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領域一直是市場長期關注的熱門風口。
最近,一家名叫Magic Leap 的公司引發了市場熱議。
比起它即將發售的新品,Magic Leap起伏的估值着實吸睛。
這家明星獨角獸在2019年估值達到64億美元,到了2020年竟降至4.5億美元,儘管2021年10月又獲得了新的融資,投後估值回到20億美元的水平,但已然不敵所謂的全盛時期。
在一定程度上,這一高開低走的窘狀也反映了入局AR賽道的企業的不易,畢竟經營痛點依舊是那麼顯眼,生存壓力不小。
01 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首先,要論AR技術的發展,用一句話形容便是“未來是光明的,但過程是曲折的”。
這個概念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流行,在當時人們就渴望通過數據和成像技術,來實現虛擬和現實世界的交互,想要為日常生活帶來顛覆性的變化和體驗。
但是這一美夢的萌生也伴隨着巨大的泡沫,最終並沒有起飛,AR也就慢慢沉寂了下去。時間來到2010年後,AR技術迎來了一個新的風口,谷歌發佈第一代AR眼鏡Google Glass,讓大眾感知到了這一技術的魅力,不少創業者開始躁動,相關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本文的Magic Leap成立於 2011 年,創始人Rony Abovitz畢業於邁阿密大學,創業經歷豐富,曾創立了Mako Surgical——一家手術機器人公司,不過它在2013年被美國醫療設備巨頭史賽克以16.5 億美元收購。
告別舊事業,心懷科幻夢的他一頭扎進了虛擬現實這個賽道,開始耕耘,2015年公司發佈了一段鯨魚demo視頻,引起行業熱議,認為其擁有“黑科技”,不少資本也看好其發展,紛紛入股,包括谷歌、阿里巴巴、高通、 KKR等,估值不斷走高。
然而,這一出圈的視頻最後被挖出來並不“名副其實”,存在一定的誤導性,噱頭意味更多。直到 2018 年8月,公司才推出了它的首款頭顯產品Magic Leap One,售價2295美元,不過銷量不佳,發佈 6個月,僅售出了約6000台,顯然消費者並不買賬。
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Magic Leap頂着高估值,並沒有給消費者帶來驚喜,甚至沒達到及格線,引發吐槽。
這時候,市場終於醒悟過來,迴歸理性,Magic Leap也不得不面對燒錢後慘淡的現實,經營壓力越來越大,一邊是大刀闊斧的裁員,一邊是高管離職,創始人Rony Abovitz辭去CEO職位,離開了董事會,而新的CEO Peggy Johnson帶着公司開始新的摸索。
Magic Leap第一代產品的失敗並不是什麼個例,其實它更像是目前AR領域遭遇發展困境的一個縮影。
雖然這一市場存在可觀的想象空間,但短期內難以落地,無法真正的商業化。
一般來説,入局AR領域的企業通常向兩個方向發力,一個是AR內容和應用,另一個是AR頭顯、AR眼鏡等終端設備,但事實上,目前來看,市場上基本沒有優質的配套應用,使用場景有限,且終端設備普遍比較雞肋,可穿戴性較差,但造價高昂,整個產業鏈並不成熟。
2017年後AR市場無疑又被潑了一盆冷水,進入寒冬,雖然這幾年在爆火的元宇宙概念的助推下,它又乘上風口,加速發展(2021年全球AR/VR頭顯市場出貨量達到1120萬台,同比增長92.1%),但在這一早期階段想要打開市場還是不容易。
02 企業級應用是突破口?
時代變幻,如今這一賽道上已有不少玩家,一邊是科技巨頭,一邊是智能手機品牌廠商以及初創獨角獸們。
目前,AR的應用場景主要分為消費級和企業級。不少標的都在消費級市場上“死磕”,畢竟To C端的誘惑力很大,但現階段未成氣候,一般要麼是概念性試水,要麼就是遙遙無期的“畫餅”。
例如,蘋果的AR產品從很早之前就在預熱,2017年蘋果推出了移動端 AR 開發工具集合——ARKit,從軟件層面入手,利於其建立相關內容生態,在終端設備方面,關於AR頭顯、AR眼鏡等產品的進度基本上是靠着郭明錤的“爆料”而被人知曉,並沒有真正出世。
根據郭明錤的最新説法,蘋果最快在2023年1月發表AR/MR頭戴裝置,市場對蘋果AR/MR頭戴設備的售價預期為2000-2500美元或以上。
不過,比起消費級市場,目前AR在企業級市場的應用似乎更加如魚得水。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AR設備出貨量裏,消費級應用佔20%,而企業級應用佔80%,主要應用於醫療健康、教育等領域。
前面説到了谷歌曾推出過Google Glass,但因為價格貴、技術不過關等痛點而遭遇滑鐵盧,它也不過多糾結,選擇聚焦To B端;目前微軟的Hololens系列,這一MR頭顯是技術水平較高的產品,也是主要面向企業級市場。
無獨有偶,本文的Magic Leap在消費級市場碰壁後,也宣佈轉型向To B市場進發。而時隔四年,它終於要推出第二代產品—— AR頭顯 Magic Leap 2 。
根據公開信息,這款產品將於今年9月30日上市,面向企業端市場,一共有三個版本,即“Base”型號、“Developer Pro”型號,“Enterprise”型號,售價分別為3299美元、 4099美元、 4999美元,整體上比初代產品更為輕便,改進了不少,具體功能的體驗效果還得等過段時間見分曉。
如今的Magic Leap產品某種程度上在對標HoloLens 2,能不能動搖用户的心還有待觀望,畢竟它所面對的對手實力蠻強勁,而在經歷了公司動盪之後,目前Magic Leap的優勢並不明顯。
03 結語
從智能製造廠商的試水,再到科技巨頭的豪賭,可以發現,AR產業的吸引力很大。就連創業屢敗屢戰的老羅都想要下場,來爭奪這一市場的蛋糕,甚至稱其為“下一代計算平台”。
市場很熱,但現實較為冰冷,雖然目前這一產業得到了一定的滲透培育,相關技術、產品有所革新,但也得有一個理性的認知,即整個行業還無法做到大規模商業化落地,To C端不好打,針對消費級市場的成熟產品鮮有,軟硬件問題依舊存在高壁壘,很多情況下,入局者即便是豪邁地燒錢,也可能燒不出一個黎明。
本文源自格隆匯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