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超市的 不是死亡而是被撕碎

等待超市的 不是死亡而是被撕碎

你也許無法相信,曾經最主流的零售業態,超市,如今的日子有多“悽慘”。

中國本土連鎖超市巨頭之一永輝超市今年一季度其淨利潤同比下降98.51%,只有約2332萬元,引起軒然大波;華聯綜超、家家悦等其他上市的大型連鎖超市業績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世界第二大零售巨頭家樂福在2019年9月末正式賣身蘇寧易購,隨後物美又接手了麥德龍;TESCO、百安居、家得寶等外資零售企業都被本土企業收購或退出,僅存的沃爾瑪在華門店數量開始下降,一年3次被傳欲“賣身”。

但是,超市的生意真的沒法做了嗎?等待超市的只有死路一條嗎?

與傳統線下超市相反,廣義超市範圍內,線下的便利店及細分領域超市,如便利蜂、全家、美妝集合店、尾貨超市、零食超市等,都活得挺滋潤,甚至有加速發展之勢,Hotmax、話梅、零食很忙,都是當下最火熱的投資標的。

為什麼同為線下超市,大家的生存狀況冰火兩重天?傳統線下超市還有希望回春麼?陸玖財經與多位投資界人士、行業從業者進行交流後,認為傳統超市依然有可能在積極擁抱數字化、精細化運營後,讓自己走出困境,但一定不會回到傳統的樣子,而會以全新的樣子重生。傳統超市節節敗退

疫情常態化,生產生活都逐漸恢復到疫前水平,但傳統線下超市的情況卻不見好轉。

根據永輝超市4月30日公佈的兩份業績報告,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上漲9.8%,淨利潤上漲14.76%,但更能反應真實經營狀況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下降了45.35%。到2021年一季度,情況更加惡化。永輝超市營業收入和扣非後淨利潤出現“雙降”,扣非後淨利潤更是大幅下跌86.59%。

永輝超市的扣非後淨利潤率之低令人咋舌。2018、2019年,其扣非後淨利潤率僅為1.27%、1.25%,到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該項指標已經不足0.7%。

等待超市的 不是死亡而是被撕碎

上市公司業績“腰斬”就已經讓投資人頭疼,永輝超市這回對着“腳脖子斬”,業績公佈當日股價幾乎跌停(-9.87%),之後又連跌兩天,不足為奇。

永輝超市不是唯一一家掙扎中的超市。

申萬證券超市指數囊括了永輝超市、家家悦、華聯綜超、紅旗連鎖等主要上市連鎖超市,該指數從去年7月中旬開始,已經保持了大半年的下跌趨勢,説明這一行業整體狀況堪憂。

等待超市的 不是死亡而是被撕碎

傳統線下超市還被高負債困擾。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永輝超市流動資產已經不能覆蓋流動負債,總資產負債率也高達約80%。華聯綜超與永輝超市資產負債情況差不多,而中百集團流動負債已接近流動資產的2倍。

另一邊,“外來的和尚”也不會念經。

家樂福、麥德龍、Tesco先後賣身蘇寧易購、物美和華潤,瑪莎退出中國。

現在依然堅守的沃爾瑪,在華業績也主要靠山姆會員店這一在中國的新興業態維持,傳統超市業務非常疲軟,1年內3次被傳將“賣身”(官方都予以否認)。

是不是電商惹的禍?

曾經的傳統超市牢牢把控着生鮮產品的供給,人們在購買生鮮的時候順便逛逛超市,構成了傳統超市最後的護城河。

當最難攻克的生鮮被美團、盒馬、每日優鮮等電商拿下之後,傳統超市失去了獨特性。

再加上一邊是傳統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提升,導致傳統超市在成本端的壓力不斷增大;另一邊是高運營效率和完善的供應鏈讓電商平台營業成本更低,電商幾乎所有的SKU都比傳統商超有優勢。

如果把到家、社區團購也算在廣義電商概念中,超市受電商的影響更顯而易見。

疫情導致人們生活方式由線下大規模轉移至線上,生鮮到家業務的消費者教育迅速完成。

“2020年社區團購的發力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棵草,美團社區團購2021年GMV目標劍指2000億,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2021年的GMV也劍指2000億人民幣,要知道中國最大的商超華潤萬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營收也只有1500多億。”雪球大V鳳凰投資山莊向陸玖財經表示。

他同時表示:“可以看出社區團購商們正利用低價、補貼和大幅度減少經銷層級的新商業模式快速打擊傳統商超的生鮮日用市場,並呈現出指數級別的發展,傳統商超的核心品類受到了致命的攻擊,以往賴以生存的方式無法繼續。”

另一位雪球百人調研團成員Takun從更抽象化、模型化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零售行業這個框架裏面是人、貨、場,這三樣東西都在不斷的這個變化,在每一個這個關鍵節點都需要進行數字化。對於人的連接是需要藉助於類似於像微信這樣的工具形成私域流量來形成的。傳統商超,包括永輝和家樂福,我覺得還是在目前這個新零售的環境下,對於私域流量的挖掘能力和觸點的利用能力不足。”

巡物社CEO朱志勇稱,與電商相比,運營精細化、供應鏈及選品、人員管理、信息化管理等,都是傳統超市面臨的挑戰。

站在對立面的便利店

與傳統線下超市截然相反,便利蜂、全家這樣的便利店依舊過得不錯。為什麼看起來像是“簡化版超市”,便利店持續火熱?

各位專業人士在評價便利店的優勢時,都聚焦在以下3點:1、便利店滿足人們的即時需求;2、數字化、智能化做的好;3、供應鏈更高效。

資深消費行業投資人士肖一博(化名)表示:“便利店滿足的是人們的即時性購買需求,是多頻次、小件採購場景,雖然單次金額小,但是把一段時間的消費彙總一下,不比去超市花銷小。超市不一樣,首先密度沒那麼高,另外它是大宗採購,消費頻次低。假如一個人一週有50次購物行為,那麼他可能有49次都是即時需求,那1次是要去超市統一大宗採購。”

本土便利店品牌之一便利蜂同樣認為:“便利店的優勢是方便、快捷,更是城市基礎服務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15分鐘、15塊錢’, 凸顯自身的獨特價值。”

數字化程度更大和相對成熟的柔性供應鏈是便利店的另外兩個優勢,在這兩方面,海外品牌在供應鏈方面更勝一籌,而國內品牌在數字化上發展更快。

“便利店核心在於如何通過用户的篩選,去高速迭代店內的商品。對於用户數據的積累是海外的公司的優勢。比如説你在全家買東西付款的時候,營業員會點擊確定你的性別、是老人還是小孩,來幫助全家去收集和分析每一個商品的數據。在海外有大量積累的零售商,可以把這種基於貨物供應鏈端的優化模式做到極致,並且在各個國家做複製。”Takun稱。

肖一博則以便利蜂為例,闡述了國內品牌的優勢:“雖然都叫便利店,但是便利蜂的運營模式還有它整個門店的數字化能力已經非常強了,從選品到柔性供應鏈到鋪貨,整個會非常非常快,所以坪效提升也是非常明顯。對標日本,根據一二線城市的人口密度,我們單平方公里社區便利店的數量還有很大的空間。”

朱志勇稱:“國內便利店更注重基於移動端的成熟生態,積極佈局線上營銷(小紅書便利店調酒、便利店美食、社羣、APP,打通外賣等),具有國內特色。”

細分超市捷報連連

近幾年,美妝集合店話梅、零食集合店零食很忙、尾貨超市巡物社等細分超市火了起來。

上週, "零食很忙"宣佈已於近日完成2.4億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紅杉中國與高榕資本聯合領投;此前,投中網報道,一位知名機構投資人透露,HARMAY話梅目前對外融資的報價是一家店估值10億元。

同樣面對電商的競爭,做細分行業超市為什麼能突圍?

發展的好無非是因為價格或者品質,尾貨超市,比如巡物社,迎合了消費者低價購買品牌商品的心理需求,並且在國內居民趨於內捲來看,其市場空間仍然是符合了一定的人羣定位的,一站式低價,從量和價格上都迎合了某類需求。

“零食很忙這類零食超市因為聚焦於零食市場,同樣的東西賣的更便宜,把低價策略發揮的非常充分,同時採用買手製採購合適的弱勢品牌產品,將好味道、好價格體現的更加明顯。”鳳凰投資山莊認為,無論哪一類細分超市的崛起,核心都離不開“性價比”。

朱志勇自述為何創辦巡物社時同樣提到:“中國地域廣博,同時處於第三消費時代和第四消費時代,那些價格敏感的和追求性價比的人,可能是最大部分人羣。我們售賣的品類,剛好契合人民網提倡的新節儉主義,即省錢又不失體面。”

電商因為不需要租金、需要的人力較少,已經將成本壓得很低,線下零售是如何做到比電商平台更物美價廉還保真的?巡物社作為飛速發展的尾貨超市,在這個問題上頗有心得。

首先,新品爆發,尾貨增加。大廠試驗大量新品的產生,但是因為信息的爆炸,新品好奇期變短;大廠嘗試新品量增多,在高曝光渠道長期特賣會影響價格體系,從而導致大量特賣品在更小眾的尾貨超市低價出售;以及,部分臨期或快臨近品;

其次,區域暢銷程度不同,巡物社有跨省市廣泛的供應鏈,更多地域性產品在賣的不好的地區促銷,或返回銷量好的地區;

第三,很多商品本來就有極高毛利,只是常規客户被價格錨定了,而我們選擇降低利潤率;

最後,特別提下,美妝、美護類產品,本身就是很多代購、特賣渠道在做;而且我們的合夥人在美妝的幾個大品牌渠道上深耕數十年,確實還有點核心的競爭力。巡物社希望大家都能‘即美也省’,‘長的漂亮是本錢,花的漂亮是本事’。

朱志勇通過上述四點詳細解釋了巡物社能做低價特賣的原因。説到底,實現極致性價比的底層邏輯,還是做好供應鏈。

除了性價比之外,話梅的現代風格店面設計、覆蓋全球獨家限量的小眾品牌和具有獨特創造屬性的自有品牌、改變原有的“PUA式營銷模式”,零食很忙專注於在湖南發展、成為地域強勢品牌,巡物社沒有固定SKU、隨時更換品類反而能帶給人驚喜等特點,都是細分領域得以突圍的主要原因。

陸玖評論超市的核心還是供應鏈

不管是便利店的持續火熱,還是細分超市的捷報連連,新的成功的超市形態都印證了一點:理性消費時代已經到來,價格透明的時代已經到來。追求“大而全”已經是過去,新的時代是精細化管理的時代,“小而精、美而廉”才是這個時代最具有吸引力的標籤,而供應鏈的把控則是擁有新時代競爭力最核心的部分。

傳統超市還有沒有可能擺脱困境?答案肯定是有的,主要的解決方法聚焦於數字化轉型。

具體而言,Takun提出了兩點:“第一,傳統超市可以利用互聯網的服務來擴大它的服務半徑,比如説很多線下店都接入達達,這樣就可以服務到更遠的用户羣;沃爾瑪通過騰訊和微盟做了小程序,包括掃碼購的小程序,整合以後你可以看到它的潛力是非常強的。

第二,就是利用好頭部巨頭提供的服務,利用互聯網讓更多的用户能夠匹配到傳統超市的這個商品供應鏈裏面來,創造更多潛在的連接。只要能夠把潛在的連接做好,那我覺得傳統超市還是能夠發揮很強的實力。”

我們看到,傳統超市已經在數字化管理和精細化運營方面做出了不同的努力。越來越多超市接入本地生活配送系統,阿里推出的盒馬鮮生和永輝推出的超級物種,曾讓生鮮超市看到新的曙光,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店近幾年發展也非常強勢。

當然,也有人對傳統超市的未來表示悲觀。鳳凰投資山莊表示:“在我看來,傳統商超未來幾年隨着拼多多、社區團購的發展,規模將持續縮減,未來幾年看到很多傳統商超大規模關店也沒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因為市場變了,流通渠道變了。歷史的趨勢很難逆轉,在趨勢面前任何力量都是螳臂當車!”

我們不能斷言傳統超市究竟會怎樣,但可以確定,超市沒有死,而是已經換了幾種形式重生,譬如便利店、細分超市;即使傳統超市能走出困境、煥發新生,也不會是之前的老樣子,而會在運營、供應鏈等方面,向新生超市力量靠攏。

“應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智慧供應鏈,推動全鏈高效協同,提高運營效率。就未來看,服務和不斷的創新同樣是行業不可忽視的‘一把利劍’。”這才是超市重生後發展的方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51 字。

轉載請註明: 等待超市的 不是死亡而是被撕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