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周來,歐元區工資螺旋式上漲的前景一直是保守派央行官員的主要話題,他們呼籲歐洲央行放緩刺激措施。
人們擔心的是,現在的高通脹,即使是暫時的,也會促使企業提高工資,從而通過增加消費需求而使通脹永久化。這種物價飆升的推動是非理性行為,工資-物價螺旋上升在過去曾將通貨膨脹推至意想不到的高位,尤其是在20世紀70年代。
這可能會使通貨膨脹率頑固地保持在歐洲央行2%的目標之上,可能會迫使歐洲央行在實行多年前所未有的刺激措施之後,通過收緊政策將經濟拉回現實。
德國央行行長Jens Weidmann表示:“企業對勞動力短缺的抱怨顯著增加,尤其是在德國,但我們的歐洲鄰國也是如此。未來,勞動力市場上的這種緊張局勢可能會讓僱員和工會更容易推動工資顯著提高。”
但從實際工資數據到勞動力市場趨勢或工會要求,幾乎沒有證據支持這些擔憂。
工資增長依然乏力,儘管數據可能受到疫情的扭曲。大量的休假計劃和隨着經濟的關閉和開放而出現的就業劇烈波動,使得人們很難確定勞動力市場的健康程度到底如何。不過到目前為止,工會對明年工資的要求並不令人滿意,尤其是考慮到目前4.1%的通貨膨脹率。
在這方面,歐洲與美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於企業在工人嚴重短缺的情況下提高工資和福利,美國上一季度勞動力成本漲幅為2001年以來最大,這預示通脹將在一段時間內上升。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經濟學家稱,到目前為止,德國的大多數合同工資漲幅似乎都在1.5%至2.5%之間,這可能實際上太低了,無法將通脹率維持在2%;而德國可以説是歐盟最強勁的勞動力市場。這主要是因為工會現在越來越重視非工資福利,包括更多的休閒時間和增加工作保障。
經濟研究所IMK專家Sebastian Dullien表示:“今年迄今為止,我們看到的工資協議並未表明,目前德國的工資發展正帶來更高的通脹風險。正在進行的薪資談判可以説是温和的,特別是當你把它們與疫情之前提出的要求相比時。”
事實上,在疫情之前,歐元區的勞動力成本增長在2%到3%之間,不過通貨膨脹仍然低於歐洲央行的目標。
目前,歐洲勞動力市場也尚未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就業率仍低於疫情前的水平,工作時間減少了4%等,所有這些都表明仍有大量的勞動力閒置。一些人甚至認為,在疫情重創家庭之後,工資增長將受到歡迎。
歐洲央行執委會成員Fabio Panetta表示:“如果我們看到明年薪資出現一次性上漲的跡象,我們不應感到驚慌。在中期內,我們希望看到單位勞動力成本上升。”
德國即將上台的政府可能會大幅提振通脹。他們將最低工資提高約25%至每小時12歐元的計劃可能會推動全體工人工資上漲,這一舉措遭到德國央行的嚴厲批評。該行通常不會討論政治決策。報告稱:“最低工資標準的大幅提高,將對較低工資等級產生顯著影響,對較高工資等級產生不可忽視的溢出效應。”
最後,經濟遠非達到健康。新一波疫情正迫使歐洲各經濟體限制經濟活動,這可能會再次擠壓服務業,並給經濟增長造成下行壓力。因此,就目前而言,工資快速上漲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證據仍更傾向於一個更良性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