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永輝參股生鮮超市:上蔬永輝申請破產清算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財經

《零售圈》瞭解到,12月8日,永輝超市(601933)發佈《永輝超市關於參股公司被法院受理破產清算申請的公告》。公告稱: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接到參股公司上海上蔬永輝生鮮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上蔬永輝”或“申請人”)的通知,其收到《民事裁定書》 【(2020)滬 03 破 359 號】,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上蔬永輝的破產清算申請。

永輝超市公告截圖

01

供應商訴訟

67起涉及金額6000萬+

《零售圈》瞭解到,上蔬永輝為永輝超市參股公司,永輝超市持股比例為 32.14%。

根據公告,上蔬永輝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上海市第三級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根據公告及裁定書主要內容,截止2020年10月31日,上蔬永輝公司賬面財務狀況如下:

製表:零售圈  數據來源:永輝超市公告

根據公告,上蔬永輝因拖欠供應商貨款引發多起訴訟,累計金額達到6000萬+。

其中已經判決或調解的供應商訴訟 31 起,涉及訴訟標的總計28,444,651.71 元;未結訴訟 36 起,涉及標的金額 39,466,424.45 元;涉強制執行案件 8 起。申請人已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

上海市第三級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上海上蔬永輝生鮮食品有限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

被業界看好的上蔬永輝,沒有想到的是被供應商貨款拖累,從一個角度也説明了上疏永輝業績確實不太理想。數據顯示,永輝超市對於上蔬永輝的投資,2019年上半年虧損額度為2679萬元。

02

上蔬永輝“買菜”

新零售的先驅與先烈

《零售圈》瞭解到,2013年12月20日,生鮮超市領軍企業永輝超市和上蔬集團正式簽約,上海國盛集團、上海蔬菜集團、鼎暉投資、摩根士丹利和上海芳蘭資本共同出資設立上蔬永輝生鮮食品有限公司。上蔬永輝是上海菜市場升級改造2.0版“中心菜場”的創新先行者。

2014年9月28日,上蔬永輝首家門店在尚博路中心菜市場開業,緊接着的10月14日,上蔬永輝第二家門店也在三角地株洲路中心菜市場開業。

早在2014年,還沒有新零售,沒有盒馬,這種“菜場化”的模式在當時可謂“新零售”,藉助上海蔬果集團和永輝在各自領域的優勢,上蔬永輝在下來的幾年中發展迎來了自己的小巔峯。

上蔬永輝在選址、經營面積、品類經營上與傳統超市不同,其核心是生鮮食品,自有品牌。

然而,成也上海,敗也上海,上海不缺乏超市,也不缺乏菜場,更不缺乏“新零售”。正是因為上海獨特的零售市場環境,競爭瞬息萬變。所有新概念的零售幾乎都是在上海成功之後複製到全國的。5年前的盒馬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年營業額400億+,門店300+的全國超市連鎖10強企業,上蔬永輝卻在競爭中敗下陣來,選擇了破產重整。

上蔬永輝是最早版的“線下買菜”,從互聯網電商到生鮮電商,再到新零售,到如今火爆的社區團購,都圍繞着生鮮、社區、配送做文章,只有入局者知其艱難,盤觀者覺其簡單。

03

社區生鮮、社區團購、互聯網買菜

買菜生意哪家強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約2.04萬億元,生鮮電商行業交易額為1620億元,線上滲透率約為7.9%。整體來看,生鮮是萬億級市場,目前生鮮線上消費比例遠低於社會商品電商滲透的平均水平,生鮮電商發展空間較大。但隨着冷鏈運輸的完善和配送速度的加快,生鮮電商的衝擊也越來越大,成為全新的交易渠道。

從渠道來看,傳統農貿市場依然是我國居民購買生鮮的主要渠道,佔比約73%。超市渠道佔比22%,為第二大渠道。

互聯網對零售實體的衝擊業界有目共睹,成就了淘寶、天貓、京東這樣的互聯網巨頭。然而生鮮一直是電商難以啃下的骨頭,雖然有每日優鮮,盒馬等成功的案例,也有易果鮮生破產重組失敗的案例,可見,生鮮做電商,並非易事,特別對於重資產投入回本較慢的冷鏈,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搭建,而難點與痛點也正好在此。不然生鮮損耗一項足以拖累一個生鮮電商企業至倒閉。當蘇寧買菜、美團買菜、盒馬買菜等紛紛入場,國美、萬科、保利、碧桂園等地產大佬也紛紛佈局社區生鮮,共食生鮮蛋糕。但各自都有自己的打法。互聯網巨頭的“概念”和“創新”點子最多,但鮮有經得起實踐檢驗的。

線上+線下、前置倉、社區團購、到家業務都是生鮮電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摸出來的三條降低損耗的路子。不論以上模式是如何操作,其本質是提升了生鮮商品的配送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消費體驗。讓生鮮商品在低損耗,高保鮮的狀態下快速送到消費者手中。但這塊的成本肯定會比消費者到店消費要高,所以説,補貼成為吸引顧客買菜的一種方式。

包括最近火爆的社區團購,其本質是通過商家+團長的模式,以“一對多”的配送模式降低了配送成本,同時以“以銷定產”的方式極大的降低了損耗,也可以通過規模效應降低生鮮商品採購成本。吸引了包括阿里、美團、滴滴、京東、拼多多等巨頭相繼投入資金進入。

那麼問題來了,社區團購真的會渠道社區生鮮超市和農貿市場嗎?當然不會。社區團購之所以火爆是因為上面説的“一對多”的低成本配送模式和“以銷定產”的集單零售模式。在短時間內降低了配送成本和營銷成本。但也存在很多問題。第一,隨着巨頭的進入,補貼戰的升級,新一輪的價格戰會讓市場的“次品”趁機流入市場。第二,多頭利益誘惑下的團長很難專一效忠某個巨頭品牌,會像前期的滴滴車司機一樣,同時擁有好幾個賬户。補貼會進入團長和消費者口袋,短時間來説有利於消費者,長時間來説,對團長也未必好事,很多團長本身就是店鋪店主,在多方搶食之下,自身生意難免受到衝擊。第三,社區團購作為生鮮零售渠道之一,在資本的衝擊下會成為市場的攪局者,但不會成為取代者,就像“去中間商”一樣,經銷商不會被取代,菜市場的小攤小販也不會,小攤小販能幹的事情互聯網巨頭從業人員幹不了,只能去賦能,但不會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