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人民幣國際化穩中求進潛力足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記者郭宇靖)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鞠建東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穩中求進,取得積極進展,人民幣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正在不斷提升。
圖為6月16日,在上海銀行現金中心智能金庫,大型機械臂正準備把處理好的現金裝箱、加蓋。(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今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五年一次的特別提款權(SDR)定值審查中,宣佈將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的權重從10.92%上調至12.28%。對此,鞠建東認為,當前國際形勢嚴峻複雜,人民幣權重上調是國際社會對中國持續推進金融開放成果的認可。伴隨中國金融市場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地位持續提升,貨幣的國際功能不斷拓展和強化,因而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青睞。
鞠建東表示,一方面,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持續鞏固。IMF今年3月發佈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創新高,升至2.79%,位居全球第五。
另一方面,人民幣跨境支付取得長足進展。2018年3月,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成為中國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此後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期貨上線,得到境內外投資者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大宗商品貿易領域人民幣使用穩步增長。同時,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進一步普及,也對人民幣國際化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
鞠建東表示,從目前中國實體經濟體量和在全球貿易中的佔比來看,人民幣國際化具有充足的潛力。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佔全球經濟比重超過18%。相比之下,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不到3%。
鞠建東認為,中國經濟正逐步克服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穩定恢復。表現穩健的人民幣被普遍看好,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