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境外上市渠道暢通,點名公司治理亂象,易會滿發聲信息量很大

保持境外上市渠道暢通,點名公司治理亂象,易會滿發聲信息量很大

圖/證監會官網

4月9日,證監會發布消息稱,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發表講話並透露,截至今年3月底,境內上市公司共4782家,總市值80.7萬億元,規模穩居全球第二。

針對高質量發展,易會滿表示,無論現在還是將來,資本市場將以自己的“四個不變”為上市公司攻堅克難、勇毅前行提供不竭動力。其中,資本市場堅定深化改革的方向不會變。我們將紮實推進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平穩落地,以註冊制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法治體系完善、監管轉型與能力提升等重點改革任務落地見效,進一步增強基礎制度的適應性包容性,持續優化市場結構和生態,更好發揮資本形成和資源配置功能。

未來,上市公司要着力提升“五種能力”,包括強主業,增強競爭能力。易會滿稱,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違背經濟規律,盲目鋪攤子、上項目、亂投資,業務多而不精、規模大而不強。有的因過度多元化、金融化導致主業空心化、脱實向虛,面臨較大風險,給股東利益和市場穩定帶來不利影響。要堅持扶優限劣的監管導向,對於主業突出、競爭能力強的頭部企業,進一步支持其做優做強,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對於片面追求多元發展的,嚴格監管其併購重組和融資行為;對於主業萎縮、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殭屍”企業,嚴格執行強制退市制度,堅決推動出清。

談三年成績

境內上市公司共4782家,規模穩居全球第二

上市公司規模快速增長,實體經濟“基本盤”地位更加鞏固。截至今年3月底,境內上市公司共4782家,總市值80.7萬億元,規模穩居全球第二;上市公司家數、市值與2018年底相比分別增長33.4%和85.3%。實體上市公司利潤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比重,由2018年的近四成增長到目前的約半數;上市公司繳納的税費,相當於全國税收收入的近1/4。上市公司的國民經濟支柱地位更加彰顯。

上市公司活力不斷提升,經濟增長“動力源”作用持續強化。三年多來,上市公司依託資本市場加快發展,共實現再融資3.1萬億元,併購重組接近1萬單次、交易金額5.5萬億元,交易所市場債券融資3.5萬億元,推動實體經濟加快增量優化和存量重組,助推經濟增長新動能進一步集聚。實體上市公司研發強度達2.3%,是規上企業平均水平的1.6倍;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佔全國企業研發支出的一半以上,研發投入規模與三年前相比實現翻番,專利數量增長74%,日益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上市公司積極捐款捐物,馳援疫情防控,並着力搶復工、保供應、穩就業,業績持續穩定修復,有力帶動了我國經濟恢復發展。

上市公司結構持續優化,經濟轉型“領跑者”角色日益突出。科創板、創業板相繼試點註冊制,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等重大改革順利落地,大大提升了資本市場對優質企業的吸引力,推動上市公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目前,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家數分別超過400家、1100家,A股戰略新興行業的上市公司已近2200家,較三年前增長了約900家。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科技行業市值佔比由三年前的22.2%上升至31.8%;市值前10名的實體上市公司中,高科技行業公司已有4家,而三年前僅有1家。上市公司結構的不斷優化,既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直接反映,也是資本市場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生動體現。

大股東資金佔用、違規擔保等問題整改完成率超七成

上市公司治理更加規範,規上企業“優等生”形象更加凸顯。公司治理專項行動深入推進,上市公司加強自查和問題整改,增強了規範運作的內生動力,公司治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大股東資金佔用、違規擔保等問題整改完成率超七成,“清欠解保”取得明顯成效;高比例質押的上市公司家數較最高峯減少2/3,股票質押風險不再是資本市場的重大隱患。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累計現金分紅4.4萬億元,較之前三年增長近50%。2021年,近九成上市公司召開業績説明會,1/4的公司披露ESG或社會責任報告,日益成為踐行現代企業制度、回報社會的示範樣板。

談新機遇與新挑戰

三年來77家公司退市,是之前三年的6倍

當前,上市公司發展的外部環境正發生複雜深刻變化。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脆弱性上升,世界經濟復甦放緩、通脹高企,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上市公司發展面臨的成本、資源、環境等硬約束不斷增強,盈利持續修復的基礎仍不牢固,在多重約束下求最優解的難度不斷加大。

在清醒認識各種風險挑戰的同時,我們更要看到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諸多有利因素。

  • 第一,穩增長、穩預期的宏觀政策合力正在不斷增強。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和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長期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今年以來,各地方、各部門保供穩價、振作工業經濟運行等政策相繼推出,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減税降費紅利持續釋放,企業降本增效、加快發展將得到更多政策支持。近期,有關會議也對有效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促進平台經濟規範發展等作出部署,進一步改善了市場預期。證監會也就減免上市公司初費年費、優化監管服務等出台了相關措施,助力上市公司克服疫情影響,堅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 第二,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正在加快形成。新《證券法》出台後,我們相應完善了發行上市、融資重組、債券發行等制度規則,積極支持上市公司做優做強。刑法修正案(十一)、中辦國辦《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顯著提升了對違規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資本市場法治供給顯著改善。三年來,共對上市公司移送稽查立案232家次,與之前三年相比增長82.7%;共有77家公司退市,是之前三年的6倍,資本市場吐故納新的速度正在加快。

  • 第三,資本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正在不斷提升。我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數量已突破2億大關,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外資持倉佔流通股的比重由三年前的17.6%增長至24.3%,我國資本市場日益成為居民財富和全球資產配置的重要引力場,投融資平衡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機制逐步成型。

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的步伐不會變,推動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取得成果

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資本市場將始終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支撐。無論現在還是將來,資本市場將以自己的“四個不變”為上市公司攻堅克難、勇毅前行提供不竭動力。

  • 第一,資本市場堅定深化改革的方向不會變。我們將紮實推進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平穩落地,以註冊制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法治體系完善、監管轉型與能力提升等重點改革任務落地見效,進一步增強基礎制度的適應性包容性,持續優化市場結構和生態,更好發揮資本形成和資源配置功能。

  • 第二,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的步伐不會變。我們將抓緊研究推出新一輪自主開放務實舉措,穩步擴大滬深港通標的範圍,推動滬倫通機制拓展優化,穩步擴大商品和金融期貨市場雙向開放,豐富國際化品種供給,全面提升資本市場制度競爭力。加快推動企業境外發行上市監管新規落地,保持境外上市渠道暢通,支持我國企業依法合規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發展。按照“尊重國際慣例、遵守國內法規”的原則,推動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取得成果,為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構建可預期的國際監管環境。加強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務實合作,助力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 第三,資本市場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方針的堅定態度不會變。資本市場在繼續大力支持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的同時,堅定不移支持民營企業創新轉型、健康發展。目前,民營上市公司數量已超過3000家,家數佔比約2/3,近年來新上市的公司中民企已佔到八成以上。我們將致力於為不同所有制企業打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通過股票、債券、基金、REITs、期貨期權等多種工具更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推動優質民企融資提速擴面。

  • 第四,資本市場凝聚合力保持健康平穩發展的態勢不會變。實踐再次證明,發揮合力創造良好預期是資本市場運行的內在需求,也是市場各參與方良好的願望。各有關部門能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注重發揮合力,持續關注和解決大家的關切,加強預期管理,共同營造資本市場的良好發展環境。

談高質量發展

片面追求多元發展,要嚴格監管併購重組和融資行為

作為公眾公司,必須牢記“上市”初心,充分認識到,上市不僅僅是為了融資,更重要的是通過上市來完善治理、提升競爭能力,更好地回報股東和社會;上市絕不是“終點”,而是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起點”。要遵循公眾公司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堅守“四個敬畏”原則和“四條底線”的基本要求,着力提升“五種能力”,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

  • 一是抓基礎,鞏固治理能力。公司治理是決定上市公司效能的最關鍵要素。要通過構建有效的治理機制和內控制度,平衡好股東與管理層、大股東與中小股東、公司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關係,形成健全的激勵約束機制,為企業價值創造提供保障。近年來,財務造假、大股東侵害上市公司利益、“雙頭”董事會治理僵局等亂象屢見不鮮,歸根結底就是公司治理出了問題。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一方面要靠法治“硬手段”,推動制定《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安排,進一步明確相關方權責關係,促進形成規範、有效的治理機制。另一方面,要靠“軟約束”,倡導最佳實踐,加強自律管理,發揮優秀公司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公司治理水平有更大提升。

  • 二是強主業,增強競爭能力。資本市場既有大而優的行業“巨頭”,也有小而美的細分市場冠軍,無論哪種類型,都要聚焦主業。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違背經濟規律,盲目鋪攤子、上項目、亂投資,業務多而不精、規模大而不強。有的因過度多元化、金融化導致主業空心化、脱實向虛,面臨較大風險,給股東利益和市場穩定帶來不利影響。我們將繼續完善資本市場制度規則,引導上市公司聚焦主業、穩健發展,着力提升發展的效率和效益。要堅持扶優限劣的監管導向,對於主業突出、競爭能力強的頭部企業,進一步支持其做優做強,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對於片面追求多元發展的,嚴格監管其併購重組和融資行為;對於主業萎縮、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殭屍”企業,嚴格執行強制退市制度,堅決推動出清。

  • 三是育長板,提升創新能力。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於核心地位,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增強創新能力,對企業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創新能力加速提升,但總體仍不充分、不平衡,研發支出前100名的上市公司投入總額佔到全部上市公司的近一半,很多公司創新能力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研發強度也有不小差距。我們將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製為契機,進一步增強發行上市、再融資、併購重組等基礎制度對科技創新的適配性,發揮好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支持創新的戰略性作用,完善債券市場對科技企業的融資支持機制,推動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上市公司也要不斷強化創新主體地位,利用好資本市場支持創新的各類工具,堅持守正創新,切實增強科技“含量”,成為原始創新和新興技術的重要發源地,引領經濟轉型升級。

  • 四是增韌性,提高抗風險能力。企業發展能力很大程度受制於風險控制能力。上市公司要努力練好內功,把勇於創新、敢於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和防範風險的機制建設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公司韌性。高債務、高槓杆是企業最大的風險源之一,部分上市公司及大股東通過表內外、場內外、本外幣等方式盲目融資加大槓桿,爆發風險、步入困局,教訓極為深刻,必須引以為戒。我們將進一步提升風險監測和識別能力,推動信息共享,及早發現苗頭性、趨勢性問題。同時,健全有效的債券融資約束機制,強化場內外股票質押融資業務一致性監管,支持上市公司通過重組、重整等方式穩定槓桿、化解風險,推動上市公司穩健發展。

  • 五是重效益,提升回報能力。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最終要體現在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能力上。上市公司要繼續通過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方式增強對股東的回報,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同時還應加強對其他利益相關者訴求的關注,努力為員工搭建更好的發展平台,為客户創造更好的產品,為債權人提供更堅實的履約保障,為國家貢獻更多的税收,為人民羣眾留下更好的生態環境,在與社會的良性互動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我們將持續加大投資者保護工作力度,進一步引導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積極回應利益相關者訴求,更好履行社會責任,做踐行新發展理念的表率。

校對 趙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023 字。

轉載請註明: 保持境外上市渠道暢通,點名公司治理亂象,易會滿發聲信息量很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