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問題明顯改善 新股詢價新規顯效
10月10日,中自科技、凱爾達、匯宇製藥均發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公告,三家公司的發行價格和投資者報價情況也隨之披露。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自9月18日新股詢價新規落地以來已三週有餘。截至目前,科創板共有四單IPO項目完成詢價定價。業內人士認為,從四單IPO項目來看,買方內部博弈加強,有效報價區間擴大,報價得到進一步分散。此前新股詢價環節存在的部分問題得到明顯改善,本次詢價制度調整取得初步成效。
報價進一步分散
上交所網站數據顯示,截至記者10月10日發稿,自9月19日以來,科創板共有10家公司發佈初步詢價公告。10家公司均表示,剔除的擬申購量不低於符合條件的所有網下投資者擬申購總量的1%。截至目前,科創板共有“高鐵電氣、中自科技、凱爾達、匯宇製藥”四單IPO項目完成詢價定價。
從上述四單報價情況看,報價更加分散,有效報價區間擴大。9月28日,首單按照新規則詢價的高鐵電氣,在剔除1%的最高報價後,高於四數孰低值(即網下投資者剔除最高報價部分後剩餘報價的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公募產品、社保基金和養老金剩餘報價的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的孰低值)的有效報價區間為7.18元/股至8.00元/股,有效報價區間寬度約11%;9月30日詢價的三單項目中自科技、凱爾達、匯宇製藥有效報價區間進一步擴大到20%至40%。而詢價制度修訂之前,IPO詢價入圍報價的最高價和最低價往往僅出現幾分錢的落差,區間寬度不足1%。
從投資者入圍的情況看,四單項目入圍比例為31%至87%,較規則調整前有所下降,買方內部博弈加強。值得一提的是,記者注意到,在高鐵電氣項目中,報價集中於7.14元、7.15元的大量配售對象(佔比約25%),因報價低於發行價而未入圍,而報價入圍的配售對象獲配新股的數量大幅提升,進而使得後續三單項目買方內部博弈進一步強化,報價進一步分散。
從定價情況看,首單高鐵電氣發行價為7.18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0.29倍),較網下投資者報價“四數孰低值”上浮0.08元(超出幅度為1.13%)。後續3單報價中樞有所上升,最終定價均未超出網下投資者報價“四數孰低值”,其中一單較“四數孰低值”下調0.01元。
業內人士認為,實踐中出現公司發行價超過“四個值”孰低值,是市場化發行的重大進步,證明新股定價新規成效顯著。而報價進一步分散、有效報價區間擴大,意味着此前被詬病的“抱團報價”現象明顯改善。
完善制度和加強監管雙管齊下
詢價機制作為註冊制改革的重要環節,備受市場關注。從以往的改革實踐來看,沒有完美的制度,只有最適應的制度。某資深專家此前對記者表示,從當前環境可見,賣方機構的定價能力、買方機構獨立研究能力都有待提升,在市場博弈過程中,機構們的聲譽評價體系也在逐漸完善。註冊制改革下的詢價制度也必須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源源不斷地提供建設“有效市場”的制度供給,才能牢牢遵循將定價權交給市場的原則。
在業界看來,此次詢價制度調整的初效無疑是顯著的,是循序漸進改革路徑的良好示範,加大了買賣雙方的激勵和約束,給了更多的市場選擇空間。
“將高價剔除比例由‘不低於10%’調整為‘不超過3%’,有利於緩解投資者自主報價被剔除的心理顧慮,引導其獨立研究、自主參與;取消定價突破‘四數孰低值’時需延遲發行的要求,有效擴大了發行人定價決策空間,有利於促使買賣雙方博弈迴歸均衡。同時,網下投資者入圍比例降低,也打破了市場既有的買方報價聯盟,有利於強化買方內部博弈。”上述專家指出。
與此同時,市場人士提出,在完善基礎制度建設的同時,必須要加強自律監管,監管要“硬”,對一些觸碰規則底線、挑戰監管的行為應加大懲處力度,才能保證制度運行在正確航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