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億邦動力(ID: iebrun),作者馬志學,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美國四家科技巨頭,谷歌、蘋果、亞馬遜和臉書,剛經歷完新一輪的反壟斷調查。
從歷史經驗看,反壟斷調查往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最嚴厲,也是真正對平台巨頭傷筋動骨的處置,無疑是拆分。
歷史這條長河,在去年9月份,來到一個節點,捲成一個漩渦。
大洋彼岸,一向割別人韭菜的互聯網科技巨頭們,此時更像是韭菜。
面對“超級平台”,世界各國反壟斷機構,正在醖釀一場風暴
谷歌、蘋果、亞馬遜和臉書,這些近20年(臉書成立16年)發展起來的科技公司,逐漸成長為“超級巨頭”。
他們藉助科技和創新手段翻起的滔天巨浪,使其經濟規模、公司市值和影響力成指數級增長,業務版圖還在擴大,觸手更是伸向敏感領域。
01 反壟斷正在形成“國際氣候”美國眾議院反壟斷小組委員會,在結束對谷歌、蘋果、臉書和亞馬遜四家科技公司為期15個月的調查後,一份長達440頁的報告,擺在了大眾面前。
這份近440頁報告裏,指出包括谷歌、蘋果、臉書和亞馬遜在內的幾大科技巨頭,正在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消滅競爭、扼殺創新,這極大地損害了美國科技領域的市場生態。
美國國會認定谷歌、蘋果、臉書和亞馬遜在關鍵業務領域擁有“壟斷權”,濫用了市場上的主導地位。
這意味着以上四家公司,將接到高額罰單,甚至有被拆分的風險。至此,他們坐不住了,紛紛開始自我“洗白”。
先看谷歌,根據反壟斷小組調查顯示,作為世界上應用最廣的搜索引擎,谷歌長期以來都存在“通過在搜索結果裏優先展示自己的產品來打擊競爭對手”,進而使一切谷歌系或與谷歌存在利益關係的企業能夠在市場競爭中獲取到優勢地位。
對谷歌的指控是竊取其他網站內容,谷歌發聲明則稱,“自己的競爭是公平的”。
至於蘋果,iPhone商店是整個IOS系統的應用生態圈,無論是開發者,還是用户,在蘋果公司面前,都沒有話語權。
所以對蘋果的指控就是主導應用程序市場,蘋果的答覆非常剛硬,“強烈反對”。
對臉書的指控是主導社交媒體市場,利用收購打壓競爭,臉書則將自身的成功上升到事關“美國夢”實現的層面。
對亞馬遜的指控是利用第三方賣家數據謀利,亞馬遜方面甩數據表示,“自己只佔全球零售市場不到1%份額”。
這份報告結尾,還給美國國會開出了一劑猛藥。
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直接對美國的《反壟斷法》進行修改,從而減緩行業內形成寡頭一家獨大局面的速度;二是給予聯邦政府把已經形成的寡頭企業,人為進行分拆分拆或業務剝離的權力。
美國媒體統計了CEO們被問到問題的數量,結果顯示,扎克伯格被問到62個問題,貝索斯被問到59個問題,庫克被問到35個問題,皮查伊被問到61個問題。
我們以被問到問題最多的臉書為例,來詳細梳理下各方觀點:
12月9日,美國46個州和聯邦政府一道向社交媒體巨頭臉書發起了兩份訴訟,指控其濫用數字市場中的支配地位,從事反競爭行為。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可能會要求臉書剝離包括Instagram和Whatsapp在內的資產,從而將公司進行拆分。同時,各個州政府也在呼籲必要時分拆公司。
8年前,Facebook宣佈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Instagram;6年前,Facebook又宣佈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Whatsapp。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這兩項收購沒有遇到任何阻礙。
而12月9日,紐約總檢察長Letitia James在新聞發佈會上認為:“近10年來,臉書利用起支配地位和壟斷力量壓制了更小的競爭對手,扼殺了競爭。通過使用大量的數據和金錢,臉書壓制了和阻礙了它們認定的潛在威脅。”
對此,臉書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Jennifer Newstead在一份聲明中稱:“本案中最重要的事實、也是委員會在其53頁的訴訟中沒有提及的事是,很顯然這些併購多年前就已經完成。政府現在想要重新來過,就向美國企業發出令人畏懼的警告,即永遠沒有最終的買賣。”
FTC前主席William Kovacic則表示,美國併購法案中,沒有任何內容表示一家機構過去的決定不能被質疑,從而使交易能避免未來的審查。儘管監管機構當時沒有反對臉書當時的收購,但監管機構也有權根據出現的新情況,來改變他們的想法。
面對質疑,美國互聯網巨頭的態度出奇的一致:我沒有,我不是,我有夢,別瞎説。
毋庸置疑的是,全球佔據優勢市場地位的科技巨頭,都在面臨越來越嚴厲的反壟斷監管。
當下美國,在反壟斷大背景下,科技巨頭們,日子難捱。
當然,幾場聽證會是無法撼動這些科技巨頭公司的市場地位的,但也不代表聽證會無用。
美國聯邦政府對整個科技領域所採取的反壟斷措施,反映出美國占主導地位的科技公司不能再肆無忌憚,高枕無憂的野蠻發展了。
這場反壟斷風暴,影響的不止美國。
12月15日,歐盟公佈《數字服務法》和《數字市場法》,旨在遏制大型網絡平台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其中歐盟自2017年至2019年連續三年對谷歌進行反壟斷處罰,累計金額超過90億美元。
現在針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國際氣候”正在形成。
未來中國市場,可能會成為繼美國、歐盟之後的反壟斷第三區。
02 科技公司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商業巨頭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現象,興起於20世紀20年代。
在過去一個世紀中,美國商業史最重要的發展路徑就是圍繞資本主義市場,將自由的商業活動視為企業發展和創新的動力所在。
以美國為例,家族企業是美國商業巨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商業團體通過維護其在家族、地方和全國的權力網絡,延攬人才、捍衞利益和推進創新。
商業的核心就是利潤,但利潤是非常寬泛的概念。
短期意義上是賺錢,衡量的標準就是營利能力;長期角度出發,比賺錢更重要的是維繫組織的總體性和持續性,這樣就可以保證巨頭的競爭優勢。
時下互聯網科技領域催生了許多科技類巨頭,目前的中國和美國是全球有兩大科技創新高地。
截至2019年,全球共有494家“獨角獸企業”,總估值12萬億人民幣,分佈在全球24個國家的118個城市。
中國企業206家、美國企業203家,佔據全球“獨角獸”80%以上。中國北京憑藉落地有82家上榜企業總部,領先舊金山,成為全球“獨角獸之都”。
其實,中國除數量上已成為“獨角獸企業”第一大國外,在其他領域也頗具亮點。
如,排名前十的公司佔全球“獨角獸企業”總估值的31%,它們均來自美國和中國。排名前三的企業均來自中國。
他們分別是螞蟻金服估值1萬億人民幣、字節跳動5000億人民幣、滴滴出行3600億人民幣。
具體來看,數量第一的是電商領域,共計68家企業上榜,其中34家來自中國;17家來自美國;還有5家來自德國。
中國的獨角獸企業具有成長快、範圍廣、爆發集中,投資者行業集中的特點。獨角獸企業的爆發顯示了中國整體創新實力的提升,而這些企業往往成為引領產業新形態發展的牽頭者,發展自身同時促進上下游產業更甚跨界產業的發展,拉動區域經濟,成為新經濟強大支撐力一份子。
有意思的是,雖然商業巨頭亞馬遜已成長為全球領先的電商平台,但仍有很多電商初創企業,在這個領域同巨頭們展開競爭。
例如,韓國知名在線零售商Coupang、美國電商平台Wish和中國的車好多集團,均以大約600億人民幣的估值成為最值錢的電商“獨角獸”。據悉,上榜電商平台的總估值約為1475億美元,佔全球“獨角獸企業”總估值的9%。
數量第二的是金融科技領域,仍以中國和美國最多,分別有22家和21家。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普遍估值較高,上榜的56家企業總估值約3760億美元,佔全球“獨角獸”總估值的22%。
雲計算領域,美國有32家,其次則是中國和以色列分別有5家和4家;該行業最貴的“獨角獸”是美國企業軟件公司Infor,估值是350億人民幣。
在人工智能領域則仍是美國、中國數量領先,分別有20和15家企業。其中估值靠前的,是美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Argo AI、機器人公司UiPath,均為500億人民幣;而中國的商湯科技和曠視科技則以400億和300億人民幣的估值緊隨其後。
不論傳統企業巨頭還是科技巨頭,它們的有序發展都為經濟與社會帶來積極影響,帶動財富增長、物質繁榮、技術和理念的創新。
所有的創新都是雙刃劍,有利有弊,利弊相交。
在市場層面上,近十年科技巨頭的高速發展,讓各國中小企業、消費者對巨頭們擠壓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破壞消費者權益的“小動作”心生警惕。
在歷史層面,人類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完全意義上的自由市場,從古至今,市場總是受到各種權力的約束和管制。
反壟斷專家表示,互聯網反壟斷難題最終歸結為兩個方面:價值問題和操作問題。
如果過度競爭造成了公司壟斷,那麼,具體的量化方面,如何去建立一個標準,這非常重要。
判斷企業是否有壟斷行為,主要看兩點,定價權和排他性。
首先需要界定市場,分析否存在支配地位,在確認具有支配地位的前提下,還要證明其存在濫用壟斷地位的行為,如果存在濫用行為,並且對市場競爭造成損害,企業便涉及到了壟斷問題。
相對具有創新和迭代基因的高科技企業來看,競爭行為與壟斷行為之間的邊界始終難以界定,邊界非常模糊。
這就對監管方提出了課題,如果能夠儘早確立壟斷行為的評判標準,對於整個行業來説,都是一件好事,這是價值問題。
在具體執行層面,還會遇到操作問題。
比如上世紀,IBM曾被控壟斷計算機市場,最終司法部撤銷了案件;Intergraph公司起訴英特爾公司壟斷,最終也被宣佈罪名不成立;比爾蓋茨對於自家的微軟公司,也始終拒絕使用“壟斷”一詞。
最近的反壟斷案例有,谷歌利用它在搜索引擎上的優勢,不斷擴張更多的功能,威脅到了相關領域的競爭者。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贏家通吃的局面已經越來越突出,大企業跨界競爭的案例也非常多,“大而不倒”,便是很多巨頭的現狀。
科技公司通過創新,迭代出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只是一種工具,社會和市場怎樣運用它,究竟會給人類生活帶來幸福還是災難,取決於使用它的人和社會,而不囿於工具。
當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和體量時,尤其對科技公司來説,市場壟斷的質疑永遠是籠罩在巨頭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這是巨頭們不喜歡的真相,也是必須要接受的現實。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