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盲盒文化特別流行,堪稱萬物皆可盲盒。“你永遠不知道盒子裏是什麼,但永遠充滿期待。”最近的開學季,“文具盲盒”更是大行其道,可能一套劣質文具裝入盲盒中就身價倍增。3月15日,北京市檢三分院檢察官提醒家長和學生,盲盒有風險,消費別盲目。
在網上搜索“文具盲盒”,內容五花八門,噱頭多種多樣——有“上學五件套”,包括拉桿書包、書皮、鉛筆盒等;還有“星座套裝”“動漫套裝”等,如筆上印製某個星座圖案,購買盲盒後,並不知道自己到手的是哪個星座……盲盒價格在數元至數十元不等,而銷量都是成百上千,可見此類文具盲盒對於消費者頗具吸引力。
檢察官認為,“文具盲盒熱”應該引起有關監管部門的重視,並分析得出三點問題。
首先,消費者知情權難保障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文具盲盒企業沒有在商品包裝的明顯位置標明隱藏款抽取概率,在消費者購買過程中也極少主動提示。很多時候,隱藏款的抽取概率是遠低於心理預期的。不排除企業通過控制隱藏款的投放量,刺激未成年消費者反覆購買,滋生畸形消費。即便部分盲盒企業明示隱藏款抽取概率,但是消費者,甚至監管部門也缺乏驗證概率的能力。
另外,產品質量難保障
為了爭奪未成年人市場,在盲盒紅利的刺激下,企業為實現利益最大化,不排除在原材料、設計、版權、安全等問題上極力壓縮成本。目前部分調查結果顯示,“三無”產品還時有出現,拆開盲盒後,有的可能不符合相關國家標準;有的可能是山寨產品或二次銷售品;還有的品控不嚴,存在劃痕、掉漆、污漬等質量瑕疵;有的甚至存在巨大安全隱患,盲盒中的小零件可能造成兒童呼吸道堵塞等窒息危險。
同時,售後服務難保障
部分商家“店大欺客”,遇到質量問題只換不退,或是售後服務效率低下,遇到問題不回覆、不處理,銷售方與生產商之間推諉扯皮。
對於消費者,檢察官建議,未成年人要儘量避免衝動“盲購”,保持理性的消費理念,適度消費,勿盲目跟風,同時,要有風險防範意識,盲盒,“盲”的是物品,而不能成為法律的“盲點”,消費者要認清並防範商家過度營銷的套路,保留購物票據等相關憑證,一旦權益受損,要及時依法維權。
編輯/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