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張憶東:二季度行情活力仍在盈利驅動,科技消費有跌深反彈,但大機會在下半年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財經

 來源:聰明投資者

  注:這是憶東總之前參加聰投研習社時錄製的快問快答:張憶東是996還是007

  “中美大國博弈持久戰的背景下,港股市場重要性反而會進一步凸顯,成為紮根於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港股上市,成為了眾多新經濟公司進行全球化佈局的戰略選擇。”

  “從市場結構的角度來説,港股市場正在發生脱胎換骨的變化,而且可以用4個字來表達,叫做攻守兼備。從守的角度來説,(港股)傳統行業的龍頭公司,特別是價值型、週期型的,它的估值性價比在全球都最具有競爭力,是全球傳統行業估值窪地。

  從攻的一方面,港股成了中國新經濟公司的牛股大本營,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生物醫藥,慢慢有一批公司就走出來,甚至在全球都慢慢開始有競爭力。”

  “(未來)兩個方向,一個是老樹發新芽,另外一個就是新經濟的朝氣蓬勃。”

  “製造業裏面正在演繹着新一輪的朱格拉週期,這裏邊是一個聚寶盆。從製造業的維度來説,A股是主戰場,港股有一些特別的細分領域,對於A股是一個補充。”

  “約束平台的無序擴張反而避免了大樹下面寸草不生的競爭格局,使得一些醫療醫美、化妝品等新興消費領域裏的互聯網新應用,能夠如雨後春筍生長出來。

  這種平台的約束,或許會使得一些互聯網龍頭,更聚焦科技創新、推動實業,和我剛才講的製造業的朱格拉週期(相互結合),會給它賦能。”

  “互聯網是港股科技的代表,甚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板塊、大領域。除了這個以外,一些新興消費,也就是人民羣眾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主線。像物業、品牌服裝、食品飲料、生物醫藥……那些B字頭的高科技生物醫藥公司,都值得我們長期看。

  “從港股基本面的角度來説,上半年週期、價值會明顯的跑贏成長。

  到了下半年,特別是10月份、11月份之後,大家會展望2022年的盈利。特別是8月份中報之後,大家開始評估企業的動態市盈率。靠近四季度的時候,港股的活力又會進一步迸發,而那時候的迸發可能更多的會體現在科技,消費。

  而二季度,港股的活力主要體現在週期性行業龍頭估值和盈利的戴維斯雙擊,而科技龍頭更多是跌深反彈而已。”

  以上,是興業證券(8.020, -0.03, -0.37%)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在華夏基金主辦的線上對話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觀點。

  張憶東分享了港股市場當下投資邏輯,從宏觀、中微觀、資金面三個角度出發,認為當下依然是尋找港股最優質公司最好的時機。

  同時,對於港股和A股今年各個階段細分投資機會,張憶東也都給出了明確的判斷。

  聰明投資者整理了張憶東對話全文,經憶東總授權,分享給大家。

  港股成為紮根於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

  問:開年以後,港股經歷了一波震盪調整,現在是否依舊看好港股的投資價值?港股的價值邏輯是什麼?

  張憶東:對於港股的價值投資邏輯,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我們來看一下宏觀視角;

  第二方面,我們從中微觀的市場結構分析;

  第三個方面,聊一聊資金面的趨勢。

  首先,宏觀維度來説,在中美大國博弈持久戰的背景下,港股市場重要性反而會進一步凸顯,成為紮根於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

  港股上市,成為了眾多新經濟公司進行全球化佈局的戰略選擇。

  一方面,內地公司在港股市場的佔比越來越大。本來很多人以為港股市場是香港本地股市,其實不完全是。

  港股市場的基本面越來越依賴於內地經濟,恆生指數裏邊的中資股、內地公司的權重已經躍居到了半壁江山以上。

  第二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港股所依賴的基本面的基礎是紮實的——因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取得了重大成就,宏觀經濟增速在中低增速平穩住了;

  而微觀層面,以潮吃、潮喝、潮玩、潮樂各種潮系列為代表的新消費,以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等為代表的新經濟,異常活躍,朝氣蓬勃。這些領域恰恰藴含了很多優秀的、業績持續驅動的成長股。

  內地公司,特別是新經濟領域裏的這些公司,到港股上市意願比較強烈。截止到2020年,已經有1300多家內地公司在香港上市,佔香港市場總市值的權重是80%,佔成交金額大概是70%。

  在中美大國博弈、中概股受到美國法律影響的背景下,我們恰恰要考慮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其紮根於中國內地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反而更加凸顯了。

  這個方面和上海、深圳形成互補,境內金融中心和境外國際金融中心互補,一起來驅動中國經濟、中國金融走向強大。

  港股成了中國新經濟公司的牛股大本營

  傳統行業龍頭公司是全球估值窪地

  第二個層面,從市場結構的角度來説,港股市場正在發生脱胎換骨的變化,而且可以用4個字來表達,叫做攻守兼備。

  從守的角度來説,(港股)傳統行業的龍頭公司,特別是價值型、週期型的,它的估值性價比在全球都最具有競爭力,是全球傳統行業估值窪地。

  從攻的一方面,港股成了中國新經濟公司的牛股大本營,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生物醫藥,慢慢有一批公司就走出來,甚至在全球都慢慢開始有競爭力。

  在這裏我們要破除一個錯覺,很多人覺得港股淪為了邊緣市場,有這樣的説法。

  也許B股有點像邊緣市場,因為它流動性很差,只是便宜,但是港股並不只是便宜。

  為什麼有一段時間投資者覺得“港股便宜,但就是不漲”,所以對港股有諸多誤解,覺得港股是一個邊緣市場,是一個難投資的市場。

  但是,我們恰恰認為,港股不是邊緣市場,(指數低迷)只是受中國經濟轉型的階段性影響。

  從2010年一直到2018年、2019年,中國先是產能過剩,後來是慢慢供給側改革,進行了產能的出清。在出清產能之前,傳統行業的盈利能力陷入了低谷。

  因為香港市場非常重視基本面,它不太相信各種故事,更多相信優質企業的盈利,盈利有護城河的好公司反而得到了龍頭溢價。

  相反,過去近10年裏,那些傳統行業盈利陷入困境的時候,它的估值也陷入了低迷,所以讓大家有一個幻覺,就覺得港股很便宜但是就是不漲,變成了一個邊緣市場。

  不是這樣子的,港股市場已經煥發活力。

  一方面,港股的傳統行業2021年已經開始體現出估值和盈利的戴維斯雙擊,年初以來,這些價值股的表現也是相當不錯的。2019年以後,中國供給側改革取得成就,一些製造業公司,甚至上游一些週期行業的龍頭公司,它的盈利穩定性提升,分紅能力提升。

  港股未來在於全面擁抱中國新經濟

  另外一方面,從長遠的角度來説,港股的未來在於全面擁抱中國新經濟。

  從微觀的角度來説,港股最具有活力的那一部分資產,很明顯去年開始的以恆生科技指數為代表的新經濟結構性牛市。

  今年這些新經濟的核心資產也許有些蟄伏,但是,基本面的邏輯沒有變,更多是因為前面漲得比較多,估值需要消化。

  港股目前成為了一個非常好的新經濟牛股的孵化器、大本營。港股的發行制度改革從2018年開始,同股不同權、中概股迴歸以及生物醫藥沒有收入、沒有利潤的公司可以到港股上市,都反映了港股全面接納、擁抱新經濟。

  到了今年3月份,香港主板行業分佈,科技的市值佔比已經提高到37%,而醫療保健的佔比已到了8%左右,可選消費佔比是15%,必須消費佔比在10%左右。

  所以,現在來看,港股市場結構是攻守兼備,如果想找價值、想找週期資產,它是全球最明顯的窪地;如果想要擁抱未來,可以依照新經濟基本面來進行配置。

  外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才剛剛開始

  中國老百姓(53.690, -1.68, -3.03%)配置A股、港股的趨勢也是方興未艾

  第三方面,資金面趨勢,叫“二老驅動”,老外加上中國的老百姓。

  老外配置中國資產的時候,他把A股和港股都視為中國資產,港股是中國資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外投資者越來越認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資本市場將湧現出很多的機會,具有非常強的成長機會,無論是先進製造業、消費、科技,以及一些海外沒有的新興產業。

  外資對於中國資產的配置才剛剛開始,方興未艾,這是一個趨勢。

  另外一個趨勢是老百姓的變化。過去中國經濟是高增長,有很多地方能夠獲得高收益,在一個相對可控的風險下,很多地方、很多領域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率。

  但是,隨着中國經濟轉型,進入到一箇中低增速的階段,特別是2018年金融供給側改革之後,理財產品淨值化、打破剛兑、一些違規的P2P出清,再疊加房住不炒戰略堅定實施,資本市場配置的吸引力在提升。

  所以整個資本市場,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都是中國老百姓配置的一個戰略方向。這個趨勢也是方興未艾。

  綜合以上三點,尋找港股最優質的公司,現在依然是最好的時機。

  問答環節

  傳統中、上游製造業,剩者為王、贏家通吃

  順應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的才能夠存留下來

  問:港股市場有哪些具體的投資機會,有哪些投資投資策略是比較適用的?

  張憶東:最好的策略還是業績驅動,業績為王,基本面為王,用長線的眼光,以長打短。

  什麼叫以長打短?

  你考慮好的產業、好的公司、好的價格,用長期投資的視角來應對短期行情的波動,從而不會因為短期的k線波動或者説一些短期利空的擾動,而失去了定力。

  如果從細分投資方向的維度,(未來)兩個方向,一個是老樹發新芽,另外一個就是新經濟的朝氣蓬勃。

  老樹發新芽體現為兩個層面,一個是傳統中、上游的製造業,剩者為王、贏家通吃。

  無論是碳中和還是中國的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推進,都會使得傳統行業進一步優勝劣汰,那些沒有高效率,沒有低排放、低能耗這些技術驅動的傳統行業龍頭,就會被市場淘汰。

  反過來説,能夠順應經濟發展新格局,就是高質量、綠色發展、環保發展的一些行業龍頭,它反而能夠存留下來。

  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銅,這些行業基數比較大,蛋糕再想要大,增速很難,因為全球的經濟增速以及中國的經濟增速都維持在中低速的水平,中國是中低速,全球是低速。

  所以,老樹發新芽的第一部分就是做減法,剩者為王。下階段,做減法的外部約束力,就是碳中和,相當於是供給側改革的升級版。

  製造業裏面正演繹新一輪的朱格拉週期

  老樹發新芽的第二個層面是製造業升級,就偏中游了。

  製造業裏面,一方面,智能化、信息化的賦能,讓一些傳統的機械、化工業效率更加凸顯,也能夠順應清潔能源、儲能(的趨勢)。

  另一方面,更加高效地推動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有很大的機會,一些細分領域的小巨人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公司,甚至最終成為偉大的公司。

  製造業裏面正在演繹着新一輪的朱格拉週期,這裏邊是一個聚寶盆。從製造業的維度來説,A股是主戰場,港股有一些特別的細分領域,對於A股是一個補充,有些回A股兩地上市,這也是老樹發新芽。

  下半年新經濟的朝氣蓬勃

  帶來長期的配置機會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主線

  互聯網龍頭等待下半年

  第二類(機會)就是新經濟的朝氣蓬勃。

  我們仍比較關注互聯網的應用。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對平台公司進行了清理整頓,約束資本的無序擴張,這個壓力不排除會貫穿今年全年。但是,從基本面的角度來説,這些平台公司的基本面還是很紮實的,經過約束讓它更加規範發展。同時,估值又有一個回落。

  到了今年下半年,你會發現這些互聯網龍頭的估值性價比在全球非常具有吸引力。現在一些龍頭公司比它美國的同行,已經具有性價比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説,約束平台的無序擴張反而避免了大樹下面寸草不生的競爭格局,使得一些醫療醫美、化妝品等新興消費領域裏的互聯網新應用,能夠如雨後春筍生長出來。

  這種平台的約束,或許會使得一些互聯網龍頭,更聚焦科技創新、推動實業,和我剛才講的製造業的朱格拉週期(相互結合),會給它賦能。它有互聯網數據,無論是對智能駕駛,還是智能製造都是有幫助的。

  互聯網是港股科技的代表,甚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板塊、大領域。除了這個以外,一些新興消費,也就是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主線。

  像物業,房住不炒,對“住”更好的消費需求,就體現在物業,物管,包括商業物管上面,它的增速還是能維持好幾年高增長。

  還有像品牌服裝、食品飲料、生物醫藥方面的一些較好的標的,特別是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同時研究門檻更加專業化,壁壘更高的,那些B字頭的高科技生物醫藥公司,都值得我們長期看。

  還有部分的課外培訓,高教,職業教育的企業公司,也具有很好的配置吸引力。

  總體來説,新經濟的朝氣蓬勃,給我們帶來了一些長期的配置機會。

  A股和港股是相輔相成

  不是對立的

  問:2019年至今,港股表現整體落後於A股,當前港股投資相較於A股的性價比是怎麼樣的呢?

  張憶東:我想説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儘量不要把A跟港股對立的看,因為A股有全品類的行業,有金融,有周期,有消費,有醫藥,有科技,但港股也都有。

  就好比説,我們一般不會把滬深兩市對立起去看。

  當然,在1995年前後,大家老是在炒作什麼深強滬弱,滬深爭霸這些的。但現在大家就沒有這個思路了,都覺得只要投中國A股最好的公司就可以了,不管它在上海上市,還是在深圳上,大家有這樣的理念。

  隨着2014年11月互聯互通機制開始之後,經過了六、七年的不斷完善,不斷深化,港股跟A股現在都成為了中國權益資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長期而言,雙方是一個相輔相成、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係。

  好比説,年初以來港股的週期股表現非常靚麗,大幅跑贏。因為港股對於海外更加敏感一些,對應A股的一些週期股表現也還不錯。

  相反,一些去年和前年表現比較好的抱團資產,或者説一些高估值資產,相對來講兩個市場都比較低迷。

  所以,第一個方面,我想理清楚一個理念,A股和港股,長遠角度,大家更多把他們當做相輔相成,是共同構建中國權益資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港股把過去兩年不利因素進行了化解

  第二個方面,2019年到2020年,港股的確是挖了一個坑,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

  2019年是一個當地的一些非經濟因素,到了2020年是疫情的防控壓力比較大,這些都屬於風險偏好的變量。

  但它對港股市場的確是挖了一個坑。所以,今年以來,港股的幾個主要指數相對於A股指數表現更好,其實是把過去兩年的一些不利因素進行了化解、補漲。

  上半年港股週期、價值會明顯跑贏成長

  下半年港股活力會體現在科技、消費

  最後我們來展望一下,未來半年,港股跟A股總體是什麼樣的判斷。

  我的看法四個字,叫“各有千秋”。

  首先,從基本面的維度來説,港股的基本面裏面,週期的盈利表現非常強烈,所以最近它的估值和盈利的雙驅動就非常的明顯。

  可是,港股的機構投資者,包括內地的這種“北水”資金配置港股,也主要是以互聯網或者是一些消費為主。

  現在陷入到一些比較尷尬的狀態,它是在消化估值。

  這個消化的時間,從港股基本面的角度來説,上半年週期、價值會明顯的跑贏成長。

  到了下半年,特別是10月份、11月份之後,大家會展望2022年的盈利。特別是8月份中報之後,大家會開始重新評估企業的動態市盈率。

  所以説,到了下半年,特別是靠近四季度的時候,港股的活力又會進一步迸發,而那時候的迸發可能更多的會體現在科技,消費。

  二季度行情,港股的活力主要體現在盈利驅動,其中,週期性行業龍頭估值和盈利的戴維斯雙擊已經逐步體現,後續仍有慣性,而科技、消費龍頭在跌深之後有望階段性反彈。

  這是從港股的維度來説。

  A股彈性空間比港股略弱

  今年總體是風水輪流轉

  對於A股而言,容易相似,但它無論是週期還是金融,還是科技、消費,相比較港股而言,可能還要略貴一些,從而使得它的彈性空間會比港股略弱一些。

  畢竟2019年、2020年A股獲得了太多的超額收益。

  總體來説,今年就是一個風水流轉,從基本面和估值的維度,從中短期的維度來説,港股的性價比的確會更好一些,這是一個總體結論。

  但是,拉長了來看,看兩三年以上的一個維度,A股和港股都是中國權益資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同樣行業,它漲的時候方向是一樣的。

  去年就已經表現得很淋漓盡致了,去年國內是核心資產行情,香港也是核心資產行情,今年上半年就回到復甦、週期驅動的行情。

  反過來説,到了下半年的某個時間,大家又開始思考長期問題的時候,無論是先進製造業,還是新經濟、消費、醫藥、科技,可能在2022年、2023年甚至更長的維度來説,將是一個結構性長牛的新階段。

來源:聰明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