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普醫療交優異成績單 集採的負面效應已消失?

樂普醫療交優異成績單 集採的負面效應已消失?

作者 | 丁景芝

閲讀所需約8分鐘

集採對醫療器械行業的影響立杆見影,如果提到冠脈支架的全國集採,相信投資者都會想到樂普醫療(300003.SZ),想到了曾經1.3萬元的冠脈支架集採後降價至700元。

事實上,在集採之前市場已有所反應。樂普醫療的股價從2020年7月下旬開始由46.96元一路走低,截至2021年3月10日,收盤價為28.39元,跌幅達39.5%,股價回到其在2019年底的水平。

不過,近期樂普醫療頻頻公佈利好消息,1月29日,樂普醫療公佈2021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4.88億元-6.01億元,同比增長30%-60%。

2月26日,樂普醫療發佈2020年業績快報,公司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80.57億元,同比增長3.3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8.93億元,同比增長9.7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4.28億元,同比增長15.11%。

公司的業績預告發出兩個信號,一是公司的業績還在保持正向增長,冠脈支架全國集採對公司的影響較弱;二是給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公司整體已經有了應對集採的長短期規劃。

對此,投資者不禁疑惑,集中帶量採購難道對公司業績的衝擊並沒有那麼大嗎?還是樂普醫療有何增長良策?

集採強效應or弱效應?

藥品影響弱效應 支架影響強效應

據公司聲明,去年四季度的冠脈支架集採對公司的業績產生了較大的衝擊,據其財報,去年第四季度淨虧損1.18億元,扣非淨虧損1.08億元。主要原因是公司的金屬支架大幅降價,經銷商第四季度採購數量下降,且公司主動退貨或進行價格調整,形成大額損失計提。

看來集採的負面影響直接影響到了去年四季度的業績指標,但是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業績預期就非常良性,同比增長30%-60%,似乎又回到了樂普過去的高光時刻。但是考慮到2020年第一季度由於疫情影響,公司扣非歸母淨利潤為3.76億元,同比下降9.79%,本身基數較低。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扣非歸母淨利潤為4.16億元。這樣來看,兩年複合增長率為8.3%-20%,看來公司2021年一季度業績的確處於上升態勢。

不過樂普醫療在1月底就發佈第一季度的業績預告,這一操作着實令人迷惑。因此,2月3日,樂普醫療公告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公司説明2020年四季度發生的支架銷量大減和退貨現象,以及説明2021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從樂普醫療的回覆中,投資者也可以更為直觀的看到集採對於醫療企業的影響。

首先,樂普的產品中集採中標的產品是藥品硫酸氫氯吡格雷、阿託伐他汀鈣片和器械鈷基支架三種,從實際效果來看,兩種藥品的中標合約量分別為1616萬盒、4227萬盒,而統計2020年全年的實際發貨數量為2011萬盒、16691萬盒,中標產品的實際集採發貨數量都高於國家合約集採量,看來雖然單價下降,但是量的提升幅度還是超過預想。因此,藥品集採中標對營收的影響不大。

而公司另外兩個非中標的產品,纈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這兩種降血壓藥的營收在2020年都增長明顯,纈沙坦的營收從2019年的3896萬元上升到2020年的1.35億元,苯磺酸氨氯地平的營收從798萬元上升到1998萬元。營收上漲主要來源於公司營收團隊在零售機構的推廣,且兩種藥屬於常見藥,本身的市場空間也較大,產品屬性適合在零售藥店或線上進行銷售。公司同類降壓藥氯沙坦鉀氫氯噻嗪帶來營收也從1億元上升到1.88億元。看來,在判斷集採對藥品企業的影響上,如產品未納入集採或者未中標,則要看市場空間、市場認可程度以及公司的營銷能力。

佔樂普醫療近乎半壁江山的藥品實質受集採影響不大,但是支架產品則不然。支架的銷售渠道不同於藥品,只能ToB,沒有零售渠道。公司的支架產品共三種:Partner、Nano和鈷基合金(納入集採),鈷基合金支架以645元/支中標,集採合約年採購量14萬左右,集採週期兩年,從2021年1月開始。醫療機構要優先使用中標產品,因此三種支架之間的銷售互相影響,未中標產品的銷售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而且價格下降是必然的。因此,據樂普估計,2021年上半年三款產品總銷售額僅為原來銷售額的20%左右。支架集採對公司的營收負效應明顯。

不過,公司的外科吻合器產品也正在納入各省集採,且多有中標,中標價格比較理想,集採對提高公司市佔率有正面效果,且公司腔鏡下吻合器未進行集採,但由於競爭者少,即使集採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面對集採帶來的或強或弱,或正或負效應,公司如何積極應對是企業生存還是死亡的關鍵。

應對集採的長短期戰略

創新為企業帶來定價權

整體來看,常態化的集採是大勢所趨,醫療和醫藥機構都要做好萬全的準備,且在新產品開發時就要考慮到這一點。

客觀來看,冠脈支架產品為何受到集採極大影響呢?主要因為冠脈支架的國內市場已經基本實現國產替代了,國產冠脈支架的市場份額超過75%,其中樂普醫療、微創醫療、吉威醫療和賽諾醫療四家頭部企業就佔據了大部分市場。在激烈的競爭態勢下,還保持虛高的價格是一定不可持續的,行業也會不斷洗牌,因此集採中相關企業才紛紛大幅降價。

樂普醫療在對深交所的回覆函中提到,對於一個企業,如果沒有一個先進的產品或者説沒有一個差異化的產品,企業在醫療機構就失去定價權,未來不管市場多大,沒有定價權,企業的發展就會遇到困難。

而在醫療器械行業,想獲得定價權,就要不斷創新。2018-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支出分別為4.72億元、6.3億元、4.66億元,據公司回覆函,2020年總體研發投入達到8個多億,且主要投入到醫療器械上。樂普醫療的研發費用僅次於邁瑞醫療。

因此,雖然支架產品營收受限,但是公司2020年業績仍有微增,主要是近兩年獲批的創新技術產品,可降解支架、藥物球囊和切割球囊的營業收入顯著增長,部分彌補存量業務的下降。公司目前開發中的冠脈的腔內血管檢測技術、主動脈瓣膜TAVR、二尖瓣的修復、冷凍球囊、腎動脈消融、聲波球囊、全自動起搏器等產品也都在推進。同時,大概七個相關藥物球囊應用處於檢驗和臨牀等各個階段,以及研製下一代高分子可降解支架。公司的“超聲刀”產品預計於2021年註冊成功。

創新帶來的是不斷迎擊風浪的能力,從利潤率角度來看,公司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的銷售毛利率和銷售淨利率分別為72.23%、22.11%和69.74%、31.48%。受到2020年初藥品集採的影響,毛利率下降可以理解,不過下降並不明顯,看來創新產品在毛利率方面有所助益,值得關注的是銷售淨利率的大幅提升,最可能的原因是集採砍去中間環節,企業的銷售費用有所下降的緣故。

同時,產品的消費品化或非集採化,也是公司一大主要戰略。鑑於公司的藥品在零售市場的營銷比重已經超過醫療機構,因此公司也在推進廣泛心血管疾病用藥的零售端銷售,積極推進瑞舒伐他汀、阿卡波糖、二甲雙胍、甘精胰島素、GLP-1等慢性病用藥消費品化。產品通過零售端銷售,也能有效彌補集採效應。公司AI板塊,從2019年不到2億元的銷售額增加到了2020年的7億元,延伸進入具有消費屬性的醫療器械領域是公司下一步主要選擇。公司對於集採的基本策略是價格合理的產品參與集採,價格不合理的產品就在互聯網和零售端營銷。

樂普醫療前些年的高速增長,主要依賴外延併購,通過不斷的外延併購才使得公司迅速搭建醫療器械、藥品、醫療服務、新型醫療業態四大產品矩陣,形成心血管疾病全產業鏈平台。從集採的效應來看,樂普多條腿走路還是非常必要的,正因為多元化發展,使得公司在集採大潮中得以風險對沖,不過強政策影響下,再進行擴張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此創新帶來的內生性增長將成為公司下一階段的主要增長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31 字。

轉載請註明: 樂普醫療交優異成績單 集採的負面效應已消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