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的出口貿易幾乎填滿了全球所有已知領域的產品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中國商務部近日發佈的數據,今年1至7月,中國貨物貿易出口總值11.66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24.5%,增速為10年來新高。中國最新出口數據表現亮眼,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商品暢銷國際市場,魅力何在?外媒紛紛尋找答案。

“幾乎填滿所有已知領域”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從出口市場來看,1至7月,中國對美國、歐盟、日本等傳統市場出口合計增長22.6%;與新興市場貿易合作不斷深化,對東盟、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合計增長26.5%,拉高整體出口增速13個百分點。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近日報道稱,“目前,中國的出口貿易幾乎填滿了全球所有已知領域的產品。尤其是中國的電子產品,拓展到了全球更多地方。”

“疫情期間,‘中國製造’的標籤特別受歡迎。”美國《紐約時報》一篇報道指出,“美國和歐洲的公司轉向購買中國生產的零部件,被困家中的人們重新進行裝修和翻新,還要在封鎖期間儲存更多食物,也轉向了中國商品。”有外媒觀察到,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帶有“中國製造”標籤的短視頻十分火爆,許多外國網友點贊留言,詢問如何購買商品。

韓國《中央日報》注意到,東京奧運會使用的比賽裝備中,大約有一半來自中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11個國家、29名難民組成的難民代表團所穿服裝,是由中華老字號品牌企業‘恆源祥’製作提供的;奧運比賽場上,中國製造隨處可見,中國企業為乒乓球、羽毛球、舉重、跆拳道、射箭、摔跤等多項比賽提供所需裝備;中國網絡技術也發揮了巨大作用,中國企業阿里巴巴利用3D技術追蹤運動員比賽畫面,為無法來現場的觀眾提供了良好的觀賽體驗。”

“中國製造業的競爭能力已經得到世界的認可。”《中央日報》指出,過去中國主要為其他工廠做代工產品,如今中國有能力為奧運會等各種國際比賽提供高質量的中國產品。“中國製造”出現在奧運會上,對中國運動員來説,是一種特殊的加油鼓勁方式。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刊文稱,中國企業正將重點放在創新和品牌建設上,以此來改善西方消費者的認知,從而打造全球品牌。文章援引一位市場諮詢師的話説,中國品牌在“講故事“方面表現得非常好,產品能同時滿足功能和情感這兩種需求。

“出口產品科技水平提升”

中國商務部指出,外貿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新能源汽車帶動汽車出口增長。今年1至7月,汽車出口同比增長102.5%,增速創歷史同期新高。

在路透社看來,時下中國電動車和新能源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中國最新五年規劃下可再生能源的預期產能,足以為樂觀預期提供充足的理由。”

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報道,中國對世界承諾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一些全球頂級資產管理公司認為,鑑於良好的收益前景和政策支持,中國可再生能源類企業將保持強勁發展勢頭,未來仍有進一步延續的空間,中國有望繼續在全球電動車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生產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此外,業內主要公司的國際化擴張進一步增強了全球基金的信心。

隨着中國製造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憑藉科技範兒“圈粉”國際市場,引發外媒熱議。

韓國《中央日報》指出,“中國製造”已不單單是“製造”,更是技術上的創造。利用更加先進的技術製造的中國商品,是值得信賴的。“中國製造”的質量在世界名列前茅。

彭博社近日報道,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近年中國出口產品的科技水平在提高。該研究以出口產品的先進性和複雜性為指標,結果顯示,中國2019年的排名比2018年上升3位。一位研究人員表示,儘管這項研究尚未包含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的數據,但他相信中國的排名將繼續提升。“中國出口產品的技術水平已經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若要繼續保持這一趨勢,就要繼續進行技術創新。”

“今日俄羅斯”網站8月7日刊文分析了哈佛大學這項研究傳遞的信號。文章指出,研究結果清晰表明,打壓中國發展沒有效果,中國不會減緩發展。“中國通過不斷提升科技實力,在全球供應鏈上攀升而非脱離。‘中國製造’曾被誤以為廉價、低端,但這與事實不符。這樣的話語不僅帶着對中國的成見,顯然也沒看到過去20年中國工業能力的轉變。中國正通過增加對其他地區的高科技出口,克服華盛頓發起的貿易戰和科技戰帶來的負面影響。”

“疫情下穩定全球供應鏈”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多國生產的背景下,“中國製造”不斷提質增量,根據世界市場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為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發揮了重要作用。外媒給予積極評價。

“中國出口升至歷史新高。”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刊文稱,當疫情攪亂全球,中國邁出穩健腳步,經濟表現超過其他所有主要經濟體。“中國開門做生意,滿足了各國對防護裝備和電子產品的大量需求。”美國《華爾街日報》也指出,中國能夠大量生產和出口醫療物資以及筆記本電腦等居家辦公設備。“中國工廠做好了為其他國家消費者服務的準備。”

希臘“現代外交”近日刊文稱,中國經過30多年的專注、嚴謹和努力才獲得全球製造業中心的地位。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中國經濟展現韌性。中國守住了自己的陣地,全球製造業中心的地位保持不變。預計未來中國的低端生產活動將逐漸減少,繼續在高端領域擴大出口市場份額。“從目前來看,有中國參與的全球供應鏈是穩固的。”

“中國現在是全球經濟的基石。”“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的一篇文章分析指出,中國的供應鏈比任何國家更具韌性和競爭力。首先,中國勞動力豐富、基礎設施完善,具有無可比擬的成本優勢;其次,中國市場規模大,國內需求強勁,使得企業更易盈利和發展;最後,中國在諸多優勢下早已確立全球貿易和商業中心的地位,具備全球規模的製造業和工業能力。再加上“一帶一路”倡議和中歐班列的有力支持,中國仍是全球供應鏈的核心組成部分,一些西方國家鼓吹與中國“脱鈎”,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9 字。

轉載請註明: 外媒:中國的出口貿易幾乎填滿了全球所有已知領域的產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