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容匯鋰業IPO:“獅子開口”一年後募資增加2倍,缺礦問題難解

由 湯生 發佈於 財經

“有鋰走遍天下”,創業板或再迎一家鋰產業上市企業。6月10日,創業板發審委新受理了容匯鋰業的上市申請,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

這不是容匯鋰業首次“衝A”。2020年12月前後,容匯鋰業前往科創板上市並被受理。歷經一年3輪問詢後,2021年12月10日,公司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發審委披露的問詢資料顯示,麻米措湖所有權、科創屬性與技術水平、毛利率受鋰礦波動、研發費用等問題被交易所重點問詢。目前,這些問題也並未解決。

與前次闖關IPO時相比,容匯鋰業最新的營收、淨利增速、毛利率等業績關鍵指標迎來大幅改善。然而,從這種改善更多應歸功於週期性高景氣行情所帶來的鋰鹽、氫氧化鋰價格暴漲。

容匯鋰業鋰礦自給率幾乎為零。在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盛新鋰能等企業全球佈局鋰礦、鹽湖同時,容匯鋰業卻遲遲未能控制鋰礦/鹽湖資源,導致公司原材料上受制於人,毛利率波動極大。

6年前,容匯鋰業曾一度試圖控制的西藏阿里麻米措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簡稱:“西藏麻米措”),至今其持股比例仍僅有12.6%,並未有所增加。直至今日,且因採礦權證至今未能取得,麻米措湖的鋰資源何時能得到開發仍是未知數。

技術水平上,容匯鋰業宣稱自身“礦石提鋰”技術相較同行有成本優勢,然而報告期內其毛利率水平卻與行業無太大差異。另外,公司宣稱掌握“鹽湖提鋰”技術,但旗下專利中僅有一個與“鹽湖提鋰有關”,且該專利權最早由第三方企業取得,後經花費千萬後,該專利才被轉讓至公司。

儘管這些問題尚未有解,但公司募資金額相較之前翻了一倍多:本次創業板IPO,容匯鋰業計劃募集30.6億元資金;而此前科創板IPO,其擬募資僅9.24億元。

“蛇吞象”式擴產?

募集資金一年增加2倍,同一項目擬投資額增加13億

與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衞平經歷類似,容匯鋰業創始人李南平最初同樣是做礦物進出口銷售起家。

李南平本身擁有一定技術背景。根據招股書並結合公司官方微信資料,李南平本科就讀於南京工業大學化工無機化工專業,畢業後又在化工部炭黑工業研究設計所從事研究工作近7年。1998年,36歲的李南平創立南通泛亞鋰業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經營碳酸鋰轉口銷售業務,此即為容匯鋰業前身。

2002年,李南平夫婦在南通泛亞鋰業的基礎上又成立了南通泛亞鋰鈷材料有限公司,逐漸將業務線擴展至氫氧化鋰和和碳酸鋰加工業務。2015年10月29日,容匯有限進行股份制改革,容匯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即現在的容匯有限。

經歷了20多年發展,容匯鋰業的業務重心已經牢牢鎖定在了動力電池上游原材料——電池級碳酸鋰和電池級氫氧化鋰加工上。

招股書顯示,2019年容匯鋰業的主營業務分為四大塊:電池級碳酸鋰、電池級氫氧化鋰、洛克伍德碳酸鋰加工業務以及高純碳酸鋰產品,四者當年對應收入分別為1.49億元、5434萬元、1.42億元和4362.61萬元。2019年9月,公司與洛克伍德加工業務正式結束。從此,公司主營業務變更為電池級碳酸鋰、電池級氫氧化鋰以及高純碳酸鋰三項。2021年,受益於上述產品價格飆漲,三者收入得以快速增加,期內對應收入分別為7.98億元、6.44億元和6439.66萬元。

2021年以來碳酸鋰價格走勢。

本次創業板上市,容匯鋰業計劃募集30.6億元資金,其募投項目重點也是放在電池級碳酸鋰、電池級氫氧化鋰業務的擴產上。30.6億資金中,其擬投入20.7億元在年產6萬噸電池級碳酸鋰、6.8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額22.6億元。項目以外,其餘的資金則被用於補充流動資金(9億元)以及研發中心建設(9000萬元)。

貝殼財經注意到,相比於容匯鋰業的體量來説,此次募投資金金額以及要擴建的產能都堪比“大躍進”式。

合併資產負債表科目顯示,截至2021年末,容匯鋰業總資產共計14.47億元,淨資產合計10.89億元。30.6億元募投資金相當於其總資產的2.11倍、淨資產的2.8倍。

此外,與前次科創板IPO募集資金相比,容匯鋰業本次IPO“胃口”同樣增長不少。公司於2020年末披露的擬科創板上市招股書顯示,前次IPO,容匯鋰業擬募集9.24億元,計劃全部投入項目同樣是年產6.8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6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

為何短短過去一年半時間,容匯鋰業的募投資金增加了兩倍多(231.2%)?而同樣的募投項目,前次投資僅需9.6億元,而本次投資需要22.6億元,增加了近13億元?

這背後,究竟是公司評估定價失誤,還是“獅子大開口”?對上述問題,貝殼財經記者發函上市公司,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應。

技術實力幾何?

鹽湖提鋰技術驗證難,毛利率與同行無顯著區別

招股書顯示,容匯鋰業“提鋰”採取的技術為鋰輝石提鋰技術,主要原料為鋰輝石。公司利用在鋰輝石提煉出鋰精礦後,經過焙燒、混酸調漿、中和……等步驟,依照不同工序,最終生產出電池級碳酸鋰和電池級氫氧化鋰產品。

鹽湖股份制備碳酸鋰工序,截圖自公司招股説明書。

而除了鋰輝石技術路線以外,目前市場上主流製備碳酸鋰和氫氧化鋰路線還包含:“鹽湖滷水法提鋰”以及“鋰雲母提鋰”。鋰雲母提鋰技術和鋰輝石提鋰技術可以統一歸類為礦石提鋰,其當前工藝相對成熟,但製成鋰產品成本較高。

相比之下,鹽湖提鋰提取的鋰產品成本較低,但需要經過一定的提純技術方可轉化為深加工鋰產品。尤其因為鹽湖資源稟賦各不相同,需要不同的滷水提鋰技術,導致其技術難度相對較高。

“鹽湖提鋰技術”的難度之高,從六年前比亞迪宣告與鹽湖股份合作開發察爾汗湖卻至今未能有效產能可以一見端倪。2016年6月21日,鹽湖股份與比亞迪以及另一家第三方公司簽署合作協議,三方同意設立新公司用於開發察爾汗湖鋰資源,然而六年過去後,目前該項目仍卡在中試階段。

有比亞迪的“前車之鑑”,容匯鋰業的西藏麻米措鹽湖提鋰項目同樣卡在中試階段,其是否能順利實現工業化提鋰存疑。根據招股書,公司稱,其實現產業化前還需要經過約兩至三年的時間進行現場小規模實驗,另外,因為公司目前也尚未擁有鹽湖滷水資源,其能否順利完成工業化應用的條件難以驗證。

容匯鋰業本身鹽湖提鋰方面的技術儲備也較缺乏。據招股書,容匯鋰業當前擁有31項專利,但其中涉及“鹽湖提鋰”的僅一項——“製備高性能滷水鋰吸附劑的方法及其製備的吸附劑”,該專利構成公司“滷水提鋰”的核心技術之一,然而其卻並非公司自研。根據其此前對上交所問詢的回覆,該專利權是由江蘇海普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所創,2017年被其以1600萬元價格轉讓給容匯鋰業子公司西藏容匯。其尚未在滷水提鋰領域申請過任何發明專利。

鹽湖提鋰難以完成工業化量產同時,容匯鋰業當前的“礦石提鋰”路線的技術水平較之其他同行並無明顯優勢。

2019年-2021年,容匯鋰業毛利率分別為27.85%、10.55%和45.72%。而期內,行業平均水平分別為23.02%、11.15%和47.66%。

值得一提的是,在容匯鋰業科創板IPO問詢函中,上交所連續三輪都對其科創屬性與技術水平進行了問詢,要求容匯鋰業對其核心技術的難點難度、技術壁壘的具體體現、公司在行業中的技術水平等進行説明。

麻米措湖至今仍未取得開採權,

“缺礦"難題何時解決?

近日,隨着碳酸鋰價格的暴漲,鋰礦又一次迎來佈局熱潮。不僅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盛新鋰能等“鋰加工”企業頻頻出手搶佔國內外鋰礦資源,下游電池龍頭廠商如比亞迪、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同樣在今年開啓了佈局鋰礦的步伐。

長安基金基金經理袁葦認為,國內企業佈局搶灘佈局鋰礦的邏輯在於,鋰礦是保障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安全的戰略級資源,目前來看也是國內產業鏈中的最大“短板”。

國金證券分析師倪文禕則認為,全球優質鋰礦/鹽湖資源稀缺,搶灘佈局優質鋰礦意味着可以獲得可觀的利潤和合理的估值。另一方面,當鋰礦供需緊平衡之際,下游企業的供應鏈安全往往難以保證,其合理利潤也會被上游攫取。

即便如此,容匯鋰業在佈局鋰礦方面依舊興致缺缺,公司旗下至今沒有實際控制一家鋰礦,此次募集的30.6億資金中,其用途也並未涉及鋰礦。

對鋰礦原料掌控力不足的“惡果”在財務數據中已經有所展現。

2019年-2021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 27.85%、10.55%、45.72%。其中,2020年毛利率之所以下滑到10.55%,公司解釋原因為國家新能源汽車銷售不景氣帶來的鋰產品價格下跌,且原材料價格變動滯後於產品價格變動所致。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僅有2.71%,對應期內淨利潤虧損了近5200萬元。然而同一時段,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因控制上游鋰礦資源,成本可以分攤,毛利率依舊有20.44%和33.47%。

更早之前,容匯鋰業也曾意識到自己在資源稟賦上的短板,其一度試圖控股西藏阿里麻米措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簡稱:“西藏麻米措”),以分享麻米錯鹽湖的鋰礦資源,保障自己的原料供應。

容匯鋰業試圖控制麻米措的步驟分為兩步:2017年5月22日,容匯鋰業以25841.7 萬元向王偉、王剛收購西藏麻米措12.6%的股權。第二階段公司將以76536.3萬元的價格向王偉、王剛收購西藏麻米措38.4%的股權,第二階段股權收購將於第一階段股權交割完成三年內適當時間具體實施。

三年之後的2020年11月,雙方再次簽訂了補充協議,同意將收購時點順延兩年至2022年11月28日前,同時將西藏麻米措38.40%的股權的收購價格由76536.3萬元調整為83569.7萬元。

然而,在第二步實施過程中,容匯鋰業卻選擇了毀約,決定終止遠期收購西藏阿里麻米措礦業開發有限公司 38.4%股權。另外根據協議,因主動放棄收購,容匯鋰業此前交付的2500萬元的定金無法收回,被計提損失。

2021年3月5日,公司完成“鹽湖提鋰”項目中試獲得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成果鑑定,容匯鋰業為何還要終止收購?

公司方面表示,終止二期收購原因在於,氫氧化鋰作為高鎳三元材料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應用正在逐步增大。考慮到全球高鎳三元材料的市場需求趨勢,為集中公司資源,進一步發揮發行人通過礦石提鋰製備高品質氫氧化鋰的核心技術優勢。

貝殼財經注意到,除了上述官方理由以外,公司放棄收購也與客觀條件受限有關。其一是開採資質。在科創板上市首輪問詢函回覆中,容匯鋰業宣佈西藏麻米措取得采礦權證紙質證書不存在實質障礙,然而直至公司宣告終止收購,西藏麻米措依舊未能取得采礦許可及麻米錯鹽湖開發權利。另據公開報道,直至今日,西藏麻米措依舊未能取得采礦權證紙質證書。

其二,公司自身流動性並不充裕,2020年上半年,容匯鋰業的貨幣資金僅1.06億元,高達8.36億元對價的收購,無疑為公司流動性帶來極大壓力。

銷售人員僅3人,

兩副總分擔海內外銷售工作

貝殼財經注意到,作為一家資產過十億、且年營收突破15億的企業。而容匯鋰業當前只有3名銷售人員。2021年,公司銷售人員僅有3個,公司的銷售人員佔比僅0.57%。按15億年營收計算,其人均銷售金額則超過5億元。

2021年以前,公司銷售人員長期僅有4人,分公司銷售人員包括副總經理邵曉冬,其主要負責國內銷售工作,副總經理熊偉,其主要負責海外銷售工作,以及銷售助理和銷售內勤各一人。

為何銷售人員數長期如此之少?公司方面解釋稱,公司的客户大多是國內主要的鋰離子電池材料廠商,如當升科技、杉杉股份、盟固利等。因此,公司無需大規模銷售人員進行營銷推廣。對於長期合作的客户,公司銷售人員主要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向客户報價,獲取訂單,通常按月簽訂供銷合同。而公司獲取新客户主要通過參加行業研討會,或現有合作伙伴介紹、客户主動拜訪等,對銷售人員數量的要求不高。

貝殼財經瞭解到,2021 年11月,熊偉因個人原因向公司提出辭職並不再擔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由此公司銷售才減為3人。熊偉走後,公司海外銷售業務如何開展?公司對此並未透露。貝殼財經就此發函企業,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應。

新京報貝殼財經 彭碩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