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一番三方激戰後,被泛海控股擺上貨架的民生證券即將擁有新的歸宿。令人意外的是,此次民生證券35億股花落國聯集團,而並非先前曝出的兩位“明牌”意向者浙商證券和東吳證券。對於國聯集團而言,因其已“入主”國聯證券,或許其更多的是看中民生證券的優勢之一投行業務。除此之外,在證券行業“一參一控”要求下,民生證券和國聯證券是否整合也同樣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時隔1個月後,民生證券股權拍賣塵埃落定。
3月15日,據京東司法拍賣平台顯示,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34.71億股股權(約佔總股本的30.3%)由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聯集團”)競得。在起拍價58.65億元的基礎上,最終成交價為91.05億元,溢價55%。
這也意味着國聯集團將坐上民生證券第一大股東之位。而其同樣也是國聯證券的第一大股東,直接和間接持股比例也超30%。
換句話説,國聯集團有望控股民生證券以及國聯證券,但這可能與證券公司“一參一控”政策相違背,因此業內人士普遍預計民生證券和國聯證券後續可能會整合在一起。
國聯證券第一大股東拿下民生證券
民生證券迎來新東家。
3月15日,民生證券35億股競拍最終落槌,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以91.05億元將這部分股權收入囊中。
等經過監管考核等相關程序後,國聯集團將正式成為民生證券的第一大股東。
據悉,今年2月份泛海系由於自身危機,不得不將民生證券34.71億股股權擺上貨架,起拍價為58.65億元,保證金5億元。
而券商牌照向來吃香,因此在泛海控股拍賣民生證券之日,覬覦後者的買家也不在少數。除了財大氣粗的國聯集團之外,還有東吳證券、浙商證券。
從這個拍賣過程來看,歷經三個小時,162次出價、157次延遲,最終的拍賣價相比加較起拍價,溢價幅度約為55.24%。
從接盤方來看,資金強悍的國聯集團背景極為強大,其背後是無錫國資委。從財務狀況來看。2022年該集團完成營業收入24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7億元。截至2022年末,集團總資產1820億元,淨資產51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拿下民生證券的國聯集團還是“小中信”國聯證券的第一大股東,其持有後者19.21%的股權,且通過國聯信託間接持有國聯證券9.6%的股權,總的持股比例超過30%。
對於民生證券,國聯集團也是志在必得。據悉,國聯證券股東方和無錫市政府給予其高度支持。坊間傳聞,國聯集團準備了百億元資金。
國聯證券大股東接盤意在何為?
國聯集團不惜掏出91億元奪得民生證券第一大股東之位的原因或許並非盯上民生證券的牌照,畢竟其已纜入國聯證券,更關鍵的或是在於民生證券本身。
從業績來看,其不失為一份優質資產。據公司年報數據顯示,營收從2019年的26.88億元步步增長至2021年的47.26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樣從2019年的5.32億元翻倍增長至2021年的12.2億元。
而民生證券的營收與淨利潤比國聯證券還要高。據公司年報數據顯示,國聯證券的營收從2019年的16.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9.67億元;歸母淨利潤則從2019年的5.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8.89億元。
除業績外,國聯集團盯上的還有民生證券廣為人知的王牌業務--投行。正如開源證券表示,中小券商通過外延併購有望彎道超車,實現規模效應和業務互補。競拍民生證券利於提升收購方投行和零售業務優勢,同時獲得控股權。
確實,自2016年以來投行業務大放異彩,手續費淨收入從2016年僅6.1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高達20.31億元,5年增幅高超231%。
即使在行業內也十分耀眼。中證協數據,民生證券2016年投行業務收入排名位列行業第30位,時至2021年已位居第8位。不僅如此,2020-2022年連續三年民生證券股票主承銷收入連續躋身行業第7位。截至3月13日,民生證券IPO儲備項目56單,居於行業第4。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聯集團合計持股國聯證券的比例同樣超過30%。企查查顯示,國聯集團是國聯證券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9.21%;而國聯集團持股69.9%的國聯信託,持股國聯證券的比例為13.78%。這也意味着國聯集團將控股兩家券商,可能不符合監管規定證券行業“一參一控”的要求。
業內人士也紛紛表示,在“一參一控”的要求下,民生證券和國聯證券整合的概率較大。假設這兩家券商整合在一起,無疑提升整體實力和行業排名。
事實上,國聯證券一直懷有“收購夢”。將時間倒回2020年9月,國聯證券意欲通過股權受讓以及換股的方式“吸收”國金證券。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國聯證券國金證券“聯姻”一事便以失敗而告終。
“小中信”的煩惱
國聯集團大手筆拿下國聯證券的舉動,與近幾年國聯證券瘋狂併購的動作相契合。
縱覽國聯證券的發展歷程,這家券商自2019年就走上了瘋狂擴張的道路。
從國聯證券當時的動態來看,在國聯證券重啓IPO之前,高管團隊進行過一次大換血。據悉,國聯證券的董事會秘書王捷、首席信息官汪錦嶺、副總裁兼首席財富官尹紅衞和首席風險官李欽都曾在中信證券就職。
同時,有着“打工皇帝”之稱的葛小波成為國聯證券新的執行董事、行政總裁。中信強將雲集,因此國聯證券有着“小中信”之稱。
在“中信系”把關下,國聯證券的發展駛入了快車道。登陸A股之外,外延式的併購成為國聯證券發展的主基調。
除了試圖吸收國金證券之外,其還對公募牌照虎視眈眈。
2020年9月末,國聯證券公告,與法國洛希爾銀行訂立股權轉讓協議,擬以1.15億元收購中海基金的25%股權,不過2021年6月份這個收購計劃因中海信託攔截而折戟。
此後,對公募基金垂涎已久的國聯證券改弦易轍。去年4月份,國聯證券稱將出資10億元設立全資資管子公司,投資標的名稱暫定為國聯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該子公司擬主要從事證券資管業務,並申請公募牌照。
在今年還欲掏出30億元拿下中融基金。
瘋狂擴張之外,國聯證券還頻繁募資發展業務。今年3月份,國聯證券70億定增項目再進一步,其最新一版定增申報稿被公佈,且相關文件被受理。
而在此前,國聯證券有過兩次募資。2020年7月首發上市募資額為20億元,2021年9月定增募資50億元,涉及金額合計70億元。
算上今年70億元的定增,合計募資額預計140億元。
從資金用途來看,幾乎都流向了信用交易業務和自營業務。業務之外,70億元定增中,還有部分資金用於償還債務。
需要注意的是,國聯證券壓押注的信用交易業務出現下滑。根據國聯證券70億定增申報稿,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9月,其利息淨收入分別為4.97億元、3.06億元、2.16億元和0.89億元,其中信用交易業務的利息淨收入分別為2.83億元、2.39億元、3.18億元和2.35億元。
瘋狂擴張也引起了一系列的問題。
截至今年9月份,國聯證券資產規模為688.07億元,總負債超過521億元,賬面現金僅106億元。從業績來看,去年前三季度,國聯證券歸母淨利潤為6.44億元,同比下滑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