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泰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行業的非標準化屬性不構成第三方物流企業成長過程中難以突破的掣肘,當前我國第三方物流行業已經迎來極佳的時代發展機遇,中證券泰預計2025年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為2.24萬億人民幣,五年CAGR為7.2%,其中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裝備、醫療器械、3C電子等先進製造業物流賽道擁有較高景氣度。建議關注所處賽道快速增長的海晨股份(300873.SZ)、飛力達(300240.SZ),具備規模和管理優勢的密爾克衞(603713.SH)、華貿物流(603128.SH)、宏川智慧(002930.SZ)等。
中泰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行業的非標準化屬性不構成第三方物流企業成長中難以突破的掣肘。第三方物流具有很強的非標準化屬性,根本原因在於客户(主要是製造業企業和貿易型公司)需求的非標準化,造成產品、服務、價格無法實現標準化。但行業的非標準化屬性,並沒有阻擋行業龍頭的誕生,DHL作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其第三方物流業務在2020年實現了284.53億美元的收入;貨運出身的Nippon Express已經成長為全球前五的第三方物流公司,2020年第三方物流收入規模193億美元。
海外第三方物流公司崛起的過程中,時代提供的發展機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DHL和UPS都在90年代前後發展第三方物流業務,日本通運在70-90年代迅速完成了全球化佈局,中證券泰認為其背後的核心原因有三點:一是當時本土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盈利增長降速,開始向物流環節要效益;二是新興產業萌芽並快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對供應鏈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全球一體化浪潮不斷推進,跨國貿易的湧現推動全球供應鏈網絡重塑。
當前國內的經濟、政策、產業環境均有利第三方物流發展。我國的物流費用率顯著高於美國,主要原因是單位GDP的貨運量較高,這一方面是因為發展階段不同導致的產業結構差異影響,另一方面則是我國的物流效率較低導致的,第三方物流能夠有效整合倉庫、車輛等資源,消除冗餘的物流環節,為企業節約物流成本;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我國各部門不斷出台政策鼓勵第三方專業物流發展。與此同時,國內交通基礎設施和多式聯運的不斷完善,為第三方物流發展提供了更優的產業環境。
製造業格局重塑,供應鏈物流迎時代機遇。物流行業以製造業為根基,製造業物流的發展方向基本決定了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1)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傳統制造業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再完全依賴直接生產成本的降低,尋求更優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成為企業轉型的必然選擇。2)我國新興製造業近年來蓬勃發展,對物流供應鏈提出了新的要求,為第三方物流創造了極佳的發展機遇。3)製造業遷移趨勢下中國製造業的全球化佈局,催生了新的供應鏈物流服務需求。
風險提示:第三方物流滲透不及預期、製造業轉型升級低預期、信息滯後或更新不及時
本文選編自微信公眾號“中泰證券研究”;智通財經編輯:徐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