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口僅增48萬,我們最該擔心什麼?| 新京智庫

全國人口僅增48萬,我們最該擔心什麼?| 新京智庫

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更快。

全國人口僅增48萬,我們最該擔心什麼?| 新京智庫

多個省份出生人口創下新低。圖/unsplash

文 | 新京智庫研究員 查志遠

1月17日,備受關注的2021年主要經濟數據出爐。

初步核算,2021年中國GDP總量首次突破110萬億元大關,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相比於GDP的強勁增長,去年人口增加48萬,這是自1962年以來人口增長量最低的一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062萬人,出生率為7.52‰;死亡人口1014萬人,死亡率為7.1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4‰。

我國人口負增長何時到來?這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1 “零增長”早有預兆

近年來,中國人口增長放緩態勢明顯,多個省份出生人口創下新低。

這從最近一些省份陸續公佈的2020年人口出生數量中可見一斑。

以户籍人口第一的河南來説,《河南統計年鑑2021》顯示,2020年河南新出生人口數量為92萬,這是河南統計年鑑從1978年出生人口有記錄以來首次低於100萬。

同為中部人口大省的湖南,2020年人口出生率為8.53‰,為1950年以來新低。2020年湖南出生人口為56.64萬人,也是1962年以來首次跌破60萬人。

除了相對“能生”的河南和湖南,江蘇、吉林等地的出生人口在2020年也都創下新低。

在人口死亡率保持相對穩定的同時,出生人口的降低無疑是導致人口增長下降的主要原因。

人口“零增長”提前到來引發公眾對人口負增長的擔憂。

零人口增長的絕對意義是指當年的出生人數和死亡人數相等,但發生這樣巧合的概率幾乎不存在,所以根據已經實現了人口負增長的國家的經驗和模式來看,零人口增長通常以某個時間段衡量,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時間點或者某一年。

2020年我國的淨增加人口是204萬,2021年淨增加48萬,人口自然增長率雖然是0.34‰,相對於14億的中國人來説,中國人口已經進入了“零增長”的區間。

對於“零增長”的到來,有學者表示,從人口增長的變化來看,“零增長”比預期來得要快一些,原本的預計是“十四五”末期,但是2021年是“十四五”的第一年,中國就面臨了人口增長新困難。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沒有什麼懸念。

人口“零增長”背後,是育齡婦女的減少。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能否一直保持人口數量第一也備受關注。

此前,根據聯合國的測算,我國人口將在2030年達到14.6億的峯值後趨於下降,到2050年為14億。

全國人口僅增48萬,我們最該擔心什麼?| 新京智庫

人口“零增長”背後,是育齡婦女的減少。圖/unsplah

根據國家統計局此前公佈的數據,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總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育齡婦女人數持續減少,特別是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減少。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2019年的比2018年減少500多萬人。

而2016-2018年15-49歲育齡婦女減少的數量分別為491萬、398萬和715萬。2018年和2019年減少的數量較以往明顯增多。

在17日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指出,2021年,我國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人口出生率下降。主要原因之一是育齡婦女人數持續減少。

2021年,15-49歲育齡婦女比上年減少約500萬人,其中21-35歲生育旺盛期的育齡婦女減少約300萬人。

2 增量在減少,總量沒有減少

對於人口提前進入“零增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侯海波曾表示:“外界之前對中國人口將減少的擔憂其實來自增量的減少擔憂,但是人口總量還是繼續保持增長。”

寧吉喆在此次發佈會上也強調,未來一段時期,我國人口總量將保持在14億人以上。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雖然中國人口目前保持在14億多的規模,但是人口具有隊列效應,1998年齡段適齡生育數量比1990年齡段適齡生育大幅減少,如果這部分年齡段生育意願下降,未來中國人口能否保持14億規模還是存在一定壓力。

對於育齡婦女生育意願的下降,寧吉喆表示,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目前仍有3億多育齡婦女,每年能保持1000多萬人的出生規模,人口總量將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人口增長出現大幅下降可能與新冠疫情也有關係。

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遲了年輕人的婚育安排。國際上多項調查研究發現,疫情發生以來,多個國家和地區生育水平有所下降。

全國人口僅增48萬,我們最該擔心什麼?| 新京智庫

資料圖。圖/吳江 攝

據統計,受新冠疫情影響,許多韓國年輕人近兩年都推遲了結婚和生育計劃,導致“嬰兒荒”現象進一步加劇。韓國統計廳去年年末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韓國總人口(含在韓居住外國人)為5175萬人,較2020年的5184萬人減少9萬人。這也意味着韓國人口出現負增長,為有統計以來首次。

此外,出生人口減少問題更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寧吉喆也表示,人口增速放緩是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結果。老齡化、少子化也是發達國家乃至一些新興經濟體普遍面臨的問題。

3 人口素質提高有助於釋放二次人口紅利

低生育現象是工業化、城市化社會的重要人口特徵。

聯合國公佈的《世界人口前景》報告顯示,從1950年至2020年,全世界的總和生育率(TFR)由4.97下降至2.47,其中,發達國家的相應指標由2.82下降至1.64。

2021年,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3,根據這樣的規律,我國已經在生育率更替水平以下的低生育水平狀態運行了30年。

但也應該看到,人口增長下降的同時,我國人口素質也在不斷提高。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億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

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從2010年的4.08%下降為2.67%。

人口素質的提高也將有助於釋放二次人口紅利。

在改革開放的前40年間,憑藉人口紅利,我國融入國際分工,創造了經濟增長奇蹟。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培林曾表示,我國勞動力平均受教育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要維持比較優勢,就要大力推動培訓和教育,提高勞動力素質,這是我國新的人口紅利所在。

據相關預測,到2030年,我國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勞動力規模將達3億,佔全部勞動年齡人口的三分之一,這一數字到2050年將達5億。這意味着,我國未來將擁有全球最大規模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者羣體。

新常態下,人口老齡化問題值得關注。

作為人口大國,我國也正處於“青年波”向“老齡峯”過渡的時期。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6736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8.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0056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4.2%。

按照國際通行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時,意味着進入老齡化;達到14%,為深度老齡化;超過20%,則進入超老齡化社會。按照這個標準,2021年,我國已經進入到深度老齡化社會。

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更快。

以法國來説,法國由年輕型的國家過渡到老年型的國家用了約150年,中國人口結構從年輕型過渡到老年型,只用了30年左右的時間。

文 | 新京智庫研究員 查志遠

編輯 | 張笑緣

校對 | 危卓

聯繫我們:

郵箱 [email protected]

微信 ucass2020

新京智庫

新京智庫是依託於新京報平台成立的新型媒體智庫,我們着眼於自身立足北京的區位優勢,服務北京、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在國家政策解讀、政商學媒“四維一體”資源對接、城市案例研究和品牌傳播等方面,生產具有高度專業化、全球廣泛影響力的作品與研究成果,為政府、企業和行業機構提供一流的智力支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63 字。

轉載請註明: 全國人口僅增48萬,我們最該擔心什麼?| 新京智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