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商辦市場,如何打破信息孤島?
商辦萬億市場規模背後,是明顯的行業發展瓶頸。地產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時代大幕下,商辦地產發展何去何從?
作者 | 黃槍槍
編輯 | 楊銘
幾年前,第一次聽説“商辦”概念時,王洪燕接到的就是“大單”:一位在北京開公司的朋友,打算回重慶開分公司,找到王洪燕,請她幫忙找4000平方米的寫字樓,作為辦公場所。
“該去哪裏找呢?”儘管王洪燕在房產中介行業打拼多年,仍感覺難以下手。最終,即便有其他經紀人幫忙,王洪燕也仍未幫上老朋友。
這種情況進入2022年依然存在。1月初,做醫藥生意的韓林因為房租漲價,想把辦公室從重慶江北嘴金融中心搬出,公司多位員工苦苦尋找兩個月,仍未找到一個合適的辦公場所,被迫續簽漲價合同。
硬幣另一面,是目前市場有大量商辦存量項目難消化。以重慶市場為例,截至2021年12月,寫字樓市場存量為235萬方,公寓存量約195萬方,銷售、租賃交易都存在較大壓力,存量如何去化,營銷策略如何調整,將是一個長期命題作文。
資料圖
“供需錯配”背後,是相比住宅商辦發展時間並不晚。“商辦在中國發展超25年。”3月14日,高德地產總經理馬餘先就對“極點商業”表示,以1997年中國西部第一條商業步行街——解放碑中心購物廣場建成拉開序幕為標誌,商辦市場發展至今總共經歷起步、快速發展和大存量三大階段,逐漸成為僅次於住宅地產的第二大房產市場。
商辦萬億市場規模背後,是明顯的行業發展瓶頸。比如同質化競爭、電商衝擊、數字化程度低、市場信息壁壘封閉、行業分工模糊、高品質渠道團隊缺席等等,都是商辦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造成文章開頭“供需”錯配原因。
地產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時代大幕下,商辦地產發展何去何從?上述亂象、挑戰如何解決?
答案是專業化、數字化服務。重慶市國土資源房屋評估和經紀協會副會長趙傑認為,只有通過專業化、數字化,去推動行業持續變革。“既包括專業經紀機構的介入,也包括行業專業化分工、合作。”
“兩化”推動國內住宅地產經紀行業從混亂無序走向成熟,也在國外商辦市場得到了成功驗證——在美國,CoStar用數字化構建了高速增長核心邏輯,並在2019年躋身互聯網20強。
在國內,截至目前商辦行業還沒有出現一家CoStar,但越來越多從業者已開始探索行業全新進化路徑。其中,就包括深耕住宅市場多年的貝殼——3月14日,貝殼重慶站就召開了“構築新商辦,合作贏未來”發佈會,試圖依託貝殼現有數據資源和渠道,鏈接各方資源,助推商辦行業向專業化、數字化方向進階。
01發力商辦業務三大核心邏輯在貝殼重慶,剛剛成立的商辦業務中心明顯被寄予厚望——發佈會上,貝殼找房西北區域總經理安寧就説,這是自己“兩年來第一個重要發佈會”。
“現在已有10家合作伙伴加入商辦體系,有130位商辦專業經紀人。”王洪燕透露稱。她從2006年進入房產中介行業,從普通置業顧問一路做到鏈家大區總監、大部總,今年1月被任命為貝殼重慶商辦業務中心負責人,組建商辦團隊。
早在2019年,貝殼找房就已上線“商業辦公”頻道,悄然試水商辦行業,但過去幾年一直刻意保持低調,並未進行任何形式宣傳。進入2022年,貝殼為何正式高調進入商辦行業?
從“極點商業”商業瞭解來看,這有多方面原因。
一是作為服務業重要載體,商辦市場在未來仍然有很大空間。特別是住宅樓市經歷密集調控、產業紅利消失之後,未來商業地產發展有何可能,備受外界關注。
根據貝殼研究院數據,近十年全國商辦面積增長率超過10%,年交易規模在四五萬億元。雖然疫情原因給商辦市場帶來一定影響,但隨着城市定位、國家政策、人才引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商辦市場正進入新發展階段。
“商辦物業在批地、辦證、轉讓時均可帶來財政收入,商辦類不動產税費較高,可為政府提供財政支持;從租賃角度看,隨着經濟企穩,租賃市場逐步回暖,空置率將得以改善。”有業內人士就表示,以重慶市場為例,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金融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等政策利好加持下,商業商務領域將迎接新的發展機遇。
商服用地成交面積也可以體現這種趨勢。據前瞻數據中心檢測數據,2019年,全國30個重點城市商服用地成交面積為4128.98萬平方米,成都、長沙、重慶位居前三位。分析人士指出,由於這類新一線城市經濟發展空間較大,所帶動商服用房需求量也會隨之增加,而商辦市場,自然也會隨之增加。
二是住宅市場經紀模式早已打通線上線下,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轉變,但商辦經紀行業卻仍處於傳統游擊隊狀態,作業效率太低,市場信息鴻溝需要縮小。
毋庸置疑,無論是住宅還是商業地產,經紀都是重要一環。從統計數據看,目前全國約75萬名商辦類從業人員,預計2021年佣金規模為527.4億元。但相比住宅市場,兩者不在同一水平——截至2019年,以住宅為主的中介人員規模超過200萬,佣金收入從636億元增至2515億元。
從行業發展階段看,商辦經紀與住宅經紀差異更大。住宅經紀是“一超多強”,“商辦經紀行業處於山頭林立、魚龍混雜階段。”與“極點商業”的對話中,王洪燕認為,一方面商辦經紀行業高度分散,門店和經紀人數量有限,做到一定規模後難以繼續擴張;另一方面商辦經紀人專業化、數字化較低,比如一些數據還是採用線下方式獲取,“供需”雙方存在市場信息鴻溝。
這與商辦業態遠比住宅複雜有一定關係——商辦主要分為商業零售、辦公(寫字樓)兩大類,既面向TO C也面向TO B。其中,商業零售又由商業街、住宅配套商業、購物中心、百貨商場等組成。
“無論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還是重慶、成都等二線城市,商辦房源類型過於多元、行業非標化嚴重。”王洪燕認為,加上商圈區域性特徵明顯,綜合因素導致商辦經紀作業效率低,交易呈小規模地緣化,錄客量、成交轉化率處於較低水平。
三是從客户需求看,新經濟等產業崛起,推動商辦市場邏輯發生重大變化,客户和過去有了很大不同,對商辦軟硬件有着更高的數字化需求,倒逼行業向數字化方向升級。
“幾年前接觸的客户多為傳統行業類別,以製造、地產、貿易等中大型企業和公司為主。”博茂房地產經紀有限責任公司經紀人楊磊稱,近年來智能、泛文化、多產業融合、大數據等概念逐步滲透到商業地產,這種類型客户開始成為商辦市場需求主力。
這種大背景下,企業對辦公環境軟硬件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僅是新型寫字樓、商業園區模式受到關注,也對智能化有着明確要求。甚至,很多時候還有個性化的潛在需求。
可以看出,新產業、新市場、新趨勢推動商辦行業變局同時,也意味着商辦交易中介會變成一門好生意,甚至有望成為貝殼增長重要曲線。“貝殼門店經紀人經常能接到商鋪、寫字樓業務,只是以前將它分配給鏈家、德佑以及貝殼ACN機構裏的其他經紀品牌,現在將商辦流量匯聚,成為單獨的業務部門,也在情理之中。”觀察人士指出。
02商辦市場也需要打造“樓盤字典”國內對商辦中介交易探索並不算晚。2015年,商辦O2O賽道創業成為熱潮,超過10家企業涉足商辦O2O領域,傳統地產巨頭、中介以及新興互聯網公司紛紛加入戰局,搶佔這一萬億級的商辦市場“藍海”。
這些探索都很難稱成功。“大多數商辦O2O平台模式大同小異,無非是賺取佣金以及衍生服務費。然而這是一個非常低頻的生意,需要與行業長期共同發展才能成功。”市場觀察人士説。
這意味着,2022年面對商辦趨勢變化,更要求從業者清晰洞察並深刻理解變化,才有可能找準着力點,打造出商辦“新物種”。“簡單來説,就是需要有他人難以複製的核心競爭力。”
CoStar外界難以複製的核心競爭力,是看得見的時間沉澱、獨家地產數據,兩者疊加後的技術優勢——建立了全美最大的商業地產數據庫,監測超88億平方米商業地產建築,記錄每一個房間從建設、出租、出售,到拆除的每一次狀態變化。
在國內,貝殼模式意味着做的是雙邊撮合生意,現在既不會親自下場做經紀門店,也不會親自下場去買樓——但用專業能力、數字化能力打好地基,提高核心競爭力仍未改變。
“貝殼商辦主要負責加盟品牌運營,提供獨立商辦DE系統、專業團隊賦能、共享資源等運營支持和專項業務服務。其業務範圍涵蓋寫字樓租售、商業新房銷售、車位買賣、商鋪租售、廠房及倉儲租售等多樣商業地產服務。”王洪燕介紹説。
從上述業務範疇來看,最核心、最讓外界關注的,是貝殼如何為加盟商、合作門店提供商辦系統、專業團隊賦能、共享資源。
“在住宅市場,貝殼成功基礎是樓盤字典,ACN是形成網絡效應的核心,兩張網協同成為構建超級護城河的關鍵。”觀察人士説,對貝殼而言,要把住宅領域成功經驗複製到商業地產,更需要在商辦市場打造“樓盤字典”和ACN網絡。
貝殼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王洪燕就對“極點商業”稱,在商辦DE系統中,樓盤字典是其中支撐關鍵。“目前商辦、住宅在樓盤字典數據中未那麼區分,也早有了一些房源數據積累。但客觀來看,想將商辦房源數據,做到住宅那樣豐富還有很多困難和挑戰,還需要很多時間。”
在貝殼,無論是樓盤字典,還是ACN合作網絡,都必須建立在房源信息真實共享的基礎上。現實難題是,商辦領域信息化水平太低,幾乎難以看到數字化痕跡,商辦和住宅業態的巨大差異,也會讓房源數據更難。
“住宅小區比較集中化,用途單一。但商辦房源非常分散,供需要求又非常多元,一些物業是用Excel表統計房源,一些樓宇已進行用途改造,一些地址、名字、房間號頻頻更換,有的已經出售、出租未及時更新。”在2019年成為商辦經紀人的楊磊看來,商辦一手真實房源的難度,可能是住宅的好幾倍。
來源:攝圖網
相比真實房源數據庫建立,中後台能力——商辦DE系統的搭建,以及商辦專業領域的服務能力,在以前沉澱上搭建或許相對簡單一些。
“貝殼已經開發出一套商業地產經紀業務SaaS系統,也擬定了貝殼商業的服務者標準。”王洪燕希望,貝殼商辦能在深耕房源數據庫,打好數字化地基,而後通過專業化的運營團隊和服務保障,連接各方資源,建立人、房、客合作網與規則,推動行業共同發展。
“從0到1是最難的,現在我們還是起步階段的0,最重要的是不斷積累一手真實商辦數據,在核心產品和能力上下功夫。”王洪燕坦承,截至目前自己團隊並不龐大,但卻可以依靠整個貝殼能力、資源,快速推動商辦市場落地。
03專家級經紀人與打破信息孤島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直營型經紀團隊、門店組建,還有十家渠道商,以經紀公司的身份,加入了貝殼重慶站商辦體系。
這並不衝突。在貝殼內部人士看來,貝殼商業目標,是服務好經紀公司和經紀人。“目前商業地產經紀公司一般只有幾十人,意味着其房源資源、客户資源有限,轉化效率很低。但他們的優勢是熟悉市場、行情、企業選址等等。如果能與貝殼體系所沉澱的海量資源相匹配,那麼雙方是互補,而不是衝突。”
從經紀人角度看,以重慶市場為例,根據高德地產總經理馬餘先透露的數據,寫字樓租賃類大概1000多人,商鋪分銷類企業人員大概3000人,報銷及純代理企業人員規模大概1000人,合計約5000商辦從業人員。
“寫字樓交易種類多元、數量大、價值高,但是低頻,很可能一年都難以成交一兩單。平均下來每個月收入並不高,不如很多住宅經紀人。”楊磊所在渠道公司專做商辦地產行業,目前只有39位經紀人,基本都是與寫字樓合作,客户只集中小範圍區域,遇到自己不熟悉業務也無從參與。
來源:攝圖網
最近,在公司成為貝殼商辦首批合作方後,他開始迫不及待想將生意開拓得更遠——甚至,已計劃從區縣,其他省市挖掘房源、客源。
“聽説加入貝殼體系,可以與重慶數萬經紀人進行合作,每一位促成交易達成參與者都可以參與分傭,那麼即便我不擅長某個環節,收入或許也會大大改觀。”除了收入,楊磊還希望藉此機會,對自己職業生涯有一個長期規劃。
“我的希望,是成為一名專家級的商辦經紀人。”楊磊説。
在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中,商辦經紀人相比住宅經紀人,進入門檻高出許多,知識儲備也更為系統,僅有1.3萬人拿到了專門從事商業地產、擁有“認證商業投資地產會員”(CCIM)的資格。成為CCIM會員後,除了得到業界高度認可,從收入水平對比看,商辦經紀人年薪達到8.5萬美元,而住宅經紀人年薪僅為3.93萬美元。
中國150萬名房產經紀人中,僅有1萬人為商辦領域的專家。“收入、社會地位都和美國有差距,需要在行業共同推動下,讓經紀人成為受尊敬的職業。”
而對渠道而言,還希望商辦市場早日利用數字化手段打破信息孤島。同時,鑑於商辦市場多元化、複雜特性,又能有效去填補商辦市場數字工具方面的空白。
從“極點商業”瞭解看,這是當前諸多合作方對貝殼的標杆期望。“當前商辦市場渠道團隊規模很小,選擇範圍有限,很難贏得樓宇信任,難以勝任長期大規模合作。”一位渠道商説。
“此前商辦市場像20年前的住宅市場一樣,虛假信息過多,數據更新也很不及時。”上述渠道商就希望,能有專業機構和團隊,為他們提供多層信息、分析、營銷服務,創立準確、全面的標準化數據,儘量填補信息鴻溝,“消減與客户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這是商辦行業走向透明化、專業化、規模化的關鍵。從商辦產業鏈各方表態來看,這同樣也是解決“供需”錯配很重要的方式。
比如,從需方來看,可以通過專業的數字化工具,及時訪問、查詢、分析、對比商辦業態,做出更準確的投資決策。從商辦業主來看,也可以及時調整租賃、售賣策略,加強與目標的有效對接,提高去化效率。
如果從1997年算起,商辦行業已歷時25年,卻一直未迎來春天。當房地產行業整體調速換擋,商辦行業能否抓住市場變局需求,書寫屬於自己的時代故事?
這一切,不僅需要貝殼在核心產品、能力下更多功夫,還在於各方如何不斷深化對商業地產場景的理解。“商辦市場規模仍然會不斷增長,機會無處不在。這也需要更加開放的信息溝通渠道、專業化的分工與合作以及規模化的高品質渠道運營作為支撐。”貝殼找房西北區域總經理安寧就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