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10月9日是《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發佈一週年的日子。一年來,經過註冊制改革、退市制度改革、上市公司治理、嚴格監管執法等一系列措施的施行,我國上市公司總體面貌發生可喜變化,公司質量提升向前邁進一大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上市公司“體量”不斷壯大。有報道顯示,截至2021年9月底,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數量為4506家,市值近87萬億元,涵蓋了國民經濟90個行業大類。上市公司家數、市值分別位列全球第三位和第二位。

上市公司“體能”不斷增強。從今年半年報披露情況看,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兩年分別平均增長16%、17.6%,營收增速較規上工業企業高出8.1個百分點;上市公司研發支出兩年平均增長21.9%,專利數量較年初增長7.4%。

上市公司“體質”不斷向好。經過專項治理,目前,上市公司風險總體收斂。在退市制度改革背景下,一些“問題公司”被動態出清。

儘管如此,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上市公司還存在一些問題亟需整改,包括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行為不規範,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等違法違規問題不時發生;董監高履職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獨立董事獨立性不夠;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有待進一步提升等。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須堅持系統思維,多措並舉,久久為功,標本兼治。

一要持續把好“入口關”,為市場健康發展引入源頭活水。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投資價值的源泉,是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的微觀基礎。在註冊制改革背景下,各相關部門仍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切實履行好監管責任,從源頭上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二要始終暢通“出口關”,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要以退市制度改革為抓手,確保退市新規執行效果,推動重大違法公司及時動態出清,維護好資本市場生態。

三要努力加快“補短板”,不斷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既要聚焦常態化,通過更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營造“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激發和激勵上市公司提升經營和管理質量的內生動力和行動自覺,又要聚焦突出問題、薄弱環節,抓緊制定完善一批制度規則,從嚴打擊違法違規行為,處置化解有關風險。(毛同輝 中國經濟網供稿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11 字。

轉載請註明: 持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