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1月8日電 題:觸摸跳動的開放脈搏——從進博會見證中國全方位擴大開放
新華網 李函林
國家會展中心。新華社發 吳愷 攝
在豐富多彩的進口商品中,感受開放——全球特色商品走入中國千家萬户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在中國發展的大勢中,擁抱開放——跨國企業加速在華佈局、增加投資力度、設立研發中心、成立全球或區域總部,分享中國發展紅利。
在世界經濟復甦的舞台上,助推開放——積極推動多邊貿易、合作共贏,助力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保持穩定。
在全球疫情擴散蔓延、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的大背景下,2020年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如期舉辦非同尋常。這既是“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承諾的兑現,也是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責任與擔當的體現。
擴大開放,中國正鏗鏘邁向更高水平。
勇立潮頭 點燃創新“引擎”
食品及農產品展區香氣撲鼻,技術裝備展區機器人長臂揮舞,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體驗者排起長隊……多達百餘項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在進博會的“全球首發”“中國首展”,讓參觀者目不暇接、大開眼界。
在第三屆進博會食品及農產品展區樂斯福展台,工作人員現場製作一款“高跟鞋面包”。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精彩盡收眼底,也在舌尖上的味蕾綻放——
貿易便利化,使全球美食從源頭上豐富了中國人的餐桌。首屆進博會後,阿根廷牛肉廣受消費者歡迎。當年的“雙11”,10000份阿根廷牛肉在1分鐘內就被一搶而空;原本需要8天才能通關的新西蘭網紅鮮奶,如今僅用72小時就從新西蘭農場擺上中國消費者的餐桌。
便利化的通關方式吸引越來越多的生鮮產品進入中國。牛油果作為“健身餐伴侶”,近些年佔據我國進口水果的頭部交椅。都樂亞洲生鮮總裁克里斯蒂安説,進博會加速了生鮮食品供應鏈的落地,此次“中國首秀”的菲律賓哈斯牛油果是“一帶一路”下中菲農業領域合作的成功案例。
精彩源自“中國首展”,也源自為人類謀健康的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防疫物資的研發創新備受關注,體外膜肺氧合機、呼吸機、醫用防護裝備、檢測分析儀器、負壓救護車、疫苗產品……不少企業亮出了自己的抗疫利器。
“去年進博會亮相的帶狀皰疹疫苗,被列入國家首批48個臨牀急需新藥的優先審評,已於今年6月正式上市。”葛蘭素史克副總裁齊欣説,得益於中國政府加大創新藥品准入力度、改革創新藥品和疫苗審批機制,讓新藥品儘快進入中國市場,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豐田汽車在進博會上展出首量在中國研發的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新華社記者 趙丁喆 攝
精彩源自創新產品與科技,也源自綠色環保、可持續的發展理念——
首次亮相進博會的愛普生,帶來“無水再生紙”的首秀,通過創新幹纖維技術,使廢紙變成新紙;宜家將經過加工處理的PET材料成為極具價值的再生資源;豐田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柯斯達在行駛過程中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創新合作源泉在進博會的平台被進一步激活。進博會交易的是商品,交流的是理念。在開放平台上共享創新成果,在深化交流中點燃創新引擎。
一系列新產品、新設計、新理念不斷湧現,進博會正在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拓寬渠道。同時,也見證着中國消費升級、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它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動註腳,也是中國決心的鮮明宣示——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逆流而上 彰顯進博“磁力”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貿易往來造成巨大挑戰,各國參展方迫切期待從進博會收穫“展品變商品”“貿易促投資”的積極能量。
中國歐盟商會6月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6成受訪者表示中國仍然是其前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此次進博會上,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參展“回頭率”超過70%,更有近百家參展商已連續簽約未來三屆進博會。
新朋友紛至沓來,“進博會磁力”持續顯現——
直徑4.03米、重量5.525噸、單胎承重100噸,這隻世界上最大的輪胎於本屆進博會亮相……在“圍觀”了兩屆進博會後,今年法國米其林集團“雲簽約”第三屆進博會,並一口氣簽下未來三年長期參展的合作備忘錄。
進博會汽車展區的米其林Uptis免充氣輪胎。新華社記者 趙丁喆 攝
“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進博會是實現經濟復甦最有利的‘武器’之一”,米其林中國區總裁偉書傑説,深耕中國30多年,米其林目睹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自動駕駛等技術研發的大力支持,這些無不顯示着中國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首次參展的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打造了1500平方米消費品類的最大展台。優衣庫大中華區首席市場官吳品慧説,近幾個月在華新設近50家門店,已超過日本本土直營店數量。
“中國市場是優衣庫海外市場的業績支柱。得益於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自3月以來,我們在中國市場迅速恢復,線上銷售淨額同比增長約20%。我們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吳品慧説。
老朋友變投資商,“進博會溢出效應”持續釋放——
在中國將有怎樣的佈局?談及這個問題,多家跨國公司給出了一個共同答案:增加投資。
今年以來,在全球疫情衝擊背景下,全球主要跨國公司紛紛選擇擴大在華投資,新設門店、工廠、研發中心及地區總部等。各領域優質品牌湧入中國,彰顯了其對中國市場、中國經濟的認可和信心。
法國製藥巨頭賽諾菲中國區總裁賀恩霆表示,通過參加前兩屆進博會,收穫了豐碩成果,多個創新藥品在華獲批進一步提速。賀恩霆説,中國不僅是重要的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也是未來全球創新的發源地,預計到2025年賽諾菲將為中國引進25種以上創新藥品和疫苗。
“進博會的如期舉辦,是中國率先在全球控制疫情、經濟長期向好的體現。”寶潔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裁馬睿思説,“在現有8家制造工廠和1家研發中心基礎上,寶潔將繼續加大對中國投資。中國是寶潔最重要的國際市場之一。儘管疫情有短暫衝擊,但在中國的淨銷售額從今年上半年起就開始恢復增長。”
在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蔡司集團展台,參觀者體驗一款蔡司手術顯微鏡。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已成為很多跨國企業的全球重要研發中心,持續擴展、完善其產業鏈供應鏈,有助於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土企業參與國際經貿合作 促進產業鏈深度融合——
“面對龐大的中國市場,我們致力於開展全球互惠共贏合作,共享市場機遇。進博會期間,與多家海外戰略合作伙伴簽約,集聚乳製品優質資源,通過產業鏈融合滿足中國消費者更高品質的需求”,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表示,目前已和進口博覽局成功簽約第四屆進博會,明年蒙牛將加碼展台規模。
如今中國已成為很多跨國公司和產品的最大單一市場,在公認的“機遇之國”,跨國企業紛紛作出“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的堅定選擇,展示出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大氣象。
乘風破浪 打造共贏“窗口”
從持續放寬市場投資准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到出台《外商投資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兑現了“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的鄭重承諾,傳遞了中國全方位擴大開放不動搖的堅定決心。
在利好推動下,企業成本持續下降,市場活力不斷激發。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中國從2018年的第78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31位,連續兩年躋身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快的前10個經濟體之列。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進博會不僅是展示自身競爭力的平台,更是尋求合作共贏的窗口”“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營造更高層次對外開放、鼓勵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進博會既是一個全球性的盛會,也是一個企業參與和分享中國穩健經濟增長機遇的重要窗口”……參展企業的心聲,展現了跨國企業借力進博會深耕中國市場、共享中國機遇的心願。
商務部在進博會期間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032.6億美元,同比增長2.5%,呈現逆勢增長格局。中國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產生活秩序在全球率先恢復,成為全球跨國投資的“穩定器”和“避風港”。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孔福安説,截至11月7日,線上線下合計共有來自64個國家的674家展商、1351家採購商參會,達成合作意向861項。這組數據折射出進博會上中國與世界的高頻互動。
業內人士認為,國際環境的風險挑戰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唯有堅定不移加強開放合作,才能化危為機。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進博會的舉辦有利於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有利於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度融合互動,助力世界經濟恢復增長有重要意義。
“擴大開放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説,“在新發展格局下,我們要辯證認識當前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變化,保持‘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的戰略定力,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站在新起點上,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與世界各國攜手前行、合作共贏,繼續書寫共享機遇、共同發展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