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迎新發展“長潮”這些行業權益投資的吸引力將大增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中國經濟正走進新發展的 ‘長潮’當中,這將對未來投資產生深遠影響”。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5月8日在光大年度投資論壇上指出,中國經濟正在一經歷巨大的歷史跨越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向老齡化、經歷“碳中和”,同時也處於科技的爆發期,這其中藴含諸多投資機遇。

與會的多位嘉賓也均認為,這樣的機遇期,也讓中國金融資產管理行業迎來拐點。有研究機構預測,未來5年居民財富配置金融資產比例的複合增速有望達到9%至14%。中國經濟潛力和居民財富的快速增長,為資產管理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權益資產的投資也將迎來更廣闊的天地。

人口老齡化將催生醫療衞生行業新機遇

朱民在會上表示,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即將步入高收入國家。從國際經驗上看,這一時點至關重要,它決定了中國未來50年的發展大局,如果處理不好,則有可能像馬來西亞、巴西、墨西哥等地區一樣,人均GDP將長期維持在1萬美金左右無法持續增長。

朱民認為,當前最關鍵的變化是人口老齡化,這一問題會使中國經濟結構發生變化,會導致醫療衞生開支持續上升,房地產等行業發展急劇下滑。人口老齡化也會給金融行業帶來巨大變化,金融業的資產負債表會出現巨大的結構性調整,儲蓄會轉移到商業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移到資產管理,資產管理移到投資,未來中國的投資市場也將迎來新變化。

中國光大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付萬軍也認為,人口老齡化問題將使養老金支柱體系受到挑戰,急需第二、第三支柱促進養老保險制度的持續發展。未來,包括個人儲蓄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的“第三支柱”將迎來發展機遇。

根據光大銀行與波士頓諮詢公司聯合發佈的《中國資產管理市場2020》報告顯示,養老資金保持穩步增長,2020年底總體規模達12.7萬億元,其中委託外部投資管理的規模達5.6萬億元,增速高達25%。

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認為,人口老齡化將給醫療衞生產業帶來發展機會。數據顯示,我國醫療衞生產業佔GDP比重已出現顯著提升,從此前的5%提升至8%左右,但距離發達國家的15%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朱民認為,人口老齡化也將促進服務性機器人未來的發展。這類機器人並非人形機器人,而是如具有叉裝、清潔等功能、可用於做手術的服務性機器人。

碳中和有望推動科技創新迎來大爆發

朱民認為,中國“碳達峯”、“碳中和”的承諾,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僅僅是能源革命,而是一個巨大的發展範式的顛覆性革命。中國從峯值走向中和只有30年的時間,而歐洲實現這一過程用了60年。這意味着中國在這一過程中的變革將更加劇烈。

朱民指出,未來中國在能源方面將發生極大的變化,使用煤的比例將從目前的60%逐漸減少,未來的主要能源將是光、風、水、核能、氫能等新能源。能源的更迭,也會帶來基礎設施的顛覆式變化。目前我國發電主要是火電,但隨着未來煤的使用量減少,火電設備也將隨之變化,一些重型設備企業將面臨根本改革,這將帶動製造業從污染走向綠色發展。

從投資角度來看,楊明輝表示,圍繞“碳達峯”、“碳中和”目標,未來脱碳技術、新能源等領域將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在新能源方面更看好如抽水儲能或者制氫儲能等領域。

“中國目前人均GDP僅有1萬美元,到2050年將翻兩番,但發展的同時能源消耗要基本保持不變,這意味着未來中國的能源效率要提升4倍,這背後的支撐力將依靠科技發展。”朱民稱,未來清潔能源價格在科技的支持下也將急劇下降。

楊明輝表示看好新材料或者機器人等新技術。此外,他還看好5G、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技術,以及芯片的設計與製造等行業。

財富管理將迎大發展 權益投資被普遍看好

在新的歷史跨越點背景下,權益市場被各類金融機構普遍看好。“十四五”規劃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多層次資管市場體系,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的比重。付萬軍預計,2030年A股上市公司將超過6200家,資產管理行業將迎來新的機遇。

易方達基金董事長詹餘引也表示,在中國內生增長、外部變化的前提下,非常看好權益市場。對於固收市場,將主要關注貨幣政策和利率的趨勢,以及目前債券市場的信用風險。“中國市場仍然是世界上少有的仍處於正利率的市場,這本身就是一種吸引力。”

作為資產管理市場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銀行理財子公司儘管成立時間不長,卻已經開始高度關注權益市場的佈局。

光大理財總經理潘東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光大理財建立了股票池,去年已經發行了3只權益類理財產品。未來,在權益類產品的佈局上,一方面尋找外部合作伙伴,利用FOF、MOM尋找多資產配置,與外部機構形成優勢互補;另一方面也將繼續發行直投股票的相關理財產品。

不過,由於目前受銀行理財客羣接受度和風險偏好的限制,目前理財子公司投資權益資產的理財產品佔比並不多。《中國資產管理市場2020》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末,理財子公司權益類資產佔比僅為2.31%,超過八成的國有及城商行系理財子公司股票投資以委外合作為主,股票池暫未建倉的理財子公司數量佔比超過七成。

儘管如此,今年以來,更多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加入了上市公司調研的隊伍。潘東表示,這主要是在積累投研能力。她認為,依託母行業務優勢,銀行理財子未來在上市公司的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將比券商等其他金融機構更加深入。

報告認為,短期內多數理財子公司選擇在權益投資的初期仍以“固收+委外”為主,藉助“自主投資+委外合作”模式,快速實現對全類型產品的配置。中期來看,理財子公司可能在資產配置上逐步提高固收及混合類產品中權益資產配置比例,投資方式上將從委外向直投過渡。

而從長期來看,隨着權益投資各方條件具備,理財子公司應對標國際先進資管機構,建立覆蓋宏觀經濟、行業研究等投研一體化體系,培養覆蓋固收、權益、衍生、大宗、海外市場等領域的投資團隊,凸顯投研驅動和價值挖掘,着力打造絕對收益和大類資產配置的投研實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84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經濟迎新發展“長潮”這些行業權益投資的吸引力將大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