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億單身男女“在線相親”,撐起130億IPO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財經

它的上市只是騰訊“元宇宙”的一角?

作者:米古

編輯:九陸

“社交元宇宙”第一股又要IPO了。

i黑馬獲悉,近日,社交平台Soul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計劃在香港掛牌上市,美銀證券、中金公司擔任聯席保薦人。早在2021年5月,Soul就向SEC遞交了F-1招股書,擬登陸納斯達克,但同年6月23日,Soul上市按下暫停鍵,此舉也得到Soul第一大股東騰訊的支持。

Soul的背後,是一位37歲女CEO——張璐。2007年,中山大學畢業的她來到上海,在上海打拼多年,2016年,發現了陌生人社交在精神交流方面缺失的痛點後,張璐辭職踏上了創業之路,同年,Soul正式誕生,成為陌生人社交賽道的一匹黑馬。

相比於陌生人社交的定位,更值得一提的是,Soul的第一大股東——騰訊。打着“社交元宇宙”旗號的Soul,算得上是騰訊在“元宇宙”上的佈局之一,而對於騰訊來説,這只是其在“元宇宙”佈局的冰山一角。6月27日,“SPARK 2022”騰訊遊戲發佈會上,騰訊高級副總裁馬曉軼表示,騰訊最近已經成立軟硬一體的擴展現實(XR)業務線,在“進軍”元宇宙這件事上,騰訊也在不斷搶佔先機。

01

37歲女創業者

靠着3000多萬月活用户IPO

Soul的誕生,只是張璐偶然間的一個想法。

2007年,張璐從中山大學英語文學專業畢業,來到上海,進入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負責數據挖掘和分析,還參與了一些消費者行為研究項目。

到了2009年,張璐又加入歐洲管理諮詢公司Innext,建立Innext中國諮詢團隊,參與了多個市場項目,並逐步成長為Innext中國區總經理。

兩段工作經歷為張璐日後創業奠定了堅實基礎,但真正躬身入局陌生人社交行業,是來自於張璐的突發奇想。

“我記得當時我是想説什麼話,但是在微信上是不可以發的,然後我就發到QQ空間,設置了僅被自己可見。那一刻就覺得好像沒有一個像Soul這樣的產品。”在一次專訪中,張璐提到自己創業的初衷。

在產生做Soul這樣一個產品的想法後,儘管不是互聯網出身,張璐還是立刻去做了。

起初,張璐在一個人將產品原型畫出來後,找到一個兼職製作出了UI,之後她又找到外包公司做demo。

“外包公司總問一些我聽不懂的東西,什麼前後端啊什麼的,我就一邊聽一邊谷歌百度。”張璐曾回憶當時遇到的問題,外包公司做出產品後,也出現瞭如消息發不出去等各種bug,基本用不了。但張璐發現,用户寧願截屏發圖片也不想轉移到微信上。

“我還挺驚訝的,就覺得大家真的很需要這個產品。”於是,2016年,張璐辭職,正式踏上了創業之路。

組建團隊,做了近10個月,到2016年11月Soul的“第一版”上架,張璐表示,之所以將這款產品取名為“Soul”,也是希望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找到靈魂伴侶,Soul的最終願景就是“讓天下沒有孤獨的人”。

儘管產品依舊存在bug,但在半年多的時間中,張璐帶領團隊持續迭代和運營,新穎的陌生人語音社交方式加上基於興趣匹配的算法機制,Soul很快受到年輕羣體的歡迎。

圖片來源:Soul官網

2018年,Soul的月活躍用户量突破1000萬,成為最受年輕人歡迎的社交App之一。2019年,Soul更是一度登上了App社交榜榜首,長期排在社交榜前列。到了2020年末,Soul的累計註冊用户突破1億。

2021年,藉着元宇宙的熱潮,張璐提出“社交元宇宙”的概念,同年5月,依託超3000萬的月活躍用户量,Soul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F-1招股書,擬登陸納斯達克。儘管1個月後,因為種種原因,Soul的上市之路按下暫停鍵(這一舉動還獲得了Soul最大股東騰訊的支持),但並不代表Soul的上市之路就此終結。

如今,隨着Soul又一次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如若成功,37歲的張璐也將迎來屬於自己的第一個IPO,騰訊在元宇宙的佈局也更進一步。

02

三年淨虧損17.568億元,

Soul的未來在“元宇宙”?

Z世代撐起了Soul的上市之路。

招股書顯示,Soul是為中國年輕一代而設的虛擬社交平台,其打破地域及社交限制,讓人們通過興趣及虛擬身份建立及維持廣泛的關係。Soul app讓不同人士於虛擬空間使用虛擬身份及通過不同強大、開放式及遊戲化的互動途徑進行社交及連接,並擁有數字資產。

目前,Soul採取以增值服務為主的商業模式,但收入主要依賴增值服務,佔總收入在90%以上。Soul的增值服務包括虛擬道具、會員訂閲等業務,用户可通過購買“飛行權益包”獲得虛擬道具和權益。其中Soul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每名付費用户的月均收入分別為21.9元、43.5元及60.5元,月均付費用户達1700萬人。

從招股書中能看到,2019年、2020年、2021年,Soul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7070.7萬元、4.98億元、12.81億元,2020年的收入在2019年的基礎上增加了6倍,2021年收入同比增長為157.3%,對應毛利率分別為48.6%、79.9%、85.2%。

營收與毛利在不斷提升的同時,沒有讓Soul實現盈虧平衡,相反虧損在同比擴大。2019-2021年,Soul淨虧損分別為3.53億元、5.79億元、13.24億元,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為2.923億元、4.658億元和9.987億元。

其中,淨虧損同比擴大的主要原因在於,為了擴大用户規模,Soul的營銷成本逐年上升,報告期內,Soul營銷開支分別為2.04億元、6.21億元和15.13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89.1%、124.8%和118.1%。

收支如何平衡,成為Soul待解的難題。除此之外,Soul的平台生態依舊暗藏風險,詐騙、色情內容等問題頻頻出現,Soul也在招股書中指出,公司除了啓用算法驅動的內容審查機制,還藉助智能欺詐篩查功能和人工監控提升檢測能力。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一路走來,Soul也離不開一眾VC/PE的支持。

公開資料顯示,Soul已完成4輪融資:2016年12月,Soul完成由璞聚投資、簡鳴資本等機構投資的天使輪融資;2017年6月,完成晨興資本、MFund魔量資本投資的A輪融資;2018年1月,完成元生資本的A+輪融資;而在2021年6月18日,Soul完成騰訊投資、博裕資本、米哈遊及Janus Henderson的股權融資,融資金額達1.69億美元。

根據招股書,騰訊是Soul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9.9%,擁有公司25.7%投票權;Soul創始人張璐持股32%,擁有65%投票權。此外,按照之前的發行價,加上IPO前米哈遊參與的私募配售等額度,Soul的估值約為20億美元(約合130億人民幣)。

Soul的奔赴IPO之路,充滿艱難與坎坷。張璐從陌生人社交到社交元宇宙的晉級之旅,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03

Soul的“社交元宇宙”,

只是騰訊“元宇宙”的一角?

相比於Soul的“社交元宇宙”,更值得關注的是,Soul背後的最大股東——騰訊。

打着“社交元宇宙”旗號的Soul,無疑有可能成為騰訊在“元宇宙”上的佈局之一,但對騰訊來説,這只是其“元宇宙”的冰山一角。

儘管騰訊極少在公開場合宣稱押注“元宇宙”,但這不意味着騰訊就沒有任何動作。

今年1月,騰訊擬收購遊戲手機公司黑鯊科技進軍VR硬件的消息發酵,但對於收購一事雙方始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黑鯊科技CEO羅語舟也曾向媒體表示“(騰訊收購黑鯊科技是)沒有的事”。

今年2月份,有媒體報道,騰訊將推出全新業務XR(擴展現實,Extended Reality),並於在內部開啓開啓活水招聘(在內部跨部門調崗);6月27日,在“SPARK 2022”騰訊遊戲發佈會上,騰訊高級副總裁馬曉軼表示,騰訊已經成立軟硬一體的擴展現實(XR)業務線,希望抓住未來4-5年內的機會,在軟件、內容、系統、工具SDK、硬件等各環節積極嘗試,打造行業標杆的VR產品與體驗,這是首次經官方人士確認。

在被字節跳動高溢價搶走Pico、收購黑鯊失敗等傳聞出來後,XR業務線的成立,被眾多媒體解讀為是騰訊佈局元宇宙,下場做硬件的一個重要信號。

在更早之前的第一波VR/AR浪潮,騰訊就動作不斷。比如投資“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併成為Roblox在國內的獨家代理;同時,騰訊還持有歐美遊戲巨頭Epic Games40%的股份,Epic Games的虛幻系列遊戲引擎正好是VR/AR領域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此外在過去數年,騰訊也已經基於虛擬現實融合方面進行了大量佈局:

2019年4月,騰訊推出類似pokemon go的AR遊戲“一起來捉妖”;

同年5月,騰訊與國外遊戲平台Roblox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雙方宣佈成立合資公司,通過“遊戲+教育”的形式,以培養下一代的編程、科技人才和內容創造者;

2020年12月,馬化騰在騰訊年度特刊《三觀》中提出“全真互聯網”概念;

2021年9月,騰訊入股國內老牌VR遊戲開發商威魔紀元,佈局VR遊戲工作室;

2021年11月,騰訊入股專注於AR/AR元宇宙觸覺模擬技術的英國廠商Ultraleap。

……

有資料顯示,騰訊目前已有元宇宙相關專利24000餘項,地域遍佈全世界126個國家/地區,內容主要涉及虛擬場景、圖像處理、人工智能(AI)、服務器、區塊鏈、數據處理等,其中發明專利佔比高達99.74%;從所持有專利的角度來看,騰訊單手中的一項核心技術專利,就被引用次數高達110次,被引用次數在50次及以上的專利不少於12件。

這場關於元宇宙的“戰事”還在摩擦與衝突中有序展開,還未到真正大爆發之時,尚未有勝出者,尚未有敗退者,但正如馬化騰在騰訊內刊《三觀》中提到的:

“隨着VR等新技術、新的硬件和軟件在各種不同場景的推動,我相信又一場大洗牌即將開始。就像移動互聯網轉型一樣,上不了船的人將逐漸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