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慧敏)訊,近一段時間以來,關於IPO的一個熱詞非“撤回”莫屬。證監會近期組織開展了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的現場檢查隨機抽查,出現了相當比例的企業檢查即撤回申請的現象。
深交所披露顯示,本次檢查涉及11家創業板申報項目,有9家項目的發行人和保薦機構分別在收到現場檢查書面通知後10個工作日內撤回首發申請和撤銷保薦;本次檢查涉及上交所科創板申報項目9家,有7家項目的發行人和保薦機構分別在收到現場檢查書面通知後10個工作日內撤回首發申請和撤銷保薦。兩所撤回項目中,均由6家出於首輪問詢階段。
此現象引發市場關注,證監會啓動現場檢查是否代表IPO趨緊?“檢查即撤回”現象原因何在?對於撤回的項目,接下來會有何監管安排?與此同時,對於最近IPO排隊審核企業數量較多是不是“堰塞湖”重來,市場亦充滿疑慮。
2月26日,證監會、滬深交易所針對上述問題一一作出回應。
現場檢查將呈“常態化”
證監會表示,近年來,會里持續對首發企業開展現場檢查,多年經驗表明,現場檢查是監管部門書面審核工作的重要輔助手段,有利於推動各方歸位盡責、提高審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震懾違法違規行為,從源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註冊制以信息披露為核心,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是註冊制試點成功的關鍵。當前情況下,現場檢查對提高IPO信息披露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上交所表示,對申報企業實施現場檢查,是發行上市審核全鏈條監管中的重要一環,是進一步加強科創板首發企業信息披露監管、嚴把上市入口關的重要手段,是堅持註冊制改革“三原則”要求、穩步推進註冊制改革、保障科創板建設行穩致遠的重要機制安排。
深交所表示,對申報企業實施現場檢查,是發行上市審核全鏈條監管中的重要一環,是進一步加強創業板首發企業信息披露監管、嚴把上市入口關的重要手段,是堅持註冊制改革“三原則”要求、穩步推進註冊制改革、保障創業板建設行穩致遠的重要機制安排。
兩所表態稱,將根據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部署,積極配合做好現場檢查工作,並將根據檢查結果及時採取相應自律監管措施,從源頭上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證監會發言人表示,近日,證監會啓動對各板塊企業的現場檢查並完成抽籤工作,後續將抓好落實,對現場檢查中發現的發行人信息披露及中介機構執業質量問題進行分類處理,嚴格對保薦機構的評價標準,加大獎懲力度,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證監會將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常態化開展問題導向及隨機抽取的現場檢查,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上市。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IPO保持了常態化發行,既沒有收緊,也沒有放鬆。截止2月19日,證監會共核准或同意註冊66家企業IPO,數量與去年同比有較大增長,環比則變化不大。
IPO申請不能“一撤了之”
對於“撤回”現象,滬深交易所均表態稱,高度重視項目撤回情況,及時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梳理。目前來看,項目撤回原因有多方面因素,對其中涉及信息披露和保薦機構核查的若干問題,均已在審核過程中予以重點關注。
兩所同時強調,在註冊制下的發行上市審核中,一直着力把好上市公司“入口關”。
上交所表示,科創板設立以來,上交所始終堅守定位,在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同時,嚴把上市公司“入口關”。開板至今,科創板累計受理企業540家,通過審核問詢、現場督導和自律監管等全鏈條監管,共淘汰了80多家,每年的審核淘汰率始終在17%左右,有效減少企業“帶病申報,搶跑佔位”。
而自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以來,深交所已對18家IPO、再融資、資產重組項目中違規的企業,中介機構及相關人員採取自律監管措施13次,出具監管關注函17份,並定期將監管處理情況向行業通報,強化監管警示,形成監管威懾。
而且,兩所在發行上市審核過程中均建立了面向保薦機構的現場督導機制。
近兩年來,上交所對45家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項目的保薦機構啓動了現場督導,其中37家主動撤回材料,傳遞了壓嚴壓實中介機構把關責任的明確導向。
截至目前,深交所共對32家IPO項目的保薦人實施現場督導,其中20家已因現場督導主動撤回申請;終止審核企業56家,佔已召開上市委審議及終止審核企業總數的20%。通過精準問詢和持續問詢,督促企業“説清楚”“講明白”,無法及時回覆、超過時限要求的嚴格按照規則予以終止審核,目前已有10餘家公司因未能及時回覆問詢而主動撤回申請、被終止審核。
滬深兩所表示,將按照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部署,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充分發揮現場檢查、現場督導與審核問詢的監管聯動機制,嚴把上市“入口關”。對於現場檢查進場前撤回的項目,如發現存在涉嫌財務造假、虛假陳述等重大違法違規問題的,保薦機構、發行人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絕不能“一撤了之”,也絕不允許“帶病闖關”。
IPO排隊不同於歷史上的“堰塞湖”
針對近期IPO排隊審核企業數量較多的情況,證監會表示,這有別於歷史上的“堰塞湖”。
證監會發言人表示,科創板、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以來,總體成效明顯,市場各方反映積極正面,企業踴躍申報上市,IPO排隊數量增長較快。當前IPO申報企業排隊現象與歷史上的“堰塞湖”問題有區別。當時市場關注焦點主要在於,IPO沒有實現常態化,停停開開,預期也不明朗,一些企業從首次提交申請到獲得核准用時需要2到3年。近年來,證監會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特別是註冊制改革後,證監會着力提高審核透明度和效率,目前科創板、創業板審核註冊平均週期已經大幅縮減到5個多月。
近期,滬深交易所IPO排隊審核企業數量較多,一方面是我國經濟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成果的客觀反映。近年來隨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不少“硬科技”和創新創業企業加快成長,同時,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越來越多地參與到這類企業。有關方面通過上市謀求加快發展、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的意願更強、積極性也更高。這使得近些年發行上市申報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客觀上也反映了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活力。
另一方面也是資本市場改革成效的直接體現,反映出各方對資本市場的信心。近兩年來,在國務院金融委的統一部署下,證監會啓動了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增強我國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適配性。通過構建覆蓋未盈利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等不同類型企業的多元包容發行上市條件,以及建立市場化的新股發行承銷機制等改革措施,大幅改善了市場預期,境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明顯提升。
證監會強調,排隊現象也反映出,實施註冊制後市場有一逐步適應的過程,有關方包括髮行人、中介機構等對註冊制的內涵與外延理解不全面、對註冊制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關係把握不到位、對註冊制與交易所正常審核存在模糊認識,形成有效的市場約束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