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大教授蘇劍:2023年,穩經濟還是要靠消費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王晨婷
1月17日,2022全年中國“經濟答卷”公佈。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22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102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與此同時,2022年末全國人口比上年末減少了85萬人,中國人口進入負增長區間。
“2022年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經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2022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穩定。經濟增長快於多數主要經濟體。
值得一提的是,2022全年固定投資同比增長5.1%,社零總額負增長0.2%。從三大需求對GDP的貢獻率來看,2022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2.8%、50.1%、17.1%。對比2021年消費對經濟增長65.4%的貢獻率,固定資產投資在去年發揮了關鍵作用。
1月17日,時代週報記者對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進行了專訪。蘇劍認為,擴大內需是2023年經濟工作的重點,穩經濟最終還是要靠消費發揮作用。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圖源:受訪者供圖)
3%增速基本符合預期
時代週報:之前統計了多家券商機構的數據,他們預測的平均值為2.7%,現在3%的增長略超過市場預期。你如何看待3%的增速?
蘇劍:3%的增速是比較符合預期的。2022年前三季度的增速是3%,第四季度是2.9%,合在一起計算後得出這樣一個增速的數據。對比年初5.5%的經濟目標有距離,對比2020年2.3%的增速略高。2022年整體GDP總量上了120萬億元的新台階,這也是相對符合預期的。
時代週報:從具體數據來看,2022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733億元,比上年下降0.2%。這個數據也反應了今年消費端存在的一些問題。你如何看待2022年社零的負增長?
蘇劍:其實我們從一個數據可以看出去年消費疲軟的端倪。2022年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6.26萬億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居民儲蓄的增加不外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預防性儲蓄,主要出於對增長信心的下滑;另一方面則是強制性儲蓄,因為疫情等原因沒有辦法消費。
目前我們無法得知這兩方面各自所佔比重有多大。如果是強制性儲蓄,在疫情防控優化之後則會自然變為消費,但若是預防性儲蓄佔比過大,則消費也難以迅速恢復。
因此,今年經濟增長的壓力還是很大的,穩定經濟最終還是要靠消費。
圖源:圖蟲創意
時代週報:恢復和擴大消費被擺在2023年經濟工作的優先位置。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你認為恢復和擴大消費的着力點在哪裏?
蘇劍:消費如果純靠自然的內在恢復,難度是很大的。從決定消費的因素來看,無非是兩個方面:消費願望、購買力。
消費和收入之間,其實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即有收入才會有消費,有消費就會有更多的收入。但現在的問題是,居民收入受到影響,加之信心不足,不願消費。
因此,這時極其需要一個外力來把這個鏈條打破。要麼是外貿,要麼是政府投資,總之先讓居民收入增長,則消費自然增加,經濟就能夠被啓動了。所以,我認為擴消費的核心,還是要擴大投資和外貿。
時代週報:你剛才提到了今年還是要擴大投資。2022年固定投資的增長為5.1%,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9.4%,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0.0%。你是怎麼看待這一數據的?2023年基建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會有怎樣的走勢?
蘇劍:房地產方面,我們還是要認識到它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至少2023年不能再讓房地產行業拖經濟的後腿了。
基礎投資方面,在民間企業投資偏弱的情況下,政府的投資還是得繼續加強。同時也要給企業提信心,激發民間投資的潛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這對於進一步改善民營企業營商環境、提振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是很重要的。在落實過程中,也要保證政策上下一致的穩定性。
2022年各月份其他指標環比數據表(圖源:國家統計局官網)
人口負增長何解?
時代週報:2022年末全國人口比上年末減少了85萬人,這意味着中國開始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在你看來,人口負增長會產生哪些影響?你從很早就開始呼籲鼓勵生育,但在現在的情況下,政府層面還可以做些什麼?
蘇劍:人口減少的最大問題,我認為在於它從需求供給兩側抑制了經濟的增長。
人口減少一方面降低了消費,但其實少了85萬人,減少的消費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從長期來看,人口減少會影響住房投資。不少人認為人口是個慢變量,對經濟來説可能影響比較慢,對某一個具體年份的影響不大。但是預期其實是個快變量,如消費者認為長期來看人口進入下降通道,影響未來的預期,並立刻作用於當下的需求,從而直接就影響到現在的經濟運行。
在供給側,今年開始,中國的勞動力會急劇減少。從歷年人口數據來看,1962年後中國進入了一個長達十多年的出生人口高峯期,而1962年出生的那些人大多數會在今年開始進入退休年齡。這就意味着退休高峯期到來了,人口老齡化也將加速。
這些又會對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產生抑制作用,不僅僅是勞動力減少的問題,人口老齡化本身也會對科技進步率和資本增速造成抑制性的影響。所以,也會導致潛在增長率下滑。
想要鼓勵生育,除了減輕生育負擔,沒有別的辦法。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甚至不願意結婚,主要還是生活成本過高的原因。
時代週報:人口進入負增長階段,可以理解成人口紅利期的結束嗎?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進一步轉變,政府層面還需要做哪些努力?
蘇劍:人口紅利其實在10年前就已經開始減弱了。因為人口紅利強調的是勞動力供給,而勞動力供給的減少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如果要轉變為人才紅利,則肯定需要加強教育、改善科技體制。但需要注意的是,我認為個人能力再強也難以顧及方方面面,所謂人才紅利,其實沒有辦法完全替代人口紅利。
時代週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新增城鎮就業1206萬人,超額完成年初1100萬的目標,12月份的失業率是5.5%。在就業方面你認為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對於2023年的就業工作,你有什麼建議?
蘇劍:從數據來看情況是較好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數據反映的是新增就業,而非淨增就業。2023年,依舊只有穩增長才能穩就業,其他任何政策很可能都只是錦上添花,而由增長拉動的就業,其量才是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