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長。但自今年年初以來,電池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使得無論是動力電池廠商還是整車企業均在承壓。
“現在材料在漲價,鈷也在漲,最高的時候漲到60萬/噸。”在2021第三屆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期間,國軒高科工程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徐興無在接受貝殼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除稀缺材料外,預計其他原材料價格明年上半年會有所緩解。
記者:你如何看待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之間的博弈?
徐興無:首先從提高能量密度上,三元鋰電池有很大的優勢,有一段時間在國家能量密度的政策補貼導向的前提下,大家一哄而上,上的很多都是三元材料,那個時候我們還堅持磷酸鐵鋰的技術路線,很多朋友在質疑,包括媒體、券商也都在問是不是走錯了?事實上我們還是在堅定不移地走我們的技術路線,三元和磷酸鐵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三元材料能量密度高,但在安全性問題不太好解決,特別是811以上的材料體系,大家現在不太敢用了。因為在沒有徹底解決安全問題的情況下,將電池投向市場是要負責任的,所以這是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痛點。
還有一個就是材料的問題,現在材料在漲價,鈷也在漲,最高的時候漲到60萬/噸,為什麼呢?鈷資源是有限的,按照目前全世界的規劃,鈷資源估計用不到20年就會枯竭。其實鎳資源也不是很多,大概也就是30-40年。在這種資源限制的情況下去發展一個產業,沒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是很危險的。
磷酸鐵鋰的資源是非常豐富的。鋰資源能用到160年以上,鐵和磷的資源幾百年都沒有問題。最近我們在江西宜春部署鋰礦,這樣心裏就更有了底氣。但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是我們要重點攻克的難關。
記者:你如何看待鈉離子電池的發展?
徐興無:實際上鈉離子電池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做了。選擇鈉最主要的初衷之一就是這個資源特別豐富。原材料越豐富,成本就越低;還有低温的充電性能要好一些,成本因素要和鉛酸電池抗衡,這是它的一些優點。當然鈉離子電池也有一些缺點,比如説能量密度等。但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同的路線可以實現不同的目的。
記者:在你看來,電池產能緊張的問題會持續多長的時間?目前大家都在積極擴產,是否可能會出現產能過剩情況?
徐興無:因為原材料在漲,所以電池的價格適當地也漲了。我的觀點,(明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大概在400萬輛左右,增長也不少。這些原材料怎麼保證,還有價格會是什麼樣的走勢,我估計可能明年上半年會有所緩解。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冰 白昊天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