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破千億 解鎖江夏區的奮鬥密碼 ——寫在江夏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一千億元之際

日前,從武漢市統計局傳來消息,2021年江夏區地區生產總值(GDP)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到1010.23億元,正式邁入經濟總量“千億俱樂部”,實現歷史性跨越,一個新的里程碑就此誕生。

經濟總量過千億,是一個新的台階,意味着城區經濟韌性、產業集聚輻射能力的增強,對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人才集聚、就業創業、打造區域品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經濟總量過千億,是一個新的起點,意味着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科創能力的加速突破,發展動能、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

經濟總量過千億,是一個新的高度,意味着有更雄厚的實力投入發展,有更多的資金投入民生建設,也有更充足的底氣打造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經濟總量過千億,不僅是量的突破,更代表着質的提升。看似輕輕的一躍,成如容易卻艱辛。碩果的背後,是江夏區歷屆區委、區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幹、一以貫之抓落實的結果,是江夏百萬幹部羣眾的卧薪嚐膽、砥礪奮進,用汗水和智慧澆灌的結晶。

駐足回望,讓我們沿着江夏區經濟總量向千億元挺進的步伐,共同探尋其背後的奮鬥密碼。

GDP破千億 解鎖江夏區的奮鬥密碼  ——寫在江夏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一千億元之際

江夏城區 柳斌 攝影

歷時3年,2次向目標發起衝刺——

千億之路跌宕起伏

“一組簡單的數字,一部迎難而上、鋭意進取的奮鬥史。”站在千億的新起點上,許多江夏人感慨頗多。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5年前。

2017年,江夏區調整發展戰略,當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70.98億元,增長10.5%,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和巨大活力。

2018年,江夏區延續穩中向好的勢頭,當年地區生產總值直接跳過800億元關口,達到906.15億元,比2017年增加135.17億元,千億城區目標已觸手可及。

彼時的江夏,連續11次雄踞全省縣域經濟方陣榜首,連續2年入圍中國工業百強區。在這樣的背景下,2019年年初,江夏區搶抓機遇,順勢而為,發起了向千億城區目標的首輪衝刺。

“當時大家都信心滿滿,幹勁十足!”回顧奮鬥歷程,江夏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全區上下信心百倍向目標發起衝刺之時,誰也沒有想到,躍上千億台階的挑戰如此之大。數據顯示,江夏區2019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48.8億元,與千億失之交臂。

當年定的目標為什麼沒有實現?是什麼原因拖慢了發展步伐?江夏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局長熊吉輝介紹,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立之初,和江夏區達成統計數據“一分兩計”協議,江夏區歷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包含東湖高新區託管區域數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後,核減了這一部分。

“翻開江夏撤縣建區乃至更遠的歷史,沒有哪一個年份像2020年那樣艱難。”熊吉輝説。2年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之下,江夏區經濟總量不升反降,僅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42.04億元,比2019年還降低104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從91.85億元跌落至65.21億元。

江夏人,不服周!進入2021年,江夏區在武漢市下達960億元經濟總量目標的基礎上,自我加壓,以“跳起來摘桃子”的精神,再度吹響“衝刺千億城區、重返縣域經濟榜首”的奮進號角。“説實話,許多人為江夏捏了一把汗。”熊吉輝坦言道。

前進道路上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2021年8月,當全區上下錨定目標奮力拼搏之時,疫情再襲江夏,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衝擊。面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雙重考驗,全區上下頂住壓力、負重前行、迎難而上,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努力把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以“9天清零”的速度再次贏得“江夏保衞戰”,書寫了“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江夏風采。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2021年終盤點,江夏人拼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10.23億元,同比增長14.0%,增速居全市新城區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11.71億元,同比增長8.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03.58億元,同比增長18.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94.95億元,同比增長11.7%,呈現全面恢復、快速增長、質效提升的良好態勢,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千億級目標的實現,圓了江夏人多年的一個夢想,更讓江夏人底氣十足。

GDP破千億 解鎖江夏區的奮鬥密碼  ——寫在江夏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一千億元之際

江夏通用汽車園區 柳斌 攝影

沉着應對經濟轉型之痛,加快轉方式、調結構——

千億之門這樣打開

從2020年的842.04億元到2021年的1010.23億元,短短一年時間江夏區經濟總量增長168.19億元,跑出了加速度,主要經濟指標恢復常態甚至超預期增長,經濟走出低谷、走向回升的動力源自哪裏?江夏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千億是幹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探索江夏逆境中實現增長的奧秘,有其客觀規律,更有江夏區幹部羣眾主動求變,開拓創新,破解發展之困的膽魄和氣度。

回顧歷史,江夏區發揮區位、資源、產業三大優勢,通過主攻工業,經濟發展突飛猛進,逐步實現了從農業大縣到工業強區的華麗轉變。

俗話説,經濟發展通常是好和壞相伴而行的。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江夏區三次產業比為13.5:62:24.5,呈現出“二產獨大”的顯著特徵,這為未來發展留下了隱憂:工業打噴嚏,江夏經濟就感冒。

進入新時代,江夏區走到了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緊要關頭。“轉方式、調結構”成了江夏躲不開也繞不過去的話題。

隱憂明晰後,如何擺脱困境,從而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考驗着決策者的智慧、謀略和能力。

“經濟新常態下,要逐步改變三次產業中工業比重過高、工業中某項產業比例過大的局面,推進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也是決定增長、轉型與改革的關鍵所在。”這樣的理念,在全區逐漸形成共識,大家意識到,如不能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的持續健康增長或將難以為繼。

唯有思想破冰才能發展突圍。基於這種清晰判斷,江夏區把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佈局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

——實施“補鏈、延鏈、強鏈”工程,突出生產性服務業項目的招商,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汽車產業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發展,累計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48個、30億元項目9個、世界500強項目15個,智造經濟、數字經濟蓬勃興起,海康威視、永旺夢樂城、中關村信息穀等一批重大項目入駐,規上工業企業數由2016年的265户增長至2020年的290户。2021年全年完成固投560億元、工投212億元。

——主動融入全市大健康產業規劃,按照“國家戰略、湖北貢獻、市級項目、江夏擔當”的戰略定位,高標準規劃建設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統籌做好項目招商,配套設施建設,全力打造國家級產業基地,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聚集。

——創新實力逐步提升,湖北7大實驗室江夏佔有一席,武漢生物所10億劑疫苗二期擴產能項目,僅用86天建成投產,再現“江夏速度”,騰訊武漢研發中心等245家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新增國家級孵化器3家,累計打造眾創空間54萬平方米,科技創新指數在全省縣域中穩居第一。全年新登記企業10600户,較2020年同期增長近三倍。

——優化服務“軟環境”,提升發展“硬實力”,出台支持中小微企業疫後重振政策措施,發放助企貸款40.8億元,落實技改、高質量發展等專項資金1.49億元,引導產業轉型升級。

——緊盯“高效辦成一件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107項高頻政務事項實現“一事聯辦”,300餘事項實現自助辦,企業開辦實現“零成本”;

……

爬坡過坎,重塑優勢。如今的江夏,實力更強、結構更優、潛能更足,服務業增加值以百億元的速度持續“跨關”,年均增速達26%,三次產業佔比優化為11.1:39.9:49,逐步改變了“二產獨秀”的局面,形成了“二、三產業並駕齊驅”的新格局,實現了由“一車獨秀”向“一車一苗一網”多輪驅動加速轉變,經濟發展的韌性及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逐步增強。

80%以上財力用於民生,發展成果人民共享——

千億背後民生賬本

“作為一個新江夏人,感覺這幾年江夏發展很快、變化很大,家門口新建了學校,開通了地鐵,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市民羅曉欽説,經常在朋友圈看到“江夏又引進一個大項目”“江夏這些幼兒園將新改擴建”等事關老百姓的好消息,從這些都看得出江夏發展越來越好,經濟實力也越來越強。

穩增長、衝千億,發展究竟為了什麼?答案就是:江夏大家共建,發展大家共享。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縱觀江夏的發展歷程,雖然充滿艱辛,也不斷遭遇着各種挑戰,但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的理念卻從未動搖。

除經濟總量跨過千億元外,江夏區還有一項主要經濟指標十分亮眼——近年來,江夏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穩居全省縣域首位。這份堪稱含金量最高的數據,意味着政府有更多的財力用於解決民生問題,讓發展的成果惠及最廣大的人民羣眾。

翻開近年來江夏區的“民生賬單”,每一項民生工程的暖心變化,都見證着百姓持續攀升的幸福指數。

就業,是民生之本。促進大學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特殊羣體等重點人員就業,5年間新增城鎮就業7萬人、增長23%,城鎮登記失業率3.2%,遠低於全國4.9%的水平。

教育,是民生之基。先後投入103億元發展教育事業,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90餘所,增加學位3.6萬個,補充教師2000餘名,全面完成34所義務教育學校改薄,在全市率先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範區。

社保,是民生之依。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居全市前列,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養老牀位比五年前將近翻了一番,24小時便民服務實現區街全覆蓋。

交通,是民生之利。先後投資340多億元完成700餘個城建項目,地鐵2號、7號、8號線先後開通,江夏成為首個邁入“地鐵時代”的新城區。東西向的新南環線加快建設,南北向的107國道、紙賀線順利完成,區街村三級公路新改建350餘公里。

醫療,是民生之需。江夏雲景山醫院、區人民醫院南樓、中醫院新院區等項目先後完工,省級“五化”村衞生室全面覆蓋,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先後獲評三級醫院,榮獲“全國中醫藥先進區”等殊榮。

良好生態環境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江夏區堅持“生態立區”的首位戰略,5年累計投入200多億元,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衞戰,長江岸線生態保護修復、“清水入江”工程、“三非三網”整治、黑臭水體和劣V類水體攻堅治理、靈山礦區連片修復復墾……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的有力舉措,給老百姓帶來了深刻的感受:天更藍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環境更優美了。

GDP增速再快,老百姓的“錢袋子”卻沒有鼓起來,那麼再快的GDP增長速度,對羣眾來説無異於鏡中花、水中月。

可喜的是,伴隨着GDP的不斷增長,5年來,江夏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29174元和17972元,增長到38265元和23903元,年均分別增長9.4%和9.5%,全區49個貧困村全部脱貧出列。此外,江夏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城鄉人均收入比值縮小為1.58,遠低於全國的2.56,居民“錢袋子”越來越鼓,人民羣眾得到了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

勇於參與全國縣域經濟競爭,打造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千億賽道歸零出發

2022年,是江夏區撤縣設區的第27個年頭,如果按照人的年齡階段來劃分,正是勇於創新、快步奔跑、活力十足的年輕人。

“年輕就有無限可能。打開千億大門,未來會有更多的‘十字路口’,挑戰與機遇並存,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的任務依然艱鉅。”江夏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放眼全國。2017年12月,工信部首次發佈中國工業百強區,江夏區位列全國第48位,在湖北省和武漢市各城市區中排名第一。2021年,江夏位列第86位。

縱觀湖北。自2008年至2018年,江夏連續11年位列湖北縣域經濟綜合排名之首。近2年進入調整換擋期,2020年排名滑落至第11名。

立足武漢。截至2021年,武漢已有10個區GDP超過千億元。其中,東湖高新區2020年GDP突破2000億元大關,黃陂區2019年GDP突破1000億元,礄口區、青山區今年將向“千億城區”的目標發起衝擊。

審視自身。置身新發展階段,擺在江夏區面前的一系列問號亟待被拉直: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態保護如何兼顧?現有產業發展趨勢放緩,招商引資的大企業、好項目數量較少,怎樣才能謀求更大突破?南北發展不均衡,未來如何破解?百萬級人口規模下,民生蛋糕怎樣做大切好?

“前有標兵、後有追兵、自有困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一位長期關注江夏的經濟學家表示,站在經濟總量千億元的新起點,江夏既不能沾沾自喜,也不能瞻前顧後,惟有找準定位,跳出江夏看江夏,把江夏的發展放到全國、全省、全市的大局中去謀劃、去思考,真正找準制約江夏跨越發展的瓶頸和短板,敢於正視問題,抓住關鍵要害,才能展現作為、行穩致遠。

決策科學,方能決勝於未來。江夏區第六次黨代會找準了未來發展“座標系”,明確了發展“線路圖”:未來五年,確保全區生產總值超過1500億元、力爭2000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躋身全國工業百強區30強行列,達到全國縣域經濟50強水平,打造全國創新發展先行區、全省縣域經濟龍頭區;打造全國鄉村振興樣板區、全省城鄉融合發展標杆區;打造市民尋找“鄉愁”的目的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的文化標識地;打造武漢乃至全省縣域當中收入水平最高、消費實力最強、安全保障最好、幸福指數最高的魅力之區。

此外,江夏區還提出,要深入實施“生態立區、產業興區、創新活區、文化名區、共富強區”戰略,大力推進“五穀共建”,奮力建設“富強江夏、和諧江夏、美麗江夏、活力江夏、幸福江夏”,勇於代表湖北主動參與全國縣域經濟競爭,為打造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而努力奮鬥。

矚望新徵程,面對壓力挑戰,江夏的信心和底氣來自哪裏?實現更進一步的突破,江夏如何在新賽道發力?邁過千億門檻後依靠什麼支撐高質量發展?

征途漫漫,惟有奮鬥。站在新起點上的江夏,處在“天時、地利、人和”前所未有的黃金髮展機遇期,全省五個萬億級產業基地江夏有其四,全市九大支柱產業江夏全覆蓋。同時,江夏區東連光谷、西接車谷,是武漢最具活力、最顯品質、最有潛力的南部產業大走廊核心承載區。江夏區有深厚的文化底藴,有絕佳的生態稟賦,有通達的區位優勢,有雄厚的產業基礎,還有全國區縣少有而獨特的創新資源,更有江夏人代代相傳的那股“不服周”的精神。

千億不是終點,而是新徵程的起點。今天的江夏,經歷了高速發展的輝煌,承受了經濟轉型的陣痛,積攢了厚積薄發的力量,她以更加自信、更加成熟的姿態,奮進在新的賽道上,向着“富強江夏、和諧江夏、美麗江夏、活力江夏、幸福江夏”的目標大步邁進。

江夏,未來可期!(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993 字。

轉載請註明: GDP破千億 解鎖江夏區的奮鬥密碼 ——寫在江夏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一千億元之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