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題太難了,太難了……我不會做! ”伴隨着尹正式的吶喊,公司高管果斷刪掉了這道難以回答的問詢問題。
這一場景未必完全真實,但在一家IPO企業身上卻發生了類似的故事。
近日,久盛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久盛電氣”)和保薦代表人雙雙收到深交所監管函,監管函中,交易所怒斥,企業在首輪迴復問詢時,不僅只披露了與非關聯方的資金拆借,未披露與關聯方的資金拆借,竟然還擅自刪除了交易所問詢的有關疫情應對措施的問題,未對該問題進行回覆。
而久盛電氣是一家準備在創業板上市,並將於3月18日上會的IPO企業。
久盛電氣能否應對交易所問詢的難題,我們尚未可知。另外,IPO日報還發現,久盛電氣的部分董事和高管曾任職第一大供應商的關聯公司多年。
和保薦代表一起收監管函
3月10日,深交所公告顯示,久盛電氣和保薦代表人雙雙收到監管函,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久盛電氣申報稿有關關聯交易的信息披露存在多處錯漏,與實際情況不符。
具體來看,申報稿顯示,久盛電氣分別於2017年、2018年向控股股東迪科投資拆入資金2260萬元、1250萬元。
而久盛電氣在更新財務資料時對招股説明書相關數據進行了更正,包括將上述拆入資金金額更正為2760萬元、1295萬元,並補充披露了2018年公司向實控人張建華及其配偶鄭鈺華拆入資金635萬元,以及公司2019年向關聯方池州市新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銷售商品556.17萬元。
IPO日報發現,這並不是久盛電氣首次遺漏關聯交易。比如2016年4月,在新三板掛牌的久盛電氣發佈公告稱,經公司自查,2015年度公司與關聯方存在一些即借即還的短期資金拆借行為,未及時履行決策程序並未及時告知主辦券商,未按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情形。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拆借時間較短,但這部分遺漏的金額合計高達2600萬元,而久盛電氣2015年歸母淨利潤也才3414.28萬元。
遺漏關聯交易摘要,數據來源:股轉系統
二是,久盛電氣未按照審核問詢要求進行回覆。深交所首輪審核問詢問題2和問題9中,分別要求久盛電氣補充披露報告期內與相關方資金拆借的情況、對疫情影響採取的應對措施及有效性等,並要求保薦人發表核查意見。
而久盛電氣在回覆問題2時,僅披露了與非關聯方的資金拆借,未披露與關聯方的資金拆借。在回覆問題9時,久盛電氣刪除了有關疫情應對措施的問題,未對該問題進行回覆。直至深交所所後續問詢後,久盛電氣才補充披露相關情況。
監管函摘要,數據來源:深交所
對於上述問題可能造成的影響,某知名券商高管對IPO日報表示,看起來金額不是很大,問題不算特別嚴重。不過,還是會對上會有不利的影響。
與第一大供應商有淵源
除了收到交易所的監管函,久盛電氣本身還存在不少問題。
據瞭解,久盛電氣於2009年12月在新三板掛牌,其主要從事防火類特種電纜以及電力電纜等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
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久盛電氣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12億元、12.31億元、12.56億元、5.19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054.12萬元、6479.33萬元、8000.44萬元、3305.75萬元。
久盛電氣雖然報告期內業績呈上升趨勢,但其研發費用卻持續下滑,報告期內分別為3188.55萬元、3040.31萬元、2894.25萬元、1365.42萬元。
同期,久盛電氣合併報表負債率均高於70%。
某券商研發部的高管對IPO日報表示,一般來説,資產負債率超過70%,企業就可能面臨債務償還擁堵的風險。毛利水平要跟上,負債利息要能被完全覆蓋,才能抵抗風險。
截至報告期期末,久盛電氣一共有6個商標,其中5個處於抵押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久盛電氣的部分董事和高管與公司第一大供應商淵源頗深。
除2017年以外,湖州久立電氣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湖州久立”)均為久盛電氣第一大供應商,報告期內的相關金額分別為1.78億元、2.58億元、3.84億元、1.39億元,佔採購總額的19.96%、25.29%、36.77%、32.89%。
久盛電氣現任董秘範國華曾在湖州久立的“兄弟”公司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證券事務代表,任職時間為2007年7月至2012年3月。
董秘摘要,數據來源:上會稿
久盛電氣實控人張建華,出生於1970年2月,目前控制久盛電氣67.56%的股權。張建華在1989年9月至2014年4月期間均在湖州久立的關聯方任職。
IPO日報初步統計,除上述兩人外,久盛電氣董事沈偉民、董事兼副總經理張水榮、董事周月亮、監事姚坤方、副總經理方純兵、副總經理王建明、總工程師羅才謨等均曾在湖州久立的關聯方任職。
不過,湖州久立在申報稿中並未被久盛電氣認定為關聯方,相關交易也不認定為關聯交易。
實控人摘要,數據來源:申報稿
關於監管函可能造成什麼影響,研發費用為何連續下降,以及公司相較湖州久立的其他客户是否存在優勢等問題,IPO日報向久盛電氣發去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END
記者 鄒煦晨
編輯 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