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人民幣貶值,是好事還是壞事?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財經


在美國在加息縮表時候,中國卻在降準降息。這麼一加一減之下,人民幣就進入了一個持續貶值的階段。那現在人民幣到底貶了多少了呢?從今年的年初,一美元兑換6.3人民幣,到現在失守6.95,距離破7僅一步之遙了。

而中國這波反向操作是為了什麼?主動貶值,到底是好事壞事呢?

其實,匯率的變化向來是把雙刃劍,沒有絕對的好和不好。它對於人們的生活以及經濟的發展都是有影響的,無論是漲是跌,都有利有弊。

我們先來看看人民幣貶值有哪些弊端。

要知道,在國際市場上,大多數的買賣都需要使用美元。而人民幣貶值,也就意味着我們買東西更貴。看到這裏,可能又有朋友要問了,國際市場的事影響我一個月3000的工資嗎?

那我們就來看看,人民幣貶值,對普通人影響幾何?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物價的上漲,因為人民幣購買進口商品的成本會增加。有的人可能會説,我不買進口貨就不會影響到我了。

其實,我們國家每年大量的錢都是用在買石油、化工產品、原材料等商品。比如天然氣,我國購買天然氣的價格上漲,使用天然氣的餐館成本就會變高,那麼我們用餐價格自然也會變高。礦石等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會傳導到房價,芯片的價格上漲會傳導到電子產品,我們買原油成本變高自然也會影響到每天加油的油價。所以匯率這件事,對於咱們每個人而言都有着最直接的影響。

那麼既然貶值就意味着從國外買東西更貴,國家為什麼不讓人民幣升值?讓人民幣變得更值錢?

要知道,雖然貨幣升值會讓我們買東西更便宜,但對於國際市場上的買方來説,買我們的東西也變得更貴了。所以貨幣升值有利於進口但是不利於出口,相反貨幣貶值最利好的就是出口。

之前100美元可以買到我們國家630元的東西,現在100美元可以買到690元的東西,這樣就可以擴大出口。

此前,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全世界的工廠幾乎都進入了靜默期,在只有我國工廠可以開工、保質保量地完成出口訂單,這讓中國的出口生意度過了兩年量價齊升的好日子。人民幣也從曾經的7.15升值到了6.3。

但隨着環境的變化,全世界製造業開始復甦,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也逐漸下降。在質量差距不大的情況,貨幣匯率一路下跌的日本或其他國家的產品可能為成為性價比更高的選擇,這就會使我國出口貿易陷入被動。並且,在經濟形勢並不算好的當下,三駕馬車中的消費、投資都令大家信心不足,此時,出口貿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所以,這個時候適當地進行一些貶值,讓中國的產品在國際上依然具有競爭力,是一種見招拆招的策略。

更何況中國的通脹壓力並不算大。7月,我們的CPI同比只上漲了2.7%,對比美國8.5%通脹率而言,我們有充分的降準降息空間。所以,我們才能在其他國家加息縮減通貨膨脹的時候,理直氣壯地搶奪國際市場的佔有率。

説到這,大家應該能理解了,一個國家的貨幣並不是升值了就好,貶值了就不好。主動貶值,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的一次“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