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多留心眼 小心血本無歸

    南方日報訊 (記者/汪棹桴 通訊員/柯貞煊 張毅濤 陳玉敏)利用人們的理財需求,架設虛假投資平台,以“高收益”“利潤豐厚”吸引投資者,最終捲款潛逃。筆者從廣州市公安局瞭解到,近期,廣州市APP投資理財類詐騙警情頻發,已佔到全部電信網絡詐騙警情的7.1%,同比上升1.85倍,成為繼購物交易、代辦貸款、刷單兼職和冒充客服之後的第五大類電詐手法。

    案例▶▷

    跟隨“專家”炒幣兩個月被騙1500萬

    今年8月3日,家住南沙區的邱先生接到一通來自證券客服的電話,對方將他先後拉入股票投資交流羣、投資課程網絡直播間,羣內有“投資專家”進行炒股授課,邱先生聽了一段時間之後,覺得對方講的炒股知識非常實用,預測非常準確。

    於是被深度“洗腦”的邱先生聽從“投資專家”及其助理指示,登錄詐騙團伙搭建的網站,註冊相關賬號開始炒比特幣。謹慎的邱先生一開始只投入了很小的金額,但是這些投資基本都獲得了高額的回報,而且款項也可以提現。

    放下心來的邱先生先後向對方提供的10個對公、個人等銀行賬户充值轉賬人民幣1528.34萬元,準備大賺一筆。直至9月24日,“專家”通知邱先生買漲,但是過了幾分鐘比特幣的指數突然暴跌,邱先生賬户中的所有金額全部虧空。可他查看當天的比特幣走勢,發現並沒有出現這樣的暴跌,這才意識到自己1528.34萬元人民幣投資被騙。

    提醒▶▷

    保持戒心謹記四個“不要”

    據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支隊長彭風華介紹,投資理財類詐騙一般都會將事主拉進各種各樣的投資羣聊,用直播教程對事主進行“洗腦”。他提醒投資者,對超高收益的投資要保持戒心,做到四個“不要”:

    不要被暫時的高利率迷惑雙眼,切勿相信只掙不賠的“買賣”,避免落入網絡投資理財詐騙陷阱。不要輕信互聯網平台上陌生人發佈的薦股、釋放內幕消息之類的信息,不加入全是陌生人的“投資羣”,不輕信“營業執照”,不做“國際盤”,這些都是騙子的慣用伎倆。不要輕易下載陌生人推薦的無法驗證是否合法合規的理財平台,更不要向平台注資,這些都是騙子搭建的非法釣魚網站。不要向陌生的對公、個人賬號匯款轉賬,一旦遭遇詐騙,保存好匯款或轉賬時的憑證,並立即報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20 字。

轉載請註明: 理財多留心眼 小心血本無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