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十四五”行業政策

前瞻光伏行業“十四五”發展

編者按

“十四五”正走來。“十四五”時期,我國光伏行業的發展將會呈現哪些趨勢?如何為光伏企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光伏產業政策還有哪些領域需要完善?帶着這些問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了多家光伏企業,為“十四五”時期光伏行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如何完善“十四五”行業政策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郭錦輝

這是一個挑戰和機遇並存的時代,整合資源必將伴隨創新突破,如何抓住機遇謀求新發展,拓展新思路,將成為每個企業深入思考的問題。

據瞭解,作為電力設備及新能源企業的正泰集團,正積極搶抓機遇,整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一雲兩網”戰略。

正泰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建議,對於“十四五”期間我國光伏行業的發展,應該設置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給予“光伏+儲能”、BIPV、離微網等先進技術應用模式扶持政策支持,促進光伏與多種能源、多種場景結合發展;推廣“光伏+儲能”供電方案,解決偏遠地區用電問題,提升電力系統經濟性;繼續因地制宜發展光伏發電,促進我國可再生能源規模長期有序增長;加快實施電網新建和改造,提升清潔能源消納保障能力;建立公允的電源發展和電力交易機制;完善綠證交易機制,推動全民綠色消費習慣的形成。

新能源項目發展離不開產業政策的支持。政府需要進一步完善新能源產業發展政策,為企業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大唐青海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建議,從政策方面來看,需要進一步落實國家關於新能源項目發展的政策,明確各方的主體責任,落實好配套電網工程建設責任和項目電量消納政策,在降低企業建設成本的同時,最大限度發揮大容量、高效率組件的優勢。

從税收方面來看,在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允許的前提下,要儘量用好《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研究制定符合青海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税費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非技術成本,助推新能源產業發展。

阿特斯陽光電力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對“十四五”時期光伏行業的發展提出四方面建議。

第一,光伏助力低碳發展。根據國家能源長期規劃,我國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佔比分別是15%和20%。借力光伏和風電的大規模利用,我國提前實現了2020年的非化石能源利用目標。我國是光伏製造的大國和強國,有大量的可用於開發太陽能的土地、水面和屋頂資源,利用好這些優勢,太陽能將助力我國實現減排目標。建議“十四五”能源規劃適度加大光伏的利用規模。

第二,光伏與經濟雙循環。在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疫情的走向還不確定,全球經濟增長受阻,加上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的逆全球化動向,基礎設施建設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提振我國經濟的重點。用能電氣化,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是未來減排的必由之路。如果能解決消納問題,對光伏發電的投資就不會過剩。“十四五”規劃應充分考慮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適當加大國內光伏開發和利用力度,利用國內市場空間,保證光伏行業的健康發展。

第三,加快電力市場化改革,提升對光伏的消納。除“三北”省份外,全國的光伏、風電的滲透率不高,遠低於美國加州、德國、丹麥等國家和地區,但棄光、棄風問題較嚴重。電網消納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不足,限制了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我國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電力的市場化程度低,計劃電量擠壓對可再生能源的消納;電網中可調節容量不足,缺乏輔助服務購買和利用的市場機制等,這些因素導致電網對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不足。基於國外電力市場經驗,好的市場機制能以較低成本,提高對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我國未來加快電力市場化改革,將能夠促進對光伏的消納。

第四,有效利用儲能,提高電網安全水平,促進可再生能源利用。以鋰電池為主的化學儲能在技術上充分可行,並已具有成本競爭力。美國的加州和德州、英國和澳洲都有大型電網儲能、“光伏+儲能”的規模化應用,起到了良好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果,成為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的通道。我國是全球鋰電池第一大生產國,具有儲能應用成本優勢,且儲能製造產能嚴重過剩,但因缺乏儲能政策,我國的儲能應用處於半停滯狀態。部分省份以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為由,要求光伏和風電項目加裝儲能,卻沒有儲能利用和對儲能經濟補償的政策,不能利用好現有和待建的儲能能力,造成投資浪費,也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本,阻礙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希望有關部門快速出台儲能政策,打破目前的僵局。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認為,“十四五”將是中國經濟綠色轉型的關鍵期,從六個方面把握光伏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期,讓具有競爭力的光伏等新能源成為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和經濟綠色轉型的引擎動力。

第一,光伏風電和火電齊頭並舉的折中模式,只會讓能源轉型長期處在幾乎不發展的平庸期,“一升一降”才能改變新能源在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的佔比。因此,除了光伏新增裝機量的絕對值,光伏發電和消納的比率的相對值是更重要的指標。

第二,“十四五”將是中國能否兑現氣候協議承諾的關鍵五年,如果政策得當、執行高效、政企合作、產業協同、求同存異、開放創新,以分佈式光伏為基礎的新低碳化、分散化、數字化、市場化、多元化的新能源將爆發出巨大的發展能量,它的增量速度也將呈指數級增長。

第三,由行業領軍企業主導,打造類似美國硅谷的IT產業園、台灣新竹的半導體制造園那樣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羣和生態集羣,並在周邊輔以產學研結合、生活機能配套、教育醫療配套、商務配套、創業孵化機制配套的未來智慧能源之城。

第四,完善和健全相應能源法律法規,當能源有了自己的機制,這就很自然地從傳統集中式甚至集權式火電到低碳、分佈、數字化、市場化新能源切換過程,這時能源結構的質變就會自然而然發生。

第五,加速電力體制改革,開放公平競爭的售電和碳交易市場,以更好的服務和價格,創造市場對於光伏等新能源的普遍興趣和選擇偏好,而不是規則、協議和權威。

第六,允許有資質、有規模、有創新能力的民營企業成為市場參與者,讓他們用數據來創造新能源內需,再用服務來滿足內需。當能源的服務產生了質變,市場對於清潔、便宜、智慧、安全的新能源的內在需求將被喚醒。

光伏發電或在“十四五”迎來爆發期

如何完善“十四五”行業政策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郭錦輝

光伏是高度全球化的行業。過去十餘年,以晶科能源為代表的光伏企業不斷推動技術創新,使得全球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90%以上。光伏電價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已經低於傳統燃煤電價,成為最具競爭力的電力產品。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認為,面對國內經濟正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以及國際市場踐行節能減排、實現巴黎協定的大國承諾雙重推動下,“十四五”將是光伏產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光伏發電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佔比將被大幅提升,實現每年超過50GW的裝機量,逐步走向能源舞台的中央,成為我國能源結構裏的主要組成部分。

相比其它清潔能源,光伏可以更好地進行分佈式和嵌入式發展,與特高壓、大數據園區、5G基站、新能源充電樁等都能有效結合,不斷拓展發展的空間、載體和應用,為我國提供清潔、安全、高效、自主的能源保障,實現能源消費的升級。因此,光伏發電將在“十四五”期間迎來指數級成長的真正爆發期。

隨着國家補貼退坡政策推行和行業技術不斷進步,刺激新能源項目技術成本不斷下降,加上行業內相互競爭,將加快推動新能源項目進入平價(低價)時代。

東方日升全球市場總監莊英宏認為,根據行業專家預計,2021年到2025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可以達到280GW到300GW,平均年度新增裝機50GW。但年度新增裝機規模需要經歷平穩增長過程,發展時序上循序漸進、由低到高,“十四五”初期光伏年度新增裝機規模保持在45GW-50GW,同時,光伏發電經濟性方面有望實現突破。預計“十四五”末期,光伏發電將成為發電成本最低的新增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

在莊英宏看來,光伏組件功率從400W到500W,再到600W,大跨步提升的背後是光伏行業在平價上網時代對度電成本的一次次突破。光伏發電平價上網之後,低度電成本和低電價的探索將是光伏行業“十四五”時期的新課題。

據瞭解,“十四五”期間青海省將打造兩個“高原三峽”。創新“新能源+儲能”模式,在資源富集地區實現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到2025年,海南、海西基地建成規模分別超過2000萬千瓦,實現清潔能源綠色跨越式發展。

大唐青海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未來新能源的發展將呈現三個特點:新能源項目開發全面進入平價(低價)時代;新能源項目將實現跨越式發展;新能源發展方式由單一品種電源向多種電源品種綜合能源發展轉變。

“隨着新能源項目技術進步和發展模式不斷成熟,未來新能源發展將不再是風電、光伏等單一電源品種發展模式,而是將逐漸向風光儲一體化、風光水儲一體化等綜合能源發展趨勢轉變,並逐漸走向‘網源荷儲’、智能管控、智慧用能的發展道路。”大唐青海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

保利協鑫原副總裁呂錦標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十四五”時期,我國應該堅定地提升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比重,引導能源投資更多地優化到可再生能源領域。此外,要加快解決補貼拖欠等歷史遺留問題,把實現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某光伏電站企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光伏電站領域,國家的補貼拖欠仍然非常嚴重,“十四五”時期,光伏行業的發展,應該先發放拖欠的補貼,這樣光伏企業才能有更多的錢投入到新項目裏,否則,企業的現金流壓力非常大,不利於行業的發展。

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博士認為,光伏行業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技術方面還需要很大的突破。在光伏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光伏效率因牽動着整個系統成本而最為重要,因而,成本與效率必須同時考慮。

此外,在楊立友看來,目前光伏系統端還有精細化的空間,應用端也有很多可改進的地方,例如施工、應用場景優化等。這需要全行業共同配合,從下游往上游推進,從系統端着眼,給行業制定更多、更好的標準,光伏行業未來才能擁有更顯著的發展。

光伏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浙江正泰新能源有限公司總裁陸川表示,“十四五”期間,光伏要高質量發展,在產業鏈上應強調做精做強,而不是更全更大,雖然未來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但從歷史的一些典型案例來看,行業發展需要的是全行業的協同智慧。此外,應更關注用户側光伏應用及“光伏+”的挖掘。

在陸川看來,未來,電動車等用電設備將越來越多,用電結構將發生根本改變,夜晚的用電高峯也將持續攀升,行業需要更加關注儲能與光伏的結合,以及智慧電網技術的應用。儲能、交直流耦合、倒送電等新技術的應用可以更加有利於平衡電網輸出,通過不斷拓寬和創新光伏的跨界融合促進光伏的穩健發展。最後希望相關政府部門之間加強協同、協調,來進一步有力推動行業可持續前進。

逐漸走出疫情影響  光伏行業整體趨勢向好

如何完善“十四五”行業政策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郭錦輝

受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影響後,光伏行業迅速復工復產,從今年二季度開始,我國光伏製造業全線擴產,在國內市場穩步的同時,引領全球市場增長。

保利協鑫原副總裁呂錦標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説,今年以來,創業板的光伏企業動不動就是百億市值。光伏產業的發展獲得資本市場青睞。隨着通威股份、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等受資本追捧,晶澳、天合光能等眾多海外上市企業紛紛迴歸A股。光伏產業集聚以後,光伏行業設備輔材領域的眾多中小企業本地化,反過來促成龍頭企業在國內不同區域形成產業集羣,主輔專業化配套和上下游聯合,大步推動產業與資本的融合。

某光伏電站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今年光伏行業對市場增長的預期非常強。由於光伏行業下游漲價,市場增量或許沒有預期那麼多,但是肯定比去年有明顯的增長。整體來看,未來幾年,光伏行業的發展會持續向好,這應該沒有太大異議。

阿特斯陽光電力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對光伏行業的影響沒有早期預想的那麼大。行業預計,今年全年全球需求120GW。今年下半年,硅料緊缺衝擊整個產業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需求。光伏行業頭部企業快速擴產,提高一體化程度,加快行業整合進程。

正泰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今年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清潔能源行業特別是光伏行業仍呈增長態勢。伴隨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國內裝機佔比迅速擴大。中國光伏產業在經歷跌宕起伏的轉折波動期後,在今年迎來了全面平價上網承上啓下的關鍵之年,平價上網給光伏發電帶來了巨大的空間。未來十年,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將大規模替代傳統火電,分佈式光伏將繼續快速發展。同時,隨着信息技術和能源技術的加速融合,“互聯網+”智慧能源時代正在全面開啓。

近年來,我國光伏行業發展迅速,產業鏈龍頭集聚,產業技術持續升級換代。據光伏行業內人士介紹,光伏行業材料端完成了5家5萬噸級低成本、高品質多晶硅擴產,佔領全球85%以上份額。4家30吉瓦級高效硅片佔全球95%以上。PERC電池普及,異質結等新技術推進。8家10吉瓦級組件龍頭引領全球百吉瓦市場。在國內市場穩定的情況下,中國光伏企業拓展了歐美之外數十個吉瓦級國家與地區光伏的運用。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認為,儘管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光伏行業形成了一定的衝擊,但是,隨着下半年影響逐步消退,全球市場需求釋放,光伏行業今年仍舊呈現出小幅逆勢增長的特點。從全球市場情況來看,目前,行業內主流分析普遍認為,今年全球光伏市場裝機預計在115GW到120GW,基本與去年持平。

由於三、四季度的安裝熱潮,今年全年或許還將有小幅增長。從我國的裝機情況來看,2020年上半年,國內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11.5GW,與去年基本持平。中國光伏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光伏裝機規模雖受疫情影響,但仍然可以達到35GW左右。

東方日升全球市場總監莊英宏認為,2020年上半年,隨着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光伏行業復工復產加快,國內外市場需求向好,項目加速,行業需求恢復。天眼查顯示的我國今年新增光伏相關企業數量也説明,今年光伏行業整體發展趨勢是向好的。

“光伏行業正處在從依靠補貼到平價上網的關鍵時期,行業的集約化、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隨着競爭日益激烈,光伏行業將加速整合。對於技術領先型的企業來説,這是機會,而落後產能將面臨淘汰。”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認為。

監  制丨王忠宏   王  輝   王  彧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839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完善“十四五”行業政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