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亞洲新聞網12月24日文章,原題:世界能否再次受益於中國經濟的韌性?中國將是今年唯一從疫情中復甦的G20經濟體。中國央行用“韌性”一詞來描述復甦,同時強調中國的增長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經濟將經歷1929年至1933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萎縮。
中國沒像美歐、日本那樣推出大規模刺激計劃,因為擔心此類措施加劇債務問題。結果,中國經濟成績斐然。但在全球動盪、地緣政治不利和海外需求放緩的情況下,中國政府也制訂了B計劃,如實行“雙循環”,以降低經濟增長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同時促進本土消費,加快技術創新。
所有這些事態發展都表明,隨着中國擺脱疫情,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10年前全球經濟衰退時,情況也是如此。當時許多國家在衰退中苦苦掙扎,而中國的增長為全球經濟走出衰退做出貢獻。看起來,歷史正在重演。在全球經濟前景黯淡之際,中國經濟已成主要亮點,尤其是對比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目前正深陷冬季新冠疫情中。
想走出經濟衰退,世界主要經濟體須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那樣努力緩解地緣政治競爭。但與上次不同,中國如今已更深地融入全球經濟,尤其是與亞洲國家。亞洲國家要想從中國復甦中獲益,更緊密的經貿聯繫就非常重要。正因中國在全球和區域經濟中的關鍵地位,中國的復甦將助力世界早日走出低谷。(作者Lim Tai Wei,喬恆譯)