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雷者”竟爆賺400億,這些債主太幸運!
作者 | 楊帆?編輯 | 袁暢
踩了雷,債權被“強行”轉成了普通股,結果最後賺了數百億!
這樣的“神話般”的結局,在鹽湖股份的“債主股東”身上發生了。
8月10日,歷經14個月停牌的鹽湖股份終於恢復上市。當日鹽湖最高暴漲396%,收盤大漲306%。市值一度突破2000億。
8月11日鹽湖股份開盤跌超5%,收盤價32.88元。
鹽湖股份的大漲還讓另一批機構“喜出望外”,它們就是鹽湖股份的債主股東。
個股停牌前,根據鹽湖股份重組方案,一批非銀行類普通債權和銀行類普通債權,
按照13.10元的成本被債轉股
。
十四個月後,這批當年無人想要的股權,成了“金鳳凰”,價值至少翻三倍。
僅僅按照鹽湖股份一季報公佈的結果,前十大股東中的金融機構股東(見下圖,主要是債轉股的銀行),
在此輪上市中合計增值近420億以上,當年拖欠的貸款完全受償外,還大賺了一筆。
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01
銀行批量“債轉股”
在10日鹽湖股份大漲中,賺到直不起腰來的,多數是十四個月前“食不知味”的銀行們。
當年鹽湖股份在債務重壓下,宣佈破產重組,惹怒了一批債主銀行。
因為,按照鹽湖的重整計劃,一般債權人分為三個層級進行對待的,優先保障50w以下散户的剛兑;其次是保護非銀投資機構的利益,給予了現金清償的選擇;“最慘”的是商業銀行的普通債權,絕大多數被迫“債轉股”,且成本價是13.10元每股(見下圖)。
要知道鹽湖股份當年停牌前的最後成交價是8.84元每股,商業銀行的債權不僅很少受償,相反還溢價了48%轉股。這一點讓當時的銀行債主們很不開心。
02
結果很“魔幻”
但如今的現實似乎是一出“魔幻現實主義”劇目,最不願意轉股的商業銀行們,最終成為了大贏家。
停牌期間發佈的季報顯示,鹽湖股份的前十大股東中,有4家主體為商業銀行,分別為郵儲銀行青海省分行、建設銀行青海分行、中國銀行青海分行、農業銀行青海分行。
4家商業銀行持股比例為21.43%。
此外,政策性銀行國開行,銀行系金融機構工銀金融和信達資產的所持股份也大致來自於債轉股。
早期的公開信息顯示,交通銀行青海省分行也持有超過7000萬股鹽湖股份,這些機構都是這輪債轉股的大贏家。
03
銀行和機構或已開始兑現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批債轉股的股權不設限售期。
但根據《商業銀行法》,
商業銀行是不可以直接持有實體企業股票,除非是債轉股情況,但這種持股在滿足條件後,需要儘快清理減持。
因此,大概率的,這批債轉股的股權,尤其是商業銀行的股權可能自今天就開始減持。
早盤鹽湖股份的走勢也顯示,該股在開盤漲停後,隨即打開漲停,出現鉅額成交,全天該股成交近300億元,顯示該股盤面出現過大額拋單。
04
借鋰起飛
“斷臂求生”讓鹽湖股份基本面有所好轉,但真正被大家關注的卻是旗下“鋰”行業的景氣度。
根據公開資料,鹽湖股份控股子公司藍科鋰業1萬噸產能已滿產,2萬噸產能投產在即,子公司青海鹽湖比亞迪3萬噸產能已完成前期工作。
在股吧中,投資者對鹽湖股份的提鋰業務是相當關切,甚至認為60倍的PE在鋰電池和鹽湖提鋰業務來説都算便宜。
而7月以來,券商給出的4份公司研報中,半數券商給出的估值中,“鋰”相關產業的估值均佔大頭。
其中,中國銀河證券表示,就2021年業績而言,公司估值約1145億元;考慮到公司碳酸鋰業務的成長潛力,結合各業務景氣度,公司估值應該在1300-2000億元區間。
中信建投也表示,鹽湖股份預計目標市值在2100億元-2400億元。氯化鉀業務對應市值600-900億市值;而鹽湖提鋰業務對應市值則高達1500億。
如今看,中信建投的預測會更準確些,而銀河證券的預測也不算離譜。
05
“好事”還是“壞事”?
“踩雷者”爆賺的結局,或許可以讓很多金融機構長出一口氣,但這個結局對於A股市場和金融行業來説,長期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很難一言斷定。
一方面,對於鹽湖股份這樣,敢於做“破產重整”的公司,究竟該如何評價,二級市場恐怕還有巨大分歧。
另一方面,貸款企業最終“破產”顯然暴露了相關金融機構風控上的弱點,而這樣的弱點最終卻形成了鉅額利潤,後者會否進一步激勵金融機構敢於、勇於向類似企業放貸?
從更長遠的角度説,這是否會某種程度上鼓勵市場和行業內的“道德風險(moral hazard)”,也是值得全市場來思索的。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