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外匯紓困政策投向小微

更多外匯紓困政策投向小微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印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其中有6項涉及外匯金融服務的措施,以進一步加大對外貿外資領域的支持力度。

為更好服務外貿企業,《通知》將優質企業便利化政策擴大到全國,以便將更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外貿企業納入便利化政策範圍,助力外匯結算“秒申請、分鐘辦”。同時,進一步拓寬結算渠道,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支付機構和銀行,憑交易電子信息為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主體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資金結算服務,促進中小外貿企業擴大出口。

“這條政策的一大亮點就是,突出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明確將中小外貿企業納入便利化政策的紅利範疇。另外,對於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業務,適應小額、海量、電子化的交易特點,進一步豐富結算渠道,降低結算成本,促進外貿出口發展。”外匯局有關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已有21家支付機構和12家合格銀行可憑交易電子信息為貿易新業態提供跨境結算。下一步,將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支付機構和銀行開展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結算業務。

關於便利企業開展跨境融資,《通知》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支持非金融企業的多筆外債共用一個外債賬户;支持企業以線上方式辦理外債登記。同時,進一步便利具有貿易出口背景的國內外匯貸款結匯和購匯償還。“這些舉措主要是為了降低外貿企業融資成本,便於外貿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支持外貿企業從海外獲取低成本的融資。”該負責人對記者説,“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是首次被納入試點範圍。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通知》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完善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服務。“近年來,隨着匯率雙向波動成為常態,如果不能堅持匯率風險中性原則,短期內可能會有收益,但往往是一單盈餘,但下一單可能匯兑損失更大。”外匯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解釋。

外匯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多次通過季度新聞發佈會強調企業要堅持匯率風險中性,做好匯率風險管理。在這方面,一些大型企業已經建立起完整的匯率避險流程,而中小微企業由於缺乏專業的金融人才,對匯率風險或認識不足,或不瞭解、不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匯率避險工具,主動匯率避險意識或意願不高。

“這就對銀行等機構在服務市場主體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外匯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通知》提到要強化銀政企合作,就是通過銀行、政府、企業合作的方式,進一步降低企業參與衍生品交易的成本。

數據顯示,2021年7月至12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已減半收取中小微企業外匯衍生品交易相關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手續費,惠及50家金融機構服務的1.3萬餘家中小微企業,減免手續費260多萬元人民幣,對應1.07萬億元人民幣外匯衍生品規模。據測算,2022年,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免收中小微企業外匯衍生品交易相關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手續費預計超過1100萬元人民幣。此舉將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支持中小微企業更好參與匯率風險管理服務。

除了直接的匯率避險工具外,出口信用保險有望發揮更大的增信保障作用。《通知》提出,要引導保險機構做好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金融服務,進一步提高保險理賠效率。

早在2021年5月,外匯局就會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利用外匯局跨境金融服務平台合作推出“出口信保保單融資”應用場景,平台以總對總方式接入信用保險保單等信息,建立跨部門信息共享、銀企間投保及質押物單證有效核驗、銀行間貿易融資信息實時互通機制,實現政、保、銀、企數據互聯互通,提升企業融資信用,增強銀行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能力,降低融資業務風險,有效增加融資供給,進一步發揮信保的融資促進作用。目前,該場景正在江蘇、山東、廣東等12個地區開展試點。外匯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後續將持續擴大與信保的合作範圍,拓展中小企業綜合保險、小微信保易等險種融資支持,增加企業融資受眾範圍,為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更多途徑。 (經濟日報記者 姚 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3 字。

轉載請註明: 更多外匯紓困政策投向小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