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宣教司司長劉友賓
介紹,全國碳市場啓動一年來總體運行平穩,第一個履約週期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5億噸,是全球覆蓋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全國碳市場是落實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引擎。全國碳市場於2021年7月16日正式啓動上線交易。劉友賓介紹,第一個履約週期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5億噸,是全球覆蓋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啓動一年來,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截至2022年7月15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94億噸,累計成交額84.92億元。
劉友賓表示,碳市場激勵約束作用已初步顯現。通過市場機制首次在全國範圍內將碳減排責任落實到企業,增強了企業“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低碳發展意識,有效發揮了碳定價功能。全國碳市場成為了展現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窗口,不僅是我國控制温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工具,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建立碳市場提供了借鑑,同時為促進全球碳定價機制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他指出,建設全國碳市場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是一項從無到有的開創性事業,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堅持全國碳市場作為控制温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持續強化全國碳市場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積極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出台,並完善配套交易制度和相關技術規範。強化數據質量監管力度和運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公開和徵信懲戒管理機制,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同時,持續強化市場功能建設,逐步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範圍,豐富交易主體、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鑫
編輯/熊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