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黃一靈)從1990年到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然“三十而立”,成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數據顯示,目前,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已超過4000家。
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規模和質量缺一不可。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協奏曲”留給了市場上所有參與機構,這既需要上市公司“演奏”,也需要監管機構“譜曲”。
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上交所一直在行動。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上交所近日製定《推動提高滬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計劃》,從公司治理、信披質量、制度建設、優化監管、做深服務5大方面,明確39項具體工作安排。其中,重點推進工作16項,常態實施工作23項。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制定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交易所開展工作的具體時間表、路線圖。上交所將抓住科創板建設和註冊制試點這個“牛鼻子”工程,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力爭通過三年左右時間,在滬市形成一大批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羣體。
(小標題)提高治理水平和信披質量是關鍵
作為資本市場的基石,上市公司決定着資本市場的投資價值,沒有好的上市公司就沒有好的資本市場。
上市公司質量不僅涉及經營效益,還與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息息相關。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基礎。監管部門有關人士指出,“近年不少公司暴露出的問題,其實本質是治理的有效性缺失,表現為信息披露質量不高或違規。”
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在三年行動計劃中,上交所將提高治理水平和信披質量作為關鍵舉措加以推動。
公司治理方面,上交所主要抓住影響制約公司質量的三個關鍵點,即關鍵少數、約束機制、股東大會。首先是關鍵少數。實踐證明,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和高管等“關鍵少數”在公司治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關鍵少數”抓住了,才能以點帶面,實現公司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據悉,三年行動計劃通過修訂指引、加強培訓、交流引導等,規範“關鍵少數”的行為,切實增強其誠信和責任意識,並相應提高其違規成本。
其次是激勵約束機制。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將推動修訂完善股權激勵、員工持股等制度,在對象、方式、定價等方面作出更靈活的安排,支持公司建立市場化方式,解決委託代理問題。
第三是股東大會。股東大會是上市公司最高決策機構,但從近年的實踐情況來看,大多數中小股東對其卻持“不關心、不參與、無異議”的“三不”態度,沒有真正參與其中。三年行動計劃將進一步提升中小股東參會便利水平,多渠道開展培訓,提升投資者股東意識,強化上市公司“公眾公司”意識。
信息披露方面,在試點註冊制後,信披質量尤為關鍵,是資本市場的生命線,投資者將通過信披瞭解並判斷上市公司價值。三年行動計劃將重點優化完善以《股票上市規則》為核心的信息披露規則體系,使規則簡明、清晰、內容有效,修訂行業格式指引、臨時公告指引,引導規範自願信披,平衡好上市公司和投資者需求,降低信披成本。
(小標題)推進制度建設
在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生態體系中,科學完善的制度重要性不言而喻。資本市場助力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做好監管,更需要做好制度建設。據記者瞭解,在制度建設方面,上交所三年行動計劃着力頗多,計劃從“入口端”和“出口端”、持續監管端整體佈局,制度建設已覆蓋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整個生命週期。
目前,科創板建設和註冊制試點有條不紊進行。註冊制的本質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讓市場定價等博弈機制發揮約束作用。與之相對應,培育建立市場約束機制,成為上交所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核心導向,通過這個機制,讓好公司得到好的待遇,差公司在市場上付出代價。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入口端”方面,要在審核上把好質量關,也要提高投融資便利性,使得科創板能夠集中一大批技術過硬的科技創新企業,讓資本市場真正為科技創新企業的快速發展、人才集聚提供支撐。按照國務院金融委和證監會部署,推動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上市。在“出口端”,重點是推進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制度上完善標準、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同時,要暢通主動退市、併購重組、破產重整等多元化退市渠道,支持公司化解風險,優化風險警示板功能,逐步推進市場出清和估值迴歸。
值得一提的是,制度既要“建好”,也要“用好”。公司上市以後,上交所會對其進行持續監管,期間將重點為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便利、融資成本等方面提供支持。尤其是在融資便利方面,創造條件、鼓勵公司用好用足市場工具,做大做優做強。一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併購重組主渠道作用,推動併購重組、再融資制度完善,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再融資、資產注入、吸收合併、分拆上市等方式盤活存量、提質增效;二是在科創板探索建立更加市場化的併購重組、再融資制度,試點更加合理的股份減持制度;三是強化股債基聯動,支持上市公司靈活運用公司債券、優先股、併購債、併購基金等多種融資工具;四是支持上市公司抓住基礎設施REITs試點政策機遇,盤活企業資產、拓寬融資渠道。
在監管方法上,上交所將做出重大調整,重點是對全體滬市公司實施分類監管,在前期主要針對風險公司分類監管的基礎上,真正做到“管少管精管好”,避免監管動作過緊、過嚴和過剛,既要對財務造假、資金佔用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加大紀律處分力度,也要踐行“不干預”理念,對市場正常行為“不干預”,減少管制,支持、服務上市公司發展。
記者注意到,去年以來,證監會多次強調科學監管、分類監管、專業監管、持續監管,持續提升監管效能。日前,上交所遵循“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方針,就上市公司紀律處分標準專門徵求意見,以更好落實分類監管、精準監管為目標,着力精細責任區分,把標準精細化、標準化和透明化。
(小標題)強化柔性服務
在資本市場中,交易所是監管方,更是服務方,要給上市公司提供服務。近年來,上交所一直堅持監管與服務並舉,寓監管於服務。
今年上半年,上交所順勢提出“精準監管+柔性服務”的工作思路。其中,柔性服務是要深化服務理念、豐富服務形式、鍛造服務能力、提升服務質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上。實際上,在滬市公司中,規範經營的企業佔絕大多數,通過主動服務滿足其實際需要,增強其市場獲得感和滿意度,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手段。
根據三年行動計劃,上交所近期重點推進培育支持擬上市資源、重點地區服務、國企服務和民企服務等多項工作。
具體來看,擬上市公司方面,上交所會同各方,積極培育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科創板、主板上市。重點地區市場服務方面,將依託當地政府,構建聯動協作機制,為相關公司量身定做服務方案,“一司一策”推動風險化解和質量提高。國企服務方面,上交所將重點助力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央企國企資產整合、重組、整體上市、分拆上市,力爭把上交所打造成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主戰場。針對民營企業面臨的發展阻力,上交所則重點集中紓解上市公司困難,搭建上市公司與市場對接的紓困平台,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