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知科技自曝預計計提商譽減值56億元至61億元,市場一片譁然。這樣一則計提鉅額商譽的消息,讓投資者猝不及防,且損失慘重。雖説數知科技商譽計提只是A股公司中的一個縮影,但商譽減值卻不可一減了之,如何根治商譽減值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本欄認為,要從源頭上嚴把併購重組關口,必要時對相關責任主體進行追責,來防範此類問題重複上演。
商譽具體表現為在企業合併中購買企業支付的買價超過被購買企業淨資產公允價值的部分。通俗來説,商譽就是能給公司帶來利潤的無形資產。例如,同樣是瓜子,沒品牌的賣12元一斤,好牌子的可能賣30元一斤,貴出的18元就是商譽的價值。
作為一種財務處理方式,商譽減值是指對企業在合併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後,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
為何要進行商譽減值?好的品牌是有價值的,不限於商品銷售,還有服務、平台以及其他很多領域。反過來説,既然能夠產生附加價值的公司擁有商譽,那麼有商譽的公司也就應該能夠產生價值。但是如果某家原本能夠產生附加價值的公司,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再產生附加價值了,低於市場給予的預期,那麼商譽就會減少或者消失。如果這是一家上市公司,那麼這種商譽的減少最終侵蝕業績,對於股價也有很不利的影響。
當然,導致商譽減值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企業經營不善,有的是因為購買資產時對商譽估值過高,有的是激烈的市場競爭所致。從上市公司角度看,曾經超高溢價購買資產的標的公司,在業績承諾期過後,有很大概率出現商譽減值的風險。
目前來看,A股上市公司大額商譽減值,多數是為高溢價收購、盲目跨界併購資產的錯誤行為買單。這種商譽減值給投資者帶來的危害巨大。業績爆雷,股價閃崩,投資者無處訴苦。
如何根治商譽減值?本欄認為,首先是監管對於上市公司併購重組要嚴格把關,對忽悠式重組、高溢價收購、盲目跨界行為要嚴查重罰。
同時,商譽減值也應該追責。上市公司高管在高價收購資產的時候作為主要的決策者,理應對收購後的不良後果承擔責任,其中包括但不限於賠償投資者的合理損失。
對於投資者而言,如何“避雷”才是根本。本欄建議,投資者需要當心那些在業績承諾期“踩線”完成承諾的公司。投資者有理由擔心,他們完成業績承諾都是由外力協助的,目標就是完成業績承諾,對於這樣的公司來説,它們的真實盈利能力存在很大疑問,一旦過了業績承諾期,這些外部協助力量將會瞬間消失,業績大幅滑坡、商譽大幅減值也就不可避免。投資者如果認為高價收購資產不妥,理應提早避險。
北京商報評論員 周科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