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日本的供應鏈窘境

英國《金融時報》6月7日文章,原題:日本的供應鏈窘境作為一個嚴重依賴化石燃料的國家,日本實現“碳中和”的路徑仍與全球潮流背道而馳。這個資源有限、對待核能愈發謹慎的島國,似乎並沒能抓住新能源轉型的風口。其若不能積極減少供應鏈的碳足跡,終將使自身陷入全球競爭劣勢的窘境。

以日本引以為傲的汽車產業舉例,其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豐田就因消極轉型、過度保護其混合動力技術遭到外界廣泛批評。儘管如此,豐田依舊堅持“電動車不是碳中和的唯一途徑”的理念。對此有觀點認為,像豐田這種龐大企業的轉型難點來自日本能源行業所處的整體環境。“日本必須在十年內將其已經成功運行了120年的產業系統整體更新。這是一個大工程,僅憑一家企業做不到。”

英國《金融時報》:日本的供應鏈窘境

當地時間2023年5月18日,日本廣島,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展示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電動汽車。(視覺中國)

在日本其他行業,一些企業還“另闢蹊徑”,嘗試通過制定新的環境指標定義減少碳排放的貢獻。比如松下、日立等公司就通過以提供節能產品和服務的方式來避免被傳統減排體系量化考核。批評人士認為,自定義新措施的方式只會分散企業的注意力,使其無法真正減少在運營和供應鏈中的碳足跡。

除了本土企業和大環境政策不同步,日本政府也一直在推動獨特的以不犧牲經濟增長為前提的能源轉型及氣候戰略。例如將氨能視作減排新救星,認為“氨經濟”有機會改變能源行業的脱碳規則。

這一想法遭到其他大國批評,反對方認為日本給氨貼上低碳標籤對淨零轉型沒有實際意義。考慮到日本“氨脱碳”戰略的戰線長度,這意味着現有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能源體系面臨延長使用的風險。如果日本想將自己定位為可靠且供應鏈友好的跨國合作伙伴,那麼在迎合保護全球氣候方面的努力就不該與主流背道而馳。(作者是稻垣加奈,李銘哲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29 字。

轉載請註明: 英國《金融時報》:日本的供應鏈窘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