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連續三年下台階!清盤基金存續年限下降,發生了什麼?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實習生 周倬睿
在公募基金數量超過1萬隻、經歷去年新基金髮行大年後,今年A股的劇烈震盪也加大了基金清盤的速度。截至8月6日,2022年清盤基金數量111只,平均存續3.4年,已經是連續三年下台階。清盤基金中有10只產品存續時間還不足一年,拉低了清盤基金的存續年限。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牛市尾部或弱市中成立的新基金,更容易在淨值下跌中觸及清盤線,基金的生命週期縮短。不過,公募基金行業以維護持有人利益為核心,通過不斷提升投研能力,持續完善產品發行和退出機制,有利於進一步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發行大年後
再現次新基金陸續清盤
東財Choice數據顯示,截至8月6日,今年以來全市場清盤的公募基金數量111只,再次突破了百隻關口。其中,在2022年以來股市大跌中,運作不滿1年就宣告清盤的基金數量就有10只,有7只為權益類基金。
從近年來運作不滿一年就清盤的基金來看,在股債市場大跌中,投資者對次新基金的表現更加沒有耐心:2017年-2018年清盤的一年期以內次新基金數量都超過了40只,2021年新能源結構性行情中,32只清盤的次新基金中18只為權益類基金。
談及市場巨震中次新基金密集清盤的現象,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基金經理表示,成立於弱市的新基金,在建倉期打開後,可能存在被大比例贖回的情況,這主要是由於在認購期間,有不少基金參與該基金的目的並不是長期持有,或是“幫忙”等短線思路導致。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池雲飛也分析認為,一方面,市場波動加大前,通常都會經歷一段不錯的行情,基金的發行會更容易,新基金的數量會明顯增加,當市場波動加大後,更大的基數也會加大次新基金清盤的數量;另一方面,很多次新基金可能發在高點,產品又沒有較長時間的業績説服力,在波動加大時更容易被投資者遺棄。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也表示,部分在牛市尾部發售的新基金在高位建倉,導致基金淨值在市場牛熊轉換期間大幅度下跌,投資者損失慘重,大量贖回份額,基金規模迅速縮水,不得不選擇清盤;而在熊市行情中發行的基金,投資者申購熱情降低,基金規模長期低迷,並出現低於清盤線的情況,從而使部分新基金被迫清盤,所以新基金清盤的絕對數量會有所上升。
“市場處於高位時,基民申購情緒高漲,部分基金公司便在高位發行基金,導致基金剛發行便遇到了下跌行情,所以出現了這種現象。清盤基金的數量上升,導致了成立一年期以內的新基金清盤數量陡增,但其佔比並沒有明顯增加。”匯成基金研究中心相關人士稱。
清盤基金平均存續3.4年
連續三年下台階
數據顯示,截至8月6日,今年以來清盤的公募基金數量111只,已經是連續5年突破百隻關口。從清盤基金的存續時間看,今年清盤的基金平均存續3.4年,相比2020年-2021年的4.29年、3.51年,已經是連續三年下台階。
從歷年清盤基金的數量看,與基礎市場的走勢也密切相關:在2017年債市下跌中,97只基金告別市場,其中有59只是債券型基金,23只還是成立不滿一年的次新債基;而在2018年股市熊市中,更有378只基金清盤,權益類基金多達282只,當年清盤的44只不滿一年的新基金中,權益類基金23只,也佔據多數。
談及上述現象,上述北京中型公募基金經理表示,一般來説,清盤基金的類型與對應的市場表現不佳存在正相關的關係:對於股票型基金容易出現清盤情形較為嚴重時,往往是股市表現較為不佳的時點,對於債券型基金則是債市表現較為不佳的時點。因為清盤基金一般具備業績不佳、策略劣勢顯現明顯等特徵,而這些特徵容易在對應的市場環境不佳時出現。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池雲飛也認為,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一些業績表現不佳的小微基金更難吸引投資者,也更容易被清盤。此外,市場牛轉熊及發行大年之後這一現象也容易加劇。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也認為,股債市場波動與基金清盤數量有一定的關係,但與清盤基金的生命週期無明顯關係。據匯成基金研究中心觀察,清盤基金數量與中證800漲跌幅成反向關係,從歷史上看,如果中證800表現越差,清盤基金數量通常越多,但與中債指數關聯性較弱。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分析,一方面,在行情不好的年份裏,部分基金會因為業績差、投資者贖回的“戴維斯雙殺”,導致基金規模長期縮水在清盤線以下,所以被迫清盤;另一方面,市場環境較差時,基金管理人也會反思公司的產品線,主動清盤部分風險暴露大或是不適合當前市場的基金產品。“行情較差時,兩者疊加共同導致了清盤基金數量增加。”
以持有人利益為核心
完善基金髮行和退出機制
從上述基金清盤規律看,在市場較好時,基金清盤較少,且清盤基金多是運作多年、業績乏力的老基金;而在股債市場大幅波動或長久低迷中,清盤基金的存續年限鋭減,更多新基金成立不足1年就退出。
多位基金業內人士對此表示,從上述公募基金清盤現象看,公募基金退出機制還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基金行業要以維護持有人利益、提升公募投研能力為核心,進一步統籌產品佈局、發行時點和基金清盤制度,實現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上述北京中型公募基金經理表示,目前公募產品在退出方式上,主要有小規模基金清盤、持有人大會表決清盤、不符合監管要求清盤、基金合同期滿清盤等幾種情況,部分情況具有改進的空間。
“基金清盤的設置,核心要將持有人利益置於最重要的位置,倒逼基金公司提升投研能力。”該基金經理稱,比如對於規模5000萬清盤要求,可以適當降低金額,但是一旦到了相應金額應該實行嚴格的清盤制度;對於業績也應該進行一定的考核限制,比如連續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如果無法給持有人一個合理的業績回報,也要求實行強制清盤。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池雲飛也認為,對一部分業績競爭力不高、未適應新市場環境的基金,妥善地進行清盤能釋放基金管理人的投研資源,是基金市場成熟的表現,要樂觀看待這一現象。當然,基金管理人也要多反思原因,更合理安排基金的發行節奏和產品線佈局,加強對老基金的投研支持和持營維護,不斷地推出新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以適應全新的市場環境和需求。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也表示,基金公司發行產品應從持有人利益出發,打造更專業、更精品、更細緻的產品線,注重長期投資規劃,明確基金產品的長期投資目標和風險收益特徵,而不要追求短期的市場熱點。其次,基金公司應當在市場行情火熱時對新發基金數量有所管控,避免接連發行策略定位同質化高的基金,不要一味追求規模的擴張。最後,也要加強投資者教育,管理好投資者預期,鼓勵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