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海歸夫婦衝A 瑞博奧靠新冠檢測業務能走多遠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財經

曾在國外高校任職的黃若磐、樊豔夫婦最終選擇回國創業,並要帶領自己的公司衝刺A股。深交所官網顯示,瑞博奧(廣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博奧”)創業板IPO已完成財務資料更新並恢復審核。據瞭解,自新冠疫情以來,瑞博奧針對新冠疫情推出了相關檢測產品及服務,使公司2020年以來的業績大增,新冠相關產品帶來的業績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目前仍是未知數。

實控人夫婦曾在美國高校任職

瑞博奧實控人黃若磐、樊豔夫婦在成立公司前均曾在美國高校任職。

據瞭解,瑞博奧的控股股東為RAYBIOTECH,RAYBIOTECH直接持有瑞博奧約78%的股權,通過RBEGroup間接持有瑞博奧4.16%的有表決權股份,合計控制瑞博奧82.15%的有表決權股份。

黃若磐、樊豔夫婦及其子女GordonFanHuang和CindyFan Huang合計持有RAYBIOTECH 100%的股權,不過由於其子女沒有擔任瑞博奧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也未實際參與瑞博奧的經營管理,因此黃若磐、樊豔共同為瑞博奧實際控制人,其中黃若磐間接持有瑞博奧20.54%的有表決權股份,樊豔間接持有瑞博奧24.65%的有表決權股份。

黃若磐、樊豔均為國外高校畢業,回顧兩人工作經歷可以發現,均有在華盛頓大學西北醫學中心、美國埃默裏大學就職的經歷。2001年,二人聯合創立了RAYBIOTECH。

除了實控人夫婦,瑞博奧董監高及核心技術人員也不乏高學歷成員。諸如,公司董事會成員鄭穎、江華均是博士畢業,其中鄭穎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此外,除黃若磐外的四名核心技術人員均為博士學歷。

新冠相關業務提振業績

報告期內,瑞博奧業績呈逐年增長趨勢,其中2020年歸屬淨利潤更是實現翻倍,而這要歸功於公司的新冠相關業務。

數據顯示,2018-2020年,瑞博奧營業收入、歸屬淨利潤均逐年遞增,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2億元、1.35億元、2.84億元;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為3762.38萬元、4489.36萬元、11283.82萬元。2021年上半年,瑞博奧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31億元,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為4867.38萬元。

招股書顯示,瑞博奧是一家從事蛋白檢測類生物科研試劑研發、生產、銷售並提供技術服務的生物科技公司,主要業務包括ELISA試劑盒、蛋白芯片等產品以及提供基於前述產品的蛋白質檢測等技術服務。

公司2020年業績大增得益於新冠檢測等相關產品。瑞博奧表示,2020年,公司主要增量由新冠疫情相關體外診斷產品及核酸檢測服務貢獻。2021年1-6月,子公司瀚普醫檢室的檢測服務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35.61%,主要系新冠核酸檢測服務收入。

瑞博奧也直言,未來隨着公司主要經營地新冠疫情情況逐步獲得控制,公司新冠疫情相關產品及服務收入預計將出現下滑。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也表示,新冠相關業務的可持續性是個未知數,新冠防疫衍生的市場未來可能會出現萎縮,相關企業應做好日常醫療服務,把諸如核酸檢測等業務做成更普及的市場項目。

同一標的兩次收購估值不一

報告期內瑞博奧分別於2018年、2020年兩次收購廣州瀚普創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普創展”)65%、35%的股權,第二次收購實控人黃若磐所持有的標的公司35%股權時,標的公司估值翻了1.5倍。

具體來看,2018年8月21日,瑞博奧與瀚普創展股東張光輝、陳黎簽訂協議,張光輝、陳黎分別將其持有瀚普創展8%、57%的股權以60.34萬元、429.93萬元轉讓給瑞博奧。收益法下評估基準日為2018年8月31日時,瀚普創展股東全部權益的評估值為821.06萬元,本次轉讓65%的股權對應的評估值為533.69萬元,本次交易作價低於評估值。

據瞭解,瀚普創展成立於2017年1月25日,成立時的股權結構為陳黎持股57%、黃若磐持股35%、張光輝持股8%。

2020年9月29日,瑞博奧收購瀚普創展剩餘35%股權,本次交易對方為瑞博奧實控人之一黃若磐。招股書顯示,瑞博奧與黃若磐簽訂股權轉讓合同,約定黃若磐以651萬元的價格將其持有的瀚普創展35%的股權轉讓給瑞博奧。

也就是説,瑞博奧在實控人手中收購的瀚普創展35%股權的交易作價,比兩年前收購瀚普創展65%股權的作價還要高出逾160萬元。

事實上,第二次收購時,瀚普創展的估值也有所提高,收益法下評估基準日為2020年7月31日時,瀚普創展股東全部權益的評估值為2087.77萬元,與兩年前相比增長了逾1.5倍。

投融資專家許小恆表示,在股權轉讓事項中,標的評估值相差較大可能是由於該行業發展較好,在這兩年內獲得了很好的收益因而身價大增。在後續審核中,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可能會受到監管層追問。

為何標的估值上漲如此之快?北京商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向瑞博奧方面發去了採訪函,不過截至記者發稿,並未收到對方回覆。

北京商報記者 董亮 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