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市的Mobileye,過去5年只為英特爾帶來10%的回報 | 新股觀察

作者 | 周倩、鄭燦城

編輯 | 彭孝秋

昨晚,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公司Mobileye(MBLY.O)在納斯達克上市,承銷商為全球四大投行中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另外兩家為美林和花旗銀行)。此次發行超過上限定價,擬以每股21美元發行4100萬股,募資8.61億美金。對應市值166.1億美元。

這已經是Mobileye第二次上市了。

早在2014年,Mobileye就曾成功登陸美股市場,上市首日大漲60%,市值從53億美元增至80億美元。2017年3月被英特爾以153億美元收購(收購前夕Mobileye市值在110多億美元),溢價約為三成多,同年退市。

時隔5年多,Mobileye從英特爾分拆再次上市,相較於此前被收購的估值,僅上漲了不到10%。(注:英特爾持有Mobileye7.5億股,發行後佔比94.2%。)

估值在幾年裏未明顯增長,還要在如此慘淡市場選擇上市,Mobileye挑戰巨大。據摩根士丹利的研究人員此前消息,截至9月21日,美國股市已經有238天未出現估值超過5000萬美元的科技股IPO,打破了2008年金融危機和21世紀初互聯網泡沫破滅後創下的紀錄。

那麼,選擇在此時上市的Mobileye能否一舉撥開美股市場的陰霾?

一、浮沉皆ADAS

有時候過早的走在行列前面,帶來的自信甚至偏信,對長期競賽而言往往不是一件好事。這個道理對輔助駕駛領域領跑了十多年的Mobileye來説,可謂體會最深。

早在上世紀汽車問世後不久,自動駕駛概念就開始出現部分車企和發明家的研究中,但當時一切關於自動駕駛的想法還只是十分初步的呈現,未來究竟應該循着怎樣的路徑去探索,這個答案在當時恐怕還沒有哪一家公司、哪一個人能明確給出。

90年代末尾,神秘之城耶路撒冷出現了一家公司,以期“為汽車安裝上眼睛”,以色列希伯來大學一位教授Amnon Shashua在一次學術演講後,憑藉單目攝像頭探測三位物體的研究獲得了豐田的投資,於1999年創立了Mobileye:mobil(移動)+eye(眼睛)。

往後5年裏,Mobileye的研發以單目攝像頭為依託,提供純視覺軟件方案。2004年,Mobileye進軍芯片領域,將視覺算法固化綁定至芯片上,第一代產品EyeQ1芯片在三年後2007年正式商用,支持前向碰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等功能。經過12年迭代,2019年,Mobileye與意法半導體合作,推出EyeQ5系列芯片,逐步邁入更高階的自動駕駛層級。

昨晚上市的Mobileye,過去5年只為英特爾帶來10%的回報 | 新股觀察

Mobileye芯片迭代時間線,源自招股書

在這期間,Mobileye的EyeQ系列芯片主要覆蓋了從L0-L2的輔助駕駛部署,實現的能力比如自動緊急制動、自適應巡航、能夠識別車輛行人等,在waymo、特斯拉以及中國的一眾造車新勢力入局之前,Mobileye憑藉“傳感器+算法+芯片”的簡單粗暴“王炸”打法,迅速打入Tire1以及主機廠等內部。

根據招股書,截至2022年10月1日,Mobileye的輔助駕駛解決方案已經安裝在約800款車型上,其EyeQ系列芯片出貨量已超1.25億顆。

這也為Mobileye帶來了穩定的營收增長。2019年-2021年,Mobileye營收分別為8.79億美元、9.67億美元、13.86億美元,2021年同比增長43%;2019年-2021年淨虧損分別為3.28億美元、1.96億美元、7500萬美元,虧損也在同步收窄。

昨晚上市的Mobileye,過去5年只為英特爾帶來10%的回報 | 新股觀察

Mobileye業績,源自招股書,36氪製圖

當前估值對應2021年營業收入的發行後PS(市銷率)為12倍,這個水平目前沒有合適對標對象。但自動駕駛作為AI的終極落地場景,參考中國的AI公司做對標相對合理,商湯科技(00020.HK)的PS在9左右,雲從科技(688327.SH)的PS不到12,和Mobileye大差不差,而AI芯片公司寒武紀(688256.SH)的PS在為36。

目前來看,Mobileye的業績還算亮眼,但能否繼續穩住這種趨勢猶未可知。對於更高階的L3、L4,Mobileye明顯有些力不從心。

合作崩塌、客户流失近年來在Mobileye這裏屢見不鮮。除了早些時候特斯拉直接放棄與Mobileye的合作,選擇自研芯片,以寶馬為首的車企也紛紛選擇英偉達、高通以及中國的華為、地平線等的芯片。

事實上,Mobileye的下坡路信號最早從被向來保守的英特爾收購後就出現了。

首先自身來看,在Mobileye最為核心的芯片研發生產上,不論是迭代速度,還是算力指標,Mobileye都被英偉達等一眾競手降維吊打。

目前Mobileye2021年最新量產的EyeQ5芯片算力僅有24TOPS,即將推出的下一代EyeQ6芯片,算力也僅有72TOPS,而英偉達2019年發佈的自動駕駛Orin,芯片單芯片算力為254TOPS,幾乎是Mobileye的10倍,今年發佈的Thor芯片,算力更是高達2000TOPS。

迭代速度上,中信證券研報數據顯示,Mobileye EyeQ系列芯片迭代速度為3-4年,英偉達與高通的迭代速度分別約為2年和1年,很明顯Mobileye的動作慢了!

其次是向外封閉的商業模式,Mobileye賣給車企的“黑盒”是自動駕駛芯片與視覺感知算法打包、軟硬件一體的東西,架構精簡,安裝方便,對於早期逐力L2輔助駕駛,希望快速打入市場的車企們而言,無疑是最佳之選。但自動駕駛的終極目標是L4/L5無人化,近年來顯然L2的替人化已經不能滿足了。

且Mobileye的ADAS黑盒,平台並不向車企開放,固定的一套算法在L0-L2層級還能滿足,畢竟以人為主的輔助駕駛在遇到算法未覆蓋的情況時,還可以人為操作實現。但高階自動駕駛是要完全去人,車輛需要更高的算力來完成算法冗餘,更快的算法迭代週期實現高階演進,Mobileye的黑盒就無法滿足車企自主開發調整算法的定製化需求。

二、1+1>2

細數Mobileye的“成”與“退”,就不得不提背後的”老東家“——英特爾,從2015年開始佈局汽車半導體,到2017年花153億重金收購Mobileye,英特爾在自動駕駛佈局上的野心足可窺見一斑。

在收購Mobileye的前一年,也就是2016年,英特爾全年收入593.9億,淨利潤103.2億元,收購Mobileye花費了英特爾近一年半的淨利潤。

昨晚上市的Mobileye,過去5年只為英特爾帶來10%的回報 | 新股觀察

英特爾業績,源自中信證券研究部

從財務數據上看,收購Mobileye之前,英特爾的收入一直穩步增長,但淨利潤連續3年出現了下降。事實上2017年的下降是因為税收改制,在美國會計準則下(GAAP)記為當年支出,這就導致2018年淨利潤表面上看翻倍躍升至210億。如果不按GAAP計算,英特爾在2017年的淨利潤漲幅為14%,2018年則為28%,也是非常亮眼的業績表現。

在這個時候收購Mobileye,與其説是英特爾豪賭自動駕駛,不如説是英特爾“居安思危”,在淨利潤狂漲之時佈局下一個增長曲線。

收購之後,Mobileye沒有完全成為英特爾的影子,而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得到了英特爾的支持。

業務層面,2018年11月,英特爾收購初創企業Eonite Perception,後者的主要業務是通過激光雷達測繪3D地圖。隨後不久,Mobileye整合Eonite,建立了新的激光雷達LiDAR部門,獨立開發激光雷達傳感技術。在此基礎上,英特爾還向Mobileye提供激光雷達和雷達相關的核心技術許可。

2020年5月,英特爾為進軍無人出租(Robotaxi)市場,收購了Moovit——一家同樣位於以色列的出行服務平台,提供的服務類似Uber和滴滴出行。2022年,Mobileye作為一家獨立公司上市,出資35億向英特爾收購了Moovit,錢“從左手倒至右手”,但實際上都是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業務的整合。

昨晚上市的Mobileye,過去5年只為英特爾帶來10%的回報 | 新股觀察

Mobileye股權結構,源自招股書

業務整合之外,英特爾和Mobileye還相互滲透管理層。Mobileye核心管理團隊有5人,這其中有4人在英特爾擔任職位,但招股書顯示,為了上市這4人都需要辭去在英特爾的職務。除此之外,2022年Q2,Mobileye還從英特爾招聘了業務相關的員工。

昨晚上市的Mobileye,過去5年只為英特爾帶來10%的回報 | 新股觀察

Mobileye管理層,源自招股書

具體來説,CEO及總裁 Ammon Shashua 從Mobileye1999年成立以來就擔任總裁和CEO,Mobileye被收購以後,擔任英特爾高級副總裁;董事會主席Patrick P. Gelsinger 在2012年從VMware離開加盟英特爾,今年9月擔任董事會主席;

CFO Anat Heller 2016年加入Mobileye任董事、財務總監,2018年擔任首席財務官。並未在英特爾擔任職位;研發副總裁 Gaviel Hayon 1999年加入Mobileye擔任算法開發人員,之後一路晉升至執行副總裁。2017年Mobielye被英特爾收購後,他成為了英特爾的總裁助理;

首席技術官 Shai Shalev-Shwartz 2018年起擔任Mobileye的首席技術官,在2017年之後成為了英特爾高級研究員。

然而,從財務數據上看,英特爾的這個嘗試並不成功。2022年Q2,英特爾業績遠不及預期,營收同比下降了22%,相較此前180億的業績指引低了15%。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在這個季度出現了淨虧損(4.5億),這是英特爾近5年來的第一次,也是近30年來的第三次。

昨晚上市的Mobileye,過去5年只為英特爾帶來10%的回報 | 新股觀察

英特爾季度營收趨勢

分拆Mobileye上市,對英特爾來説,可以剝離一個正在虧損的業務,Mobileye也能夠作為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單獨融資。要知道在上市之前,Mobileye的大部分融資淨額都來自英特爾的貢獻。

昨晚上市的Mobileye,過去5年只為英特爾帶來10%的回報 | 新股觀察

Mobileye現金流情況,源自招股書

儘管英特爾CEO此前表示,MobileyeIPO並不是為了融資,是為了打入市場,自動駕駛汽車是一個強勁的增長領域。“我們認為Mobileye應該上市,這是讓其潛力最大化的最佳方式。”

此前,外界對Mobileye的500億美元估值具體變化的猜測,終於上市前夕塵埃落定——跌去了三分之二,但在雪上加霜的市場環境下,Mobileye能否挑起美股科技IPO的“脊樑”還有待檢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10 字。

轉載請註明: 昨晚上市的Mobileye,過去5年只為英特爾帶來10%的回報 | 新股觀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