還是在最近大熱的人工智能、雲計算等領域的核心技術,似乎從來沒有掌握什麼利器。而且“組裝大户”的芯片、操作系統這些核心的技術都不是自己的,在裝電腦和賣電腦中得過且過,不思進取,這或許才是聯想未來面臨的最大隱患。

本文原創於藍科技 未經授權任何網站及平台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20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很多人以嘲諷的態度看聯想終止上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