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殲20將飛進A股!千億戰鬥機龍頭欲借殼中航電測,股民:沒有50個板不賣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張汀雯

圖片來源:Pixabay

1月11日晚,中航電測(300114.SZ)公告,將向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以下簡稱“航空工業集團”)購買其控股子公司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成飛集團”)100%股權。

1月12日,中航電測停牌,股價停留在10.58元/股,市值63億元。當日,時代財經致電公司詢問該項收購事宜,對方稱尚在商議階段,其他具體事項均不確定。

不過,該筆交易公佈後,股民已經開始開始沸騰高喊“不到180不賣一股”“沒有50個板不賣”。時代財經注意到,2022年至今,中航電測股價表現一直疲軟,跌幅累計達39.89%,換手率312.79%,振幅50.85%。

同日,此前曾傳聞要收購成飛集團的貴航股份(600523.SH)、成飛集成(002190.SZ)則雙雙一字跌停。截至收盤,貴航股份報17.57元,跌9.99%;成飛集成報22.73元,跌10.02%。

值得一提的是,中航電測、成飛集團、貴航股份、成飛集成均屬航空工業集團成員。

獨立經濟學家、財經評論員王赤坤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稱,長期以來,為發展軍工等特殊產業,我國政府給出了很多資金支持,包括但不限於税收返還和減免、財政補貼等。成飛集團此次借殼上市可以通過市場手段獲得更多融資,政府可逐步減少資金支持,客觀上能減少國際市場對中國市場經濟的誤解和貿易壓力。

“成飛集團所在的賽道高度依賴資本,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是核心競爭力。此次借殼上市,成飛集團欲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增加資金實力,同時通過資本市場建立戰略防線,解決經營市場戰略升級問題。”王赤坤錶示。

成飛集團借殼上市

成飛集團作為戰鬥機龍頭,是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研製生產和出口主要基地、民機零部件重要製造商。在軍機方面,集團研製生產了殲5、殲7、梟龍、殲10、殲20等系列飛機數千架;在民機方面,集團與成飛民機公司一道承擔了C919、ARJ21、AG600機頭的研製生產;在無人機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中無人機(688297.SH)是國內大型固定翼長航時無人機系統的領軍企業。

中航電測則是軍民兩用智能測控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的骨幹企業,業務涵蓋航空軍品、傳感控制、智能交通、工業軟件四大板塊。

該筆交易中,中航電測將以向成飛集團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其100%股權。但具體的交易作價、發行股份數量、交易方式等尚未正式約定。

1月12日,時代財經致電中航電測詢問該項收購事宜,對方稱尚在商議階段,其他具體事項均不確定。公告顯示,中航電測預計在不超過10個交易日的時間內披露本次交易方案。

該筆交易引發市場關注的原因或為雙方資產的巨大差距。

中航電測目前市值63億元,其2022三季報顯示,公司總資產為35.68億元,較上年度末增長8.14%。同時,2022年公司業績也有所下降,前三季度營收為14.54億元,同比減少5.87%;歸母淨利潤1.95億元,同比減少27.2%。

據中國證券報,截至2021年末,成飛集團總資產為1511.8億元,所有者權益為143.5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127.17億元。2021年度,成飛集團營業收入為567.33億元,淨利潤為9889.77萬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55.74萬元。

時代財經注意到,成飛集團控股子公司中的中無人機業績也十分傲人,其市值亦超過中航電測。

中無人機主要從事軍貿無人機和高端工業級無人機的設計、生產、試飛和服務。目前市值306億元,其2022三季報顯示,公司總資產75.69億元,較上年度末增長192.22%;前三季度營收達21.66億元,同比增長11.69%;淨利潤3.59億元,同比增長20.28%。

值得注意的是,中航電測與成飛集團同屬於航空工業集團旗下。同樣,此前曾傳聞要收購成飛集團的貴航股份、成飛集成也屬於航空工業集團。但按主營業務劃分,貴航股份與成飛集成屬工業製造和服務業,中航電測則為產業鏈中游的分系統。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是目前軍工集團中資產證券化率最高的集團,其資本運作、資產注入、推進未上市公司上市走在行業前列,為我國國企改革運作進行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及示範作用。

浙商證券研報中指出,目前航空工業集團25家境內上市公司(A股22家、港股3家)總市值達6803億元(截至2022年12月30日)。在中國各大軍工集團(船舶集團、電子科技、電子信息、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空工業、兵器工業、兵器裝備、中核集團)中,航空工業集團是軍工集團中資產證券化率最高的一家。

此前,2022年12月,中信建投研報就已指出,未來軍工國改或將以現有上市公司為核心,通過資產注入和股權激勵,兩者相互結合以期打造旗艦型上市公司。軍工央國企的改革則會以現有上市公司為核心進行資產整合,吸收合併、剝離注入多措並舉,以便實現軍工集團核心資產的整體上市。

航空工業集團整合動作頻頻

近年來,航空工業集團的整合上市不算少見。

1月9日,中直股份(600038.SH)公告稱將向中航科工(02357.HK)發行股份購買其所持昌飛集團92.43%的股權、哈飛集團80.79%的股權,向航空工業集團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昌飛集團7.57%的股權、哈飛集團19.21%的股權。

交易完成後,昌飛集團、哈飛集團將成為中直股份的全資子公司。

2022年6月3日,中航電子(600372.SH)公告稱,將以發行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中航機電(002013.SZ)併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12月31日,中航電子發佈了詳細的交易報告書,每1股中航機電股票可以換得0.6647股中航電子股票。這兩家公司的合計市值目前達706億元。

與本次成飛集團注入中航電測更為相似的是,2017年,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也注入了中航黑豹(600760.SH),即後來的中航沈飛,實現了核心軍工資產整體上市,營收和利潤水平大幅提升,被譽為“中國戰機第一股”。2022年11月,中航沈飛出台二期股權激勵,激勵對象為董事、高管及管理和技術骨幹,彰顯公司中長期發展信心。

對此,中信證券研報指出,2021年起軍工行業資產證券化運作趨於活躍,航空工業集團和電科集團資本運作提速,同時板塊中企業的股權激勵推進也明顯提速。2016年至2022年11月30日,板塊內上市公司推動的股權激勵96次,其中2020年以來佔一半以上。

而對於軍工行業的未來發展,安信證券研報指出,十四五武器裝備換代需求迫切,2021年以來行業合同負債及訂單激增預示行業需求景氣度提升,以上游新材料及電子元器件環節為代表的配套企業加速擴充產能滿足未來需求。多季度業績驗證,行業進入快速增長階段,規模效應帶動盈利能力同步提升。同時,國企三年改革行動方案為行業發展注入活力,此外,股權激勵在主機廠的牽引下有進一步推進的跡象,國有企業經營效率考核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