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號召,張近東兩會建議成立包裝回收體系

國家郵政局發佈的數據指出,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興寄遞市場。與此同時,快遞垃圾的處理能力並沒有跟上快遞業的發展腳步,傳統處理方式所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每天都在上演。儘管各大企業針對包裝回收積極探索實踐,但流通行業包裝回收公共機制尚未形成,仍面臨着巨大的技術與成本壓力。

隨着2021全國兩會的召開,“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成為“十四五”工作目標和今年主要工作方向之一,全國人大代表、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也積極響應號召,繼去年兩會提出推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建設後,再次直擊行業痛點,建議立法推動循環物流建設,建設公共包裝回收處理體系。

立法保障綠色物流建設,成立公共包裝回收處理體系

在生產流通過程中,快遞包裝處於生產末端和物流的首端,隨着快遞服務量的飛速增長,背後帶來的是巨大的包裝污染――紙箱、膠帶、封套、面單等,有調查顯示,我國快遞業每年產生超過900萬噸廢紙和約180萬噸塑料垃圾。而傳統的紙盒包裝所需要的填充物、膠帶,其回收的概率幾乎為零,即便作為廢品回收二次利用,但同樣帶來不小的能耗。

不少物流企業開始推行可循環使用快遞盒、可綠色降解包材,但是,綠色包裝體系的構建仍面臨諸多問題:企業成本壓力大,資源不足,搭建的循環系統難以維繫。一方面,單獨建立的綠色物流循環體系無法實現行業間循環,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實現降本增效;另一方面,與環保相關的回收及處理過程相對專業且投入較大,企業獨立建設較為困難。

面對綠色物流發展生態上的行業痛點,張近東建議,通過立法加速推進綠色環保建設,明確相關主體的責任與義務,可有效解決電商企業、物流企業、消費者、包材供給方、包材回收方等各方的訴求,提升推廣效果。

此外,張近東建議從垃圾分類回收處理體系的建設上借鑑經驗,以包裝垃圾量大且可回收使用的特點作為出發點,建立類似於垃圾回收體系的公共包裝回收處理體系。

踐行企業社會責任,蘇寧發力綠色經濟

張近東的兩會建議不但提供了一個清晰的綠色環保視角,更給出了具體可行的實操方向,這背後其實源自蘇寧物流多年來的積極思考與探索。

作為線上線下零售生態的基礎物流服務商,無論從啓動時間,還是探索領域來看,蘇寧都是踐行綠色物流的核心企業之一。

蘇寧在2014年正式啓動綠色物流探索,從包裝回收、電子面單、3D裝箱到共享快遞盒等,甚至還多次聯合媒體機構、影視作品、公眾人物等,放大綠色物流的聲量,提升消費者的參與熱情。

2018年,蘇寧物流啓動“青城計劃”,以“青城計劃、築青與城”理念為指導,打造全鏈路綠色物流的解決方案,通過包裝回收、電子面單、一聯單、瘦身膠帶、3D裝箱到共享快遞盒等舉措,加速推進全鏈路綠色物流快遞城市在全國的落地,相繼與海口、無錫、北京多地建設“綠色城市”。

2020年雙十一前夕,首個蘇寧物流綠色快遞站落地北京。蘇寧表示,未來三年,“青城計劃”的回收體系預計將覆蓋超過99個城市,初步實現社區化綠色物流回收體系建設。

2020年,國家郵政局將快遞業環保治理工作目標升級為“9792”: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90%,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類達70%,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90%,新增2萬個設置標準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的郵政快遞點。蘇寧積極響應這一更高要求、更高標準,“青城計劃”再升級,“綠色燈塔”包裝回收體系再創新,持續助力國家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衞戰”,為快遞行業綠色包裝破題,繼續綠色物流的下一步探索。

後綠色物流時代,更多代表從戰略和政策的角度上探索未來物流的方向,更多企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為構建綠色治理的長效機制獻策獻力,共同深化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的新局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0 字。

轉載請註明: 響應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號召,張近東兩會建議成立包裝回收體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