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報精華摘要:515份半年報業績預告亮相,私募上半年業績平平

三大報精華摘要:515份半年報業績預告亮相,私募上半年業績平平

6月24日,《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分別關注了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十四五”時期縱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消息。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雙創,催生了大量市場主體,有力支撐了就業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了新動能快速成長,增強了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十四五”時期要縱深推進雙創,更好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要求。

515份半年報業績預告亮相,三類上市公司表現搶眼。截至6月23日晚,共有515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315家公司預喜,預喜率達61.17%。在預喜的上市公司中,業績略增公司66家,扭虧64家,續盈4家,預增181家。鋼鐵、化工、紡織等週期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出現較大幅度增長。(中國證券報)

私募坦言上半年業績平平,下半年主攻“灰馬股”。2021年上半年的A股市場收官在即。在近期部分私募召開的2021年度中期策略會中,一些私募人士坦言上半年業績平平。談及策略展望,多數私募人士認為後市存在豐富的結構性機會。特別是在過去一年漲幅較小的成長行業中,中小市值的細分行業龍頭股值得關注,可着重在這些“灰馬股”中尋找投資標的。(中國證券報)

年中攬儲大戰熄火,銀行存款壓力猶存。臨近年中,銀行以往慣用的“攬儲大戰”並未打響。專家認為,在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確定方式優化後,1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下調,有利於打擊高息攬儲行為,但銀行攬儲的難度有所加大,存款競爭壓力仍然存在。(中國證券報)

碳交易啓動助推碳經濟,三大領域值得關注。上海環交所日前披露了交易場所、交易方式及交易時段等事項細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進一步規範,全國碳交易市場啓動在即。業內人士表示,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上線後將推動碳經濟,森林碳匯、沼氣發電領域和節能領域值得關注。未來,隨着碳排放額度的收緊,高耗能行業的成本將增加,隨着碳市場持續穩定運行,將形成長期減碳受益預期,從而有利於各類減碳技術的湧現。(中國證券報)

製造成本大降,自動駕駛商業化提速破局在即。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迭代加速,成本高昂是制約其商業化落地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日,百度與禾賽科技合作,將Apollo Moon製造成本壓縮到每輛48萬元,較行業平均成本減少2/3,有望推動無人車商業化發展。同時,以特斯拉、小鵬汽車為代表的車企自動駕駛系統商業化步伐不斷加速。業內人士認為,除了整車硬件銷售外,智能系統的商業化變現有望成為造車新勢力未來持續性收入和利潤的來源。(中國證券報)

一季度企業年金養老金運行“成績單”出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局日前發佈了今年一季度企業年金、養老金運行情況。從整體來看,截至一季度末,企業年金積累基金規模為2.32萬億元,實際運作資產金額為2.29萬億元,一季度投資收益為59.79億元,加權平均收益率為0.3%。從養老金來看,期末資產淨值為1.58萬億元,投資收益率為0.33%。(上海證券報)

多措並舉發力先進製造業,中部地區挺起“脊樑”。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是中部崛起的重中之重。據悉,先進製造業發展被置於新一輪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中的重要位置,系列支持政策有望加速出台。中部各省份也圈定了重點發展的產業。湖北明確推進集成電路、智能製造等十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江西聚焦航空、電子信息、裝備製造、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六大產業,着力打造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上海證券報)

9家“摘帽”公司獲機構扎堆調研,主業盈利能力最受關注。在今年以來“摘帽”的逾80家ST公司中,有28家通過網上路演或者接待投資者調研等形式,與市場投資者進行了交流。其中,海馬汽車、秦川機牀、藏格控股、海陸重工、勝利精密、江特電機、融捷股份、北清環能、中國鐵物等9家公司更是獲得機構投資者的關注,甚至被調研頻次不止一次。從行業來看,這9家公司集中在汽車、化工、電氣設備、機械設備、電氣設備等領域。梳理公開披露的投資者活動記錄表,機構投資者對公司包括產銷、項目進展、核心技術等主業經營情況,以及未來的盈利能力及發展規劃頗為關注。(上海證券報)

第五批全國藥品集採平均降價56%,多家公司產品上榜。第五批國家藥品集中採購的擬中標情況出爐,本次集採品種數量為歷次集採之最。6月23日晚間,多家上市公司宣佈旗下藥品擬中標。科倫藥業、長江健康、司太立等公司中標不止一款藥品。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部分上市公司擬中標的藥品,此前並未實現銷售收入。(證券時報)

美聯儲政策不確定性加劇,中國債券吸引力增強。在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之下,美國國債極速飆升,並首次超過28萬億美元。美元、美債信用大幅下降,全球債券市場現新格局,長短美債收益率現分歧,全球資產迎大波動。隨着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升,自2007年中國債券“走出去”以來,海外投資者持有中國債券大幅上升。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過900家境外機構進入中國銀行間市場,持債規模達3.3萬億元,較2017年6月提升3倍多。(證券時報)

全國碳市場啓動開始“讀秒”,企業機構搶站投資風口。全國碳市場將於近日舉行啓動儀式,採取“1+2”啓動形式,即北京、上海和湖北三地線上啓動。在碳市場的啓動和“碳中和”、“碳達峯”的願景之下,各類投資風口不斷湧現,更有上市公司和投資機構抓緊佈局。隨着全國碳市場的啓動,有研究預測,2021年我國碳交易市場成交量或將達到2.5億噸,為2020年各試點交易所交易總量的3倍,成交金額將達60億元。這意味着,參與碳交易的市場主體有望在其中獲益。(證券時報)

“中考”臨近交卷 百億規模基金業績分化明顯。上半年只剩5個交易日,公募基金“中考”業績即將揭榜,5318只主動權益類基金(各類型分開計算)競爭激烈。其中,百億規模基金業績分化明顯,首尾業績相差高達32個百分點。(證券時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98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大報精華摘要:515份半年報業績預告亮相,私募上半年業績平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